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远古狩猎、采集时代起,鱼一直与人类密切相关,甚至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之一。据有关文献记载,我国自殷商末年已有池塘养鱼的说法。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人们除了将鱼当作食物以外,还赋予了鱼丰厚的文化蕴含。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不少“鱼”的意象出现。《诗经》大概有23首诗涉及到了鱼,“鱼”字出现了26次,“鱼”在诗中作为一个典型意象,它的内涵也是丰富多样的,下文将分析《诗经》中“鱼”的不同象征。
1
丰年富足的象征
小雅·鱼丽
鱼丽于罶,鲿鲨。君子有酒,旨且多。
鱼丽于罶,鲂鳢。君子有酒,多且旨。
鱼丽于罶,鰋鲤。君子有酒,旨且有。
物其多矣,维其嘉矣!
物其旨矣,维其偕矣!
物其有矣,维其时矣!
●阐释
在古人看来,有鱼就暗示有水,对于农业文明来说,水是生命之源,有水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所以他们往往把鱼的丰富等同于食物的充足,把它当成富裕丰收的象征。
该诗六章,前三章皆以”鱼丽”起兴。诗人是在以鱼的品种众多,暗示其他肴馔的丰盛,以见丰年多稼。
2
婚姻/配偶的象征
国风·陈风·衡门
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
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妻,必齐之姜?
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取妻,必宋之子?
●阐释
“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妻,必齐之姜?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取妻,必宋之子?”解释为“难道想要吃鲜鱼,定要鳊鱼才如愿?难道想要娶妻子,必得齐姜才开颜?难道想要吃鲜鱼,定要鲤鱼才可取?难道想要娶妻子,必得宋子才欢愉?”
诗中以食鱼比娶妻, 以鲂与鲤比春秋时的名门闺秀:姜姓的齐女和子姓的宋女。“岂其食鱼”,鱼是双方互称其配偶的比喻。诗中“食鱼”与“娶妻”对举,是结配之意。
3
人才贤能的象征
小雅·鹤鸣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阐释
关于诗的主题,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毛诗序》认为是“诲(周)宣王也”,郑笺补充说:“诲,教也,教宣王求贤人之未仕者。”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举例证明鲁诗、齐诗、韩诗都与毛诗观点一致。到了宋代朱熹《诗集传》则说:“此诗之作,不可知其所由,然必陈善纳诲之辞也。”认为这是一篇意在劝人为善的作品。今人程俊英在《诗经译注》祖毛、郑旧说而加以发展,说:“这是一首通篇用借喻的手法,抒发招致人才为国所用的主张的诗,亦可称为“招隐诗”。这种说法较易为今人所理解。
程俊英在《诗经译注》中说:”诗中以鹤比隐居的贤人。“诗人以鱼在渊在渚,比贤人隐居或出仕。”本诗旨在劝告周天子任用在野的贤人,用语委婉,陈情巧妙,令人意味深长。
大雅·旱麓
瞻彼旱麓,榛楛济济。岂弟君子,干禄岂弟。
瑟彼玉瓒,黄流在中。岂弟君子,福禄攸降。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岂弟君子,遐不作人?
清酒既载,骍牡既备。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瑟彼柞棫,民所燎矣。岂弟君子,神所劳矣。
莫莫葛藟,施于条枚。岂弟君子,求福不回。
●阐释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岂弟君子,遐不作人?
第三章从祭祀现场宕出一笔,忽然写起了飞鸢与跃鱼。“鸢飞戾天,鱼跃在渊”,实际上说的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意思,象征优秀的人才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鱼”象征着贤能。下面两句接下去写“岂弟君子,遐不作人”,也就是说和乐平易的君主不会不培养新人让他们发扬光大祖辈的德业。
以上就是《诗经》中鱼的部分意象介绍。
从古至今,鱼的象征意义都在流传和演变。例如我们过年吃鱼,寓意“年年有余”,就是对丰年富足的继承和发展,“鲤鱼跃龙门”则是说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寓意为逆流前进,奋发向上。这些都是《诗经》中鱼文化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