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的规矩
●杨茗芝(四川)
老人们常常念叨:“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相,吃也要有吃相。”
如果说站和坐能让人一眼看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那么吃饭的时候,一碗米饭、一碟小菜,都通着人性,照出吃饭人的性情,照出人生百态。饭桌的方寸之间,是识人的最佳环境。一个人人品如何,在吃饭的时候最能体现。越是细微处,越是藏着一个人的教养和人品。
饭桌上每个人的一举一动、一吞一咽,别人都尽收眼底,不经意间,就会显示出你的教养。
单位前段时间来了一位新同事,每天吃饭时就坐我对面。刚开始因为不习惯,显得有些拘谨,倒也还斯斯文文。
偶尔吃饭的人多,菜比较少的时候,大伙就有意见了。纷纷在我跟前抱怨她,总是一只手拿着筷子,另一只手把着转盘不让菜流动。因为双手都不空,所以碗也不端起来,总拿嘴巴去将就,而且吧唧吧唧的声音让人很不舒服。碍于面子,都不好说什么。
可坐在对面的那几个同事就有些吃不消了,人多菜少,好不容易等她松手,菜盘早空了,眼瞅着她水足饭饱打着饱嗝,悠闲地剔着牙。
草草吃几口,糊弄一顿下桌。
背后都抱怨声声,议论纷纷说饭桌又不止她一个人,如果只是她一人都还无所谓,可关键像她这样不顾他人感受的人不好找,幸好面对的不是利益,不然她一定会不择手段地占为己有的。
很多时候,一个人的人品就体现在点滴细节上,即使是吃一顿饭,也能看清一个人。
林清玄在《从食物看人的性格》一文中写到:“人总是选着自己的喜好。这喜好,往往与自己的性格和本质十分接近,所以,从一个人对食物,可以看你的人格,体现你的教养。”
小时候,每到吃饭的时候,我们兄妹总会迫不及待地爬上桌,抓起筷子就要开吃,却常常会被大人呵斥:没规矩。大人没上桌,一家人没到齐是不允许谁先动筷子的。
那时候总觉得家里吃饭的规矩实在太多,太麻烦。吃饭不许吧嗒嘴,说是猪吃食才那么大声音;不许把筷子插在碗里,说是祭祀先人时上香才那么做;不许拿嘴巴去将就,说是少了手的人可以原谅。现在想想,虽然大字不识一个的母亲居然懂得那么多,在日常的教导中,让我们慢慢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让我们受用一生。
培根曾说,对一个人的评价,不可视其财富、身份,更不可视其学问高下,而要看其真实的品德。
吃饭的规矩,不得不学。
饭桌虽小,却藏着生活的哲理。
吃相,即品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