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林晚情
文/秋语
01
梦秋走进枫树林时,太阳已升起来了。高大的枫树被火红的枫叶所笼罩,经过昨夜的雨水洗涤,枫叶显得更加明艳了。她俯身拾起地上的一片红叶,仔细观赏着,那片叶子在晨光中红艳艳的,她蓦然想起那个被几缕阳光包裹的红衣男子。
梦秋的晨练与众不同,她喜欢站在高大的枫树下,用清亮悦耳的嗓子练唱京剧名段《贵妃醉酒》《梨花颂》《苏三起见》……她这金嗓,常惹得姐妹们嫉妒恨,六十多岁了还有这么好的嗓子,真是羡煞我们了。
离她二十米处,站着一个男人,确切的说是一个背影。此人高大挺拔,昂首向天,透着玉树临风的洒脱,像一座雕像一动不动,他的嘴里却在大声吟诵。偶尔,随风飘过来几句抑扬顿挫的诗句,虽然听不清诗的内容,梦秋却感受到了诗中蕴藏的某种力量。这激起了她的好奇心,这男子为何每天都要朗诵这首诗呢?
今天,男子的朗读声尤其高亢激昂,兴许是太激动了,他脱下红色外衣,露出蓝白相间的海魂衫。梦秋的心莫名的雀跃起来,她想起了那些年追过的男孩,心高气傲的优等女生挑来挑去,却被一位体魄骄健爱穿海魂衫的调皮男生征服了。她在想,这位吟诵者兴许也是用这大海一样的蓝色俘获了另一个女子的心吧?
梦秋的脚步在朝着那个背影缓缓移动,出于好奇?还是想一探究竟?连她自己也觉得莫名其妙。
那个背影听到身后有脚步声,嚓嚓嚓,踩着落地的枫叶,一步一步向他靠近。猛然回头,只看见一个清秀的女人,一头卷发,身着米色风衣站在三米远的枫树下。四目相对,女人的脸上浮起一片红云,羞涩的把头扭到一边。慢慢地又回过头来,朗读者已背对她,正在朗诵: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高叫!
啊,这不是高尔基的《海燕》吗?这是中学生们当年最爱朗诵的一首长诗,一千多字,不再年轻的朗读者居然能够一字不差地背诵下来。梦秋很想走近背影,当面夸赞他。那人沉醉在《海燕》的诗篇里,已忽略她的存在。梦秋的心突突直跳,站在枫树背后窥视一个男人,像在偷窥一颗心,她的脸上一阵燥热,赶紧逃离了枫林。
次日,为避开那个背影,梦秋决定换个地方吊嗓子。刚走到枫林旁,就听到高昂的朗读声。她身不由己地朝老地方走去,倚在那棵高大熟悉的枫树下,心不在焉地哼唧着,眼睛却盯着二十米外的背影。
太阳冉冉升起,一缕缕阳光穿过树林缝隙,投射出一道道金色的光芒,把树下的朗读者包裹了。梦秋站在老地方静静地观赏着,下意识地掏出手机,想拍下这幅油画般的生动画面。可内心却在纠结,不经本人同意就偷拍人家,合适吗?她收起手机,走到离背影更远的枫树下,清了清嗓子,唱起昨晚新学的一首古诗词歌曲《敕勒歌》:“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首歌不好唱,但你驾驭的不错!朗读者站在另一棵枫树下,一边击掌,一边大声说话,那声音浑厚而性感。
梦秋的心一下紧张了。这不是朗读者的声音么?离我如此近,就在身后。她轻轻舒了一口气,慢慢转过身。那人就在三米远的枫树下站着。他一脸慈祥,眉宇间透着英气,额头上浅浅的细纹和鬓角的银发,显示出他不再年轻。可他的腰板却挺得笔直,昂首挺胸的样子透出不服老的年轻心态。
梦秋没有走过去,依旧站在老地方,礼节性地回复道:这是经典咏流传里的一首歌,谭维维演唱的,她的歌难度大不好唱。
这是一首古老的歌谣,描绘了敕勒人生活的阴山脚下,敕勒川草原的风光,天地辽阔,苍茫壮丽,意境很深远。朗读者侃侃而谈。
梦秋暗自惊叹,嗬,这人颇有文学素养,没准还会写古诗词呢。前几天,她已报名参加老年大学的古诗词班,若有人亲自辅导不是学的更快吗?
请问,你会写古诗词么?
会一点,很肤浅,你会写?
我也写不好,已报名参加老年大学古诗词班。
男人举头看天,专注的样子像在思考。旋即看着梦秋问,你在市老年大学报的名么?梦秋点点头,朝他挥挥手,转身向枫林外走去。她不想逗留,那个男人的眼神很深沉,似乎隐藏着什么?
02
诗词班已开学半个多月了,一周一堂课,课程已进入五律、七律。梦秋喜欢文学,曾写过二十几首格律诗,虽称不上佳作,但读起来也朗朗上口。对于古诗词的更多知识和写诗技巧,她只是略知一二,所以才走进这个古诗词班,用她的口头禅说“学无止境”。
大教室里座无虚席,喜欢古诗词的老人好像都集中到这里了。梦秋坐在最后一排,视线可触及教室的每个角落。突然,她看见了一个熟悉的背影,啊,怎么是他?
授课老师姓王,满头银发,清瘦,背微驼,声音却很宏亮,腹有经纶,底气十足。他正在讲如何写五律。老先生的字迹潦草,板书随意,喜欢见缝插针,黑板上密密麻麻写满了诗句。
有个学员举起手,随之喊道:老师,可以剖析一下苏轼的《曲槛》吗?
老先生扶了扶眼镜,镜片后面的眼神很诧异:你叫什么名字?
那人站起身,腰板笔直,像军人一样举起右手:报告老师,我叫向蓝。
哗,学员们哄堂大笑!笑他一本正经行军礼的样子。
王老师微笑着,拔高声调:这个问题提的好!苏轼的诗是诗词中的经典之作,值得赏析。然后转过身,擦掉黑板上的诗句,写下《曲槛》全诗:流水照朱栏,浮萍乱明监。谁见槛上人,无言观物泛。写毕,老先生甚是亢奋,一句一句地讲解起来。
梦秋和向蓝在一片枫林里共处一月多,不知对方的姓名,彼此也不询问,却有一种不言而喻的黙契。两人都喜欢站在高大的枫树下晨练,你吟诗,我唱戏,仿若站在不同的舞台演绎自己的人生。直到今天,梦秋才知朗读者叫向蓝。奇葩的是,他为何行军礼呢?梦秋崇拜英雄,对军人情有独钟,当初嫁给班里的捣蛋鬼,只因他当过兵。
王老师在下课前宣布:明天全班去乌衣巷采风,然后每人写一首五律诗交作业。
梦秋是第一个报名参加采风的。来到金陵两月多,为了履行当外婆的责任,还从未逛过金陵的名胜古迹呢。
03
当晩,梦秋在百度搜索到乌衣镇的简介和,兴奋得难以入睡,想象着明天去古镇采风的场景。渐渐地,沉入了混沌……
迷糊中,她走下楼,借着月光,独自徘徊在忽明忽暗的乌衣巷里。想象着这条巷子曾经的繁华,黙念着“乌衣巷”的诗意华章,她多么希望能逢一场美丽的邂逅,与王家、谢家的某个书生相遇在花前柳下。
巷子里突然响起琵琶曲调,琴声婉转而悠扬,飘荡在夜空,恍若在天外。梦秋甚喜,循声而去,只见一位书生手扶琵琶,气定神闲,端坐厢房里,正在用心弹唱《三笑.笃穷》。
进得门去,倚窗聆听。书生视而不见,陶醉在琴声里。梦秋含情脉脉地看着书生,此人似曾相识,好像是……啊,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她疾步上前,扶住书生双肩。书生似一股风飘到门口,回眸一笑,明日王家大院见。说罢,飘然而去。
次日醒来,梦秋的大脑还沉醉在梦境里。那个书生是谁?为何深居简出,躲在厢房扶琴弹唱,一出“三笑笃穷”,乐了谁?又误了谁?
这天采风,全班的学员都来了,只有梦秋是外地人,她故意走在队伍后面,可放慢脚步,仔细观察古镇的细节。
向蓝站在乌衣巷大门外,左顾右盼,看到梦秋便迎了上去。
梦秋,你是外地人,是第一次来这里吧?我可以当你的导游。
梦秋疑惑地眨着眼睛,你怎么知道我是外地人?
听你的口音像四川人。
梦秋莞尔一笑,这个地方,我昨晚就来过了。
哈哈,你昨晚夜游了吧?
两人走到乌衣镇门口,一牌坊赫然入目,上书“乌衣巷”,虽年深日久,却清晰可见。
进得古巷,一块木牌直入眼帘,上面刻着那首著名的《乌衣巷》。那墨宝似龙飞凤舞,刚柔相济,大气豪迈!原来是伟人手迹,非同凡响。
向蓝真把自己当导游了,一本正经地介绍道:乌衣巷已退去昔日的喧嚣,只剩下白墙青瓦,旧宅庭院。朱雀桥边长满了青草野花,煞是漂亮。想当年,王谢两大家族是那么的繁华。高大洁白的城墙,门口的石狮露出狰狞的面孔,无一不显示出豪门的威风。在亭台楼榭的屋檐下还住着许多燕子。女主人忙着招待客人,男主人则一起吟诗作画。如今人去楼空,今非昔比啰。
苏妤抚摸着朱雀桥上留下的岁月痕迹,感叹道:我的耳边仿佛还回荡着燕子“叽叽喳喳”的叫声。
向蓝浅笑着,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世事的变化,又有谁能预料到呢?乌衣巷就是一个例子,繁华退去,只剩下寂寥。
苏妤有点伤感,罢了,不必为古人担忧,把这里当成一座历史博物馆好了。走,带你去一个神秘的地方。
两人一前一后走进王家旧宅院,院里阁楼台榭依旧,祠堂高悬匾额,上书“流芳百世”。祠堂内摆着祭祖神瓮,似乎主人昨日还在前堂吟诵。天井前方是豪门盛行的舞榭歌台,金碧辉煌,甚是奢华。如今仅留下诗人的一声叹息:“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走出古宅,进得后花园,丝丝缕缕的阳光透过树缝,有无数光斑在摇曳,尤显绿意盎然。忽然,飘来悠扬的琴声,旋律似《琵琶行》。梦秋大喜,循声而去。琴声源自古宅厢房,位于僻静的角落。
房内有一古榻,一书桌,琴声绕梁,如诉如泣,原来是播放的音乐。梦秋的梦里书生,便是坐在这古榻上扶琴弹唱的。
向蓝不解,梦秋为何来到这里?你在寻找什么?
我在寻找昨晚遇见的那个书生。
哈哈,太巧了!我年轻时爱看书,喜欢舞文弄墨,别人都叫我书生。
梦秋怔怔地瞅着向蓝,张开嘴又合上了。她低下头,跨出门槛,头也不回地朝大门口走去。
向蓝一脸懵懂,站在原地发呆。突然想起什么,迈开大步追了过去。
梦秋只想避开向蓝那双犀利的眼神,害怕看穿了她心底的秘密。急匆匆地拐进一条小巷,倚在小巷尽头的一棵枫树下。心里掀起了波澜,几回梦里寻书生,近在咫尺。
向蓝是本地人,熟悉乌衣镇的每一条小巷,当他找到那棵枫树时,梦秋背靠树干已哭成泪人。向蓝站在她身后,百思不解,难道是我的话冒犯了她?别人称我书生。与她有什么关系?向蓝是个稳重深沉,心底善良的男人,他不会故意去伤害任何人,尤其是女人。于是,他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小巷。
04
每天清晨,梦秋依旧站在老地方唱京剧,比以前更用情了。唱《梨花颂》,唱出了一枝梨花春带雨的哀伤。唱《贵妃醉酒》,道出了杨贵妃的哀怨离愁。我为何生出这般心境,似喜似悲?天知地知。
另一棵枫树下,站着精神抖擞的向蓝。他朗读的内容换成了古诗词,尤其喜欢吟诵与枫林有关的古诗。这天,他一边朝着另一棵枫树走去,一边放声吟诵:
半窗残照一帘风,
小小池亭竹径通。
枫叶醉红秋色里,
两三行雁夕阳中。
梦秋转过身,唱合道:
江上霜枫叶叶红,
不堪摇落又西风。
只愁叠鼓催船去,
千里相思月满空。
梦秋,你的五律诗写的不错嘛,昨天王老师表扬你了。向蓝站在梦秋对面的枫树下,竖起大拇指夸赞道。
这富有磁性又热烈奔放的声音,已渐渐深入梦秋的心,她一直渴望与这声音近距离的交流,都因心里横着一道坎一一他有夫人。此刻,当机会来时,她又犹豫了,只是礼节性地回应道:谢谢!向你学习。
向蓝挺了挺胸,拔高语调,这次走进古诗词班,受益匪浅,我这个老兵居然也会写格律诗了。
梦秋甚惊讶,瞪大眼睛,你当过兵?是海军吧?
真被你言中了,我曾在海浪里穿行二十几年,地道的老水兵。提起军旅生涯,向蓝的两眼放光,神采飞扬,滔滔不绝地讲起了海上的故事。
梦秋靠在树上安静地听着,心里却泛起了涟漪。她想起去年到老家的寺庙上香,请一高僧算卦,僧人手握竹签念念有词:你将遇见一个贵人,他心怀慈悲,文采出众,是个书生。梦秋不相信,这样的书生太难找了,除非在戏里。高僧闭目合掌,喃喃自语:高山流水觅知音,贵人之心与吾同。梦秋悟出了此意:这个书生将是她的知己。
梦秋凝视着对面的男人,难道他就是那位书生?
嗨,你在想什么?向蓝见对面的女人在发呆,有些懊恼,你好像对我的故事不感兴趣?
我在听呢,同时产生了一个设想,你如能把海上的故事写下来,登在网刊上,会引起读者围观的。
我在十年前就写了二十几篇军旅故事,都收藏在我的电脑文档里。
我有个朋友也是当兵的,自办了一个文学公众号叫《军旅生涯》,你可以向他投稿。
好啊,谢谢你引荐!向蓝挺直腰板,向梦秋行了一个军礼。
梦秋乐得前仰后合,这人不但永保军人本色,还是个循规蹈矩的意气书生。
两人近在咫尺,谁也没有向前迈出一步,就这么背靠着两棵枫树,海阔天空地畅谈着各自的人生。
一抹夕阳穿过枫林,几缕橙黄色的光芒把向蓝包围了。他扬起头,又高声朗诵起《海燕》来。今天梦秋才真正读懂了向蓝喜欢这首诗的军人情怀一一眷恋辽阔的大海。她是这首诗忠实的聆听者,整整85天听了85遍,那激情澎湃的声音犹如翻滚的波涛,一次次地撞击着她的心……
梦秋要回老家了,向蓝去火车站送她。留下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语:寻一处枫林,我去那里找你。
几年后,年过七旬的梦秋住进了老家的“枫林苑养老院”。住在隔壁的是她的那位书生一一向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