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缘

从小,我与书结了缘。

儿时,我家在彬县义门赵村。生产队来了个驻队干部,村里人叫他老贾,临时住在栓存爷家土窑上面的一间小房子里。他身体不好,常剥开吃蜡封着的中药丸,却喜欢看书,每次从县城家里返回村子,都要带一些书。我没事就到他的房子去玩,他经常让我去村里的代销点买个东西或给别人送个啥,我一溜烟就办妥了,一来二往,他喜欢上了我。他每次从县城回来总会给我带几本小人书,尽管上面的字我都不认识,但是书中那些生动的图画却深深地吸引着我,尤其是《鸡毛信》《铁道游击队》《地道战》《地雷战》《小英雄雨来》《青年近卫军》等,丰富了我儿时的生活,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上小学了,有这些小人书相伴,我的童年快乐而充实。
上中学时,我的语文老师是县城人,叫张玉刚,好像刚从学校毕业就到我们义门初级中学来教书。她常在操场通往一片杨树林的小路上看书,还不时仰起头来感慨。她指定让我当语文课代表,第一次到她的办公室,看见她的书桌上、炕头边、凳子上到处都是书,许多书都打开着,好像才放下。接触她时间久了,我好奇,书上到底都写了些啥,咋那么吸引人呢。

八十年代初,百废待兴,处处焕发生机,我有幸在老师那里看到了《小说月报》《收获》《延河》《萌芽》等刊物。那些作家就像莽莽荒野里的垦荒者,一只手抚摸着依然隐隐作痛的胸口,一只手又在文学的沃土上播撒着希望的种子。他们作品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其中,给我印象比较深的作品有,杨绛的《干校六记》,张贤亮的《绿化树》和铁凝的《没有纽扣的红衬衫》等等,他们笔下人物的喜怒哀乐和不同的命运归宿,深深吸引了我,至今让我难忘……他们的文字,与我过去看过的全然不同,给人一种清新、流畅、柔美、动人的感觉。他们讲的故事,触动人心,让人过目不忘,使我怦然心动,世界上怎么还有这么好的作品?!
从那时起,读书给我的生活打开了一扇天窗,照亮了我狭小而孤寂的心房,让我看到了身处的这个世界是如此广漠浩瀚和多彩美丽。
初二寒假,从老师那里借来《青春之歌》和《野火春风斗古城》两本小说。在漫长而寒冷的黄土高原,卧坐在奶奶滚烫的土炕上,听着土窑外呼啸而过的寒风,读着学生运动中革命知识分子成长和地下党进行策反斗争的故事,品味着那些朴素而感动人心的文字,我忘记了吃饭、玩耍和睡觉。这两本书,曲折诱人的故事情节,激荡人心,温暖和滋润了我整整一个冬季。读书,成为一个懵懂少年主宰自己精神世界的最好方式,也给我和同学之间的谈资多了一些内容和乐趣。
成年以后,求学工作、结婚生子,养家糊口……生活在忙忙碌碌中走过。面对琐碎而庸常的日子,看书的时间少了,世俗的纷扰让我身不由己,在随波逐流的麻木中,渐渐失去了对生活的新奇和抗争。直至儿子在铜川新区上高中,看到高大、宽敞、漂亮的读书大厦,我又有了读书的念头,但因为照料儿子忙碌,始终未能如愿。
然而,书从未远离我的生活。我崇拜文字,一直相信文字就是人世间最善解人意的精灵。儿子上大学走后,望着他丢下的一大堆课本、复习资料、模拟试题和作业本,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内心不仅慨叹:儿子啊!该老子读书了。

书,又一次成为我生活世界里的主角。在读书的过程中,我总是怀着仰望的心情,不觉中就走到了故事的深处,书中的人物和话语,不经意间就触动了内心柔软的部分,我为主人公的喜悦而欢呼,我为主人公的苦难而落泪,更为作家精彩的语言文字而折服。在字里行间徜徉,我仿佛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和纷争,心灵变得纯净而安详。
每当忙碌了一天,夜深人静时,伴着孤灯,我就捧起一本书,默默坐在书桌前,将自己融入多情的文学长河,静静聆听心灵的浅唱,汲取书籍给予的丰厚滋养,任思绪自由飞翔。那些高尚的人格和不朽的精神,化成永不凋谢的绿叶,被我用文字轻轻地收藏,它们时时拨动我敏感而多愁的内心,让我看见了一幕又一幕壮丽精彩的人生,使我时常消沉而麻木的心灵颤动着、澎湃着、复苏着,内心一次次涌起对初心的感念。
正是那些读书的寂寞和孤独,才积蓄了我对人生的崇敬和对平凡生活的挚爱。
此刻,我不由得打开书柜,抚摸着每一本曾经读过的书,尤其是儿时看过的一千多本小人书,无限惆怅。
编辑:草鞋

作者:任宏,陕西彬州人,现居铜川,热爱生活,业余爱好文学,有作品散见于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书缘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