之前我们说过,商鞅变法做了几件事情,一件事情是把国家所有的事化繁为简,简化为耕地和打仗,另外一件事是给了一筐超甜的胡萝卜,爵位体系。
商鞅的改革事业并没有到此为止,他继续推倒这个秦国往前走,在二轮变法里面,他做了俩件影响中国几千年的事情,第一是土地改革,第二是郡县制度。
这俩件事情相辅相成,目的只有一个拆散大家庭。为什么他要拆散大家庭?具体又是如何稳步推进的呢?
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拆散大家庭?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溯源到周朝初年之前的历史。为什么会存在大家庭?
在周朝初年之前,中国是一个宗法社会,大家聚居在一起生活。那个时候的经济形态其实不是小农经济,严格意义地说,那是集体经济。为什么要集体协作呢?因为技术水平低下
在那个时候,我们的先祖是刀耕火种。什么意思呢?简单理解,砍树,焚烧,使土地产生肥力,然后种上农作物。等农作物成熟之后,土地的肥力也就消失了,然后集体迁徙,换一个地方继续。那个时候地广人稀,土地多的是,精耕细作没有必要。
大家不要小看刀耕火种,在铁犁和耕牛没有出现 之前,小家庭是不可能单独存活下来。只有抱团,形成大家庭才能养活自己。
可以这么说,没有技术作为基础,商鞅是不可能推动大家庭向小家庭方向发展。
为什么商鞅一定要拆散大家庭呢?随着技术的成熟,大家庭这种生产关系,制约了生产效率。用马克思的话,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大家庭这种商鞅模式出现了几个弊端。
第一个弊端,妨碍了集权。随着家族的繁衍,几代之后出现大家族是必然的趋势。这个时候家法就有能力抗衡国法,地方官想搞好地方政治,首先要跟大家族的长老搞好关系,政令只有通过长老才能落地,这是法家不愿意看到的局面,妨碍了集权
第二弊端,耽误效率。在大家族里面,很容易滋生好吃懒做的闲人,刘邦就是游手好闲的代表。即便是他们从家里扛走一筐粮食,你心理不乐意,嘴上也不好说什么。
这俩个弊端合在一起,就一个意思,大家庭的生产效率不高,没有办法把劳动力完全释放出来,特别影响秦国富国强兵的道路。
于是,改革势在必行。在回看历史的时候,我们很容易被史书或者电视剧误导,以为改革是一件轻描淡写的事情,实际上,商鞅冒了很大的风险,承受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事业证明,改革确实风险极大。
商鞅顶住了压力,颁布了一个非常非常著名的土地政策,废井田,开阡陌。什么意思呢?不是废除井田制度,开启新的秩序。这里的废和开,都是破坏、摧毁的意思。简单理解,就是破坏了田与田之间界限,推倒重来,重新洗牌,重新分配土地。
严格意义来说,废井田其实不存在,压根没有这回事。在商鞅年代,井田制度连影子都看不到,根本不存在废除一说。之所以要加这么一句废话,是儒家为了批判商鞅破坏仁政,故意为之。(井田制度一直是儒家的理想的社会制度,孟子说因为井田制度,我们出入相友,守望相助。孟子给我们贡献了守望相助这个文化符号,沿用至今)
这个制度的实施,预埋了商鞅后来的命运。既然你要重新分配,那就一定要把土地收归国有,这样势必会得罪既得利益者。
为了配合土地改革,商鞅颁布了一个配套措施,成年男子必须分家。成年男子分家之后,可以从政府手里拿到土地。成年男子失去依靠之后,再懒也得卖力。小家庭有了自留地之后,大大提高了生产积极性。因为所有的创收除了交公的份额剩余全是自己的,既不用接济父母,也不用救济那些偷懒的兄弟。
另外,以小家庭为独立经济单位,攀比心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激发,谁都想再乡里乡亲面前高人一等。为什么改革开发可以取得这么伟大的经济成果,跟背后小家庭互相攀比也有直接关系。谁都想盖最好的房子?谁都想在左邻右舍面前高人一等。
按理来说,拆散大家庭做到这里,已经够彻底了。商鞅认为还不够,还有继续推进的空间。他敏锐地发现,如果只是分产到户,大家庭拆散只是暂时的问题,随着时间的迁移,繁衍几代之后,人口越来越多,土地面临短缺,你没有更多的土地分配给新一代的成年男子,成年男子想独立,却没有田地,只好留在家里,于是又重新形成了大家族。
如何解决呢?商鞅出台了一个更绝的政策,郡县制度。以县为单位设置县令。郡县制度彻底斩断了秦国人民的血缘关系,把大家庭拆得更散,更彻底。具体是这么操作的,把不同血缘关系的人组合在一起,新成新的聚居点,防止具有血缘关系的同一个姓氏,一家独大。一个混杂各种姓氏,却没有任何一姓的人口占有绝对优势地位,是法家最希望看到的局面,也是法家理想的政治结构。
我小时候聚居地方,就是多种姓氏混杂,基本上就是一盘散沙,彼此互相防范,互相疏远,甚至是互相坑害。
只有以血缘关系作为组织的基础,大家才更容易产生同情心和同理心,在遭遇威胁的时候就更容易产生凝聚力。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同一族类,同心同德,说的就是这个事。
在废井田,开阡陌和郡县制度的双轮驱动下,商鞅不动声色地把一个个家庭拆得越来越散。至此,秦国离高度集权、高效率的行政体系越来越近。统一度量衡之后,秦国的效率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跟随商鞅改革的脚步,你可以梳理出一条以效率为核心的集权制度清晰的演化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