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多磨难,不舍爱与自由
——评电影《小妇人》
2021级3班 孔楚岚
电影《小妇人》(2019)改编自美国女作家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同名小说,由美国新锐青年女导演格蕾塔·葛韦格执导,在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上荣获6项提名,并最终获得最佳服装设计奖。作为一部爱情剧情片,整部电影的画风较为小众,色调偏向莫兰迪色。该片以19世纪中期的南北战争为背景,讲述马奇一家的四个女儿即便生长于拮据艰苦的环境,仍凭借坚强的意志和自身的信念在岁月的洗涤下,由女孩成长为女人的过程以及期间她们对各自不同的理想的追求经历还有她们与亲人、爱人的相处故事。整部电影剧情较为平淡冗杂,没有太多特别高潮迭起的桥段,但这部慢节奏电影也表现了小妇人们一步一步慢慢成长的心路历程,给人细水长流的美好温馨的感觉。
在2019版的《小妇人》上映之前,这个一百五十多年前的故事已被多次改编登上荧幕,每一次的改编都能收获颇高反响,体现了这部作品持久的生命力。2019版的《小妇人》不仅集结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梅丽尔•斯特里普等巨星,还有艾玛•沃特森、西尔莎•罗南、提莫西•查拉梅等冉冉升起的当红新星,可谓是众星云集、阵容强大,为该片贡献了更高的知名度。和原著与之前翻拍的电影相比,2019版的《小妇人》在保留作品独有风韵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在女性主义更为突出的现代,格蕾塔·葛韦格执导的这次翻拍融入了对其更独特的理解,赋予了这部作品新的时代内涵与价值。
相比前作,在视听语言技巧上的新尝试是该片的一个重要特征。在电影的艺术处理上,该片创新性地采用了非线性叙事结构,打破了原著按照时间顺序发展来讲述故事的手法,采用倒叙、插叙并行的手法,在电影开头便将一个现实残酷的成人社会的世界展现出来:马奇家的二女儿乔,独身一人在纽约依靠写作为生,自己写的小说被主编看过后只拿了比期望少的稿酬,而自己最终只能选择接受。婚后贫困的大女儿梅格有两个孩子需要养育。三女儿不幸染上重病,而乔是在收到妹妹病危的来信时,马不停蹄赶回家乡中,在火车回忆起了那段无忧无虑,一家人温馨有爱的过去。
这部电影里,她们当下生活和过去的回忆交织进行,过去的生活采用了暖黄色的镜头,给人一种年轻时代独有的热闹活泼温暖的感觉;当下的描写则采用了冷蓝色的镜头,给人成熟冷静安稳的感觉。两种颜色的镜头交错进行,得以形成强烈对照,丰富描绘视角。同时,闪回式蒙太奇的手法先通过频繁的闪回来表现四姐妹过去生活的种种,从而形成回忆,后用通过蒙太奇的手法对镜头进行剪辑组合,撷取了最富有特征、最鲜明形象性的动作和细节,用简洁的手法加以表现强调出来,给观众清晰深刻的印象。使得现实和回忆间的切换做到流畅自然,将马奇一家的生活在不同时空中形成鲜明对照。
戏中戏也是该电影情节设计的一大特色,电影以马奇一家的生活叙述开始,但在结尾我们便会知道,电影从头到尾的内容画面,都是乔的一部小说里的内容,她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了小说,她将小说给主编过目,得到主编的认可,但对于小说的结局,在主编的要求下,本来乔拒绝弗莱德向他求婚的结局被改成了乔奔向火车站将巴尔追回。这样巧妙的戏中戏设置足以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此外该电影在服装和场景方面的设计上也做了大胆的突破,这也是该片斩获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的重要原因。小妇人们的服装格调端庄,富有气质。现代化的服饰和场景设计展现了较符合大众口味的贵气,无论是马奇小却精致的家还是舞会上盛装出席的乔和玛格明丽高贵的礼裙,无不体现出场景布置者和设计师的别出心裁和专业性,展现出场景服装设计艺术的美感。不仅如此,电影中四个姐妹的服装也分别映射出各自的性格。大姐梅格的戏服偏绿色和紫色调,对应她温婉沉稳的性格;思想观念前卫的二姐乔喜欢穿中性风格的衣服,她总喜欢穿白色衬衫和马甲,在外搭一件西装外套,头戴一顶黑色男士帽子,这样的搭配哪怕在当今也算的上时髦,这也有利于塑造一个与众不同的新时代女性形象,代表着禁锢女性外在形象的传统枷锁被打破,对于女性外在形象的选择需要被重新定义。腼腆的三女儿贝丝的服饰则较为简朴,对映其质朴无华的柔弱性格,贝丝的衣服都配上了蝴蝶结的装饰,就像是一个洋娃娃,永远长不大,因为善良的她在年少时就因重病离去,和乔在海边时,她穿的暗紫色裙子,在西方传统观念里有哀伤的意义。活泼开朗的四女儿艾米从小喜欢画画,因此她的服装常带有时髦感、艺术感。尤其在后期艾米戴上了有羽毛和丝带装饰的帽子,穿上了色彩更鲜艳、质感更高级的大衣时,更体现了其服饰的高贵感和精致感,也反映了艾米对上流社会的追求。每个角色的每次出场都宛如一场惊艳的时装秀,让观众享受到了一场丰富的视觉盛宴。
而且,我认为这部片长为两个多小时的电影在人物塑造的有限空间上所做出的努力是值得被赞赏的。原著中的乔这一角色的形象和个性都是十分鲜明的,在四姐妹中是最闪耀的,但也因为她的突出,而导致其他角色的形象稍显黯淡,相比于乔给观众留下的印象不多。2019版的《小妇人》对于其他角色的塑造也做了改变,使他们的形象更为生动立体,并没有因主角光环而过于弱化,每一个角色都有他们独特的价值所在。马奇太太,一个知性大方、充满智慧的女人,她温柔善良,对每个孩子都耐心教导,她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爱好。哪怕生活拮据也会救济更为贫苦的邻居,同时她亦有着一颗坚强的内心,在丈夫在外打仗时,她是家里最坚固的支柱,操持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在马奇先生生病时毅然选择不远万里去到丈夫的身边照顾他,她身上带有的女性的力量正是给她的女儿们最好的教导,因而我们多多少少能在她的女儿身上看到她的影子。艾玛·沃特森饰演的梅格有着一双会说话的深情眼睛,她温柔体贴、知性大方,同时她也很爱美,憧憬爱情。三女人贝丝性格温和,热爱钢琴,后来意外染病,但对死亡的到来坦然接受。故事并没有为她安排爱情线,但她依旧是大家心里独特的存在。小女儿艾米爱好艺术,性格有些娇气,会耍小心机,毁掉二姐的写作稿作为不带她去参加舞会的报复,但她却时刻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她认为只有自己嫁入豪门才能挽救她清贫的一家,挽救她的姐姐,她是她们家的希望,因此她会不介意与自己的订婚对象是否真正的相爱,只要对方能给予她足够的物质条件就行,这样的刻画,让艾米的人物形象更为多元化。由甜茶饰演的男主角劳里帅气又多金,无疑是个讨喜的角色,前期的劳里淘气好玩,在舞会上第一眼就被个性鲜明的乔吸引,他珍视每一份友情,生于贵族家庭的他没有因为阶级地位的悬殊而看不起住在他附近的马奇一家相反,他发自内心地尊重与欣赏马奇四姐妹们的独立人格,无时无刻不带着一种活泼阳光的少年感。后来的他被乔拒绝后开始有些自暴自弃,直到他遇到了成年后的艾米,在欧洲的街道上,此刻艾米已长成了一为端庄优雅的小妇人,而劳里,却还被困在被乔拒绝的阴影中无法走出,直到后来,他知道,艾米其实在很久以前就喜欢上他了,他们开始认清对方和自己的心意,成为了彼此的伴侣。经历生活的考验、岁月的打磨后,相比之前无忧无虑,喜欢在下雪的冬天打开窗户眺望窗外白茫茫一片的少年,此时更多了一分沉稳,不变的是,他骨子里天生自带的金子般的品质,他依旧是体贴、善良,尊重每一位女性的劳里。
在电影的主题方面,看似讲述的是爱情故事,却也是一百五十年前的女孩们的成长故事。电影中故事的时代背景在美国的南北战争时期,经过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科技革命等思想洗礼后,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渗透社会方方面面,人们对男女社会地位问题有了更为理性深入的思考,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尝试着摆脱传统定义的束缚。而电影中女性角色面临的问题,也关乎了女性意识的觉醒,表达了女性也应该在社会上得到和男性同样的公平竞争的权利,在一百五十年后的当今鼓励女性独立地追求更多权益具有重要意义。主人公乔是典型的女权主义者,她不屑于将自己的时间花在为了讨好某人的精心打扮上,与传统所要求的女性形象背道而驰,同时她也愿意将她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劳里就是在舞会上和她对话中,发现她的裙子破了洞,不敢跳舞,被她的真性情所吸引。乔有自己引以为傲的爱好——写作,她敢于一个人孤身前往纽约,只为追寻她的写作理想。她的身上有着在当时稀缺的“女性自我主宰自己的生活”的思想,这种思想体现在了她对待她的两段爱情上面,乔没有因为无论是家庭条件还是自身条件都无比优越的劳里而自卑或巴结讨好,而是把他当成她的知心好友来相处,并对劳里一番深情款款的告白求婚选择了拒绝。后来,面对大叔巴尔的一再示好,她还是做出了同样的抉择。她激动地向她母亲抒发自己的看法:“女人,她们有思想,有灵魂,还有心灵。她们有野心,有才华,还有美貌。我受够了人们说女人只适合去爱。”她遵从自己的意愿,从不妥协。不只是乔,四女儿艾米这一形象的刻画也是女性追求独立的体现。只是相对于乔的理想主义,她更像是现实主义的代表。她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和当时的千万女性一样,她有对美貌的渴望,想要个高鼻梁,有对上流社会的追求,想嫁个有钱人,但不同的是,她不甘于传统礼教的束缚,她时刻告诫自己要保持冷静,改变自己以前过于自私自利的缺点,即便自己原先的订婚对象比劳里更有钱、有地位,但在最后,她还是选择了那个她从小便喜欢的人,因为她有清晰的认知,她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会为之去做出努力与改变,她也代表了新时代,自立自强的女性。她的一路逆袭仿佛在向我们诉说,没有谁就一定谁的附带品,未来一切皆有可能。其实,四姐妹性格的养成与马奇太太对她四个孩子的极具前瞻性的教育理念密不可分联系。圣诞庆祝时节遇上国家南北战争,她告诉孩子为了不给前线增加负担,要节省圣诞节的开支,这是在告诉她们,即使是不需像男人们一样在前线打仗的女孩们也是可以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作为一个母亲,她培养了孩子们的家国情怀。她和丈夫一样,鼓励孩子在学习工作之余,也要培养自己的爱好。她以身作则,为饥寒交迫的邻居送去圣诞的温暖。她告诉女孩们要学会独立的同时互帮互助,让每个人愿意出奉献一己之力分担家务。她更像是倡导女性独立的先锋,在她的谆谆教导下,她的女儿们都将成为更好的自己,她也在告诉我们,不只有职场女性、荧幕前的明星才算是女性的榜样,家庭主妇、在某一领域钻研的女性也值得敬佩。女性可以自由的选择成为任何人,不用被所谓潮流和舆论绑架。
该电影在爱情方面的表达亦是打动人心的。相信最让观众意难平的便是乔和劳里之间的感情了。乔和罗丽相识于一场舞会,他们相互交谈,一起跳舞,成为了好朋友,他们一起滑雪,一起看书,一起扮演角色,他们在一起经历过最开心,最默契的时光。是劳里对乔先动了心,他希望她能一直陪伴她,但感情向来是奇妙的,你的一厢情愿未必能让你从对方身上得到同等待遇。乔拒绝了劳里,乔觉得他们更像是朋友、甚至亲人,但绝不会是恋人,她始终无法说服自己去跨越那条界限,乔很清楚,在一定意义上,他们的三观并不一致,成长环境的决定下,劳里喜欢的始终是文静有教养的女孩,而乔的好动、性格不拘小节,对他来说只是从未见过的新鲜感,就像是乔对劳里说的:“在一起后,我们会吵翻天的,我痛恨优雅的社交圈,你会讨厌我的写作,我们不会幸福的。”他们那样相互吸引却又那样相互排斥,或许乔是对的,他们适合当朋友,却不适合当恋人,或许彼此的错过,都是命运为了让对方遇到更好、更适合和自己共度余生的人吧,就像劳里遇到艾米一样。然而,不同于乔的爱情,大姐梅格和劳里的家庭教师约翰的爱情可以说是顺利的,两人在劳里家偶遇,萌生好感。可梅格在遇到约翰前,一直都笃信自己以后将嫁个有钱人,从没想过以后会和一个窘迫的家庭教师陷入爱河,显然,在梅格心里约翰的人格魅力战胜了金钱地位。穷苦的他们,连婚礼都是姑妈赞助的,婚后有了两个孩子后,他们的生活更艰难了,一次,梅格没有忍住多花了钱来买裙子布料,后悔的她正为此感到愧疚和苦闷,约翰知道后并没有责怪她,而是沉默许久后说:“让你感到这样为难,我很抱歉。”有他这句话,也不枉梅格面对婚礼前乔提出的逃婚提议说的话:“不要因为我的梦想和你不一样,就觉得她不重要。”确实,美好的未来不一定要是金币的颜色,哪怕是以后要为了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发愁,我还是只想和我喜欢的人一起抵抗。其实,我认为马奇先生和马奇太太的故事更让人心动,马奇先生为了国家走上战场,马奇太太是他坚强的后盾,在得知她生病后,千里迢迢赶去照顾。从年少的喜欢,到年老的陪伴,从只有两人的相濡以沫,到后来的儿孙满堂,何尝不是爱情最美好的模样。
虽然这算是一部爱情电影,但我觉得它要表达的远不止于爱情,还有血浓于水的亲情、友情和人与人之间最单纯的善意。将艾米从冰窟窿里救出后,乔原谅了撕毁她写作稿的她;乔为了凑齐母亲的路费,卖了自己的长发;在大家都忙着处理自己的事情时,只有善良贝丝记得母亲的嘱托,给贫苦的邻居送饭;劳伦斯先生知道贝丝想成为音乐家的梦想后,将她逝去的女儿的钢琴赠予她;嘴上反对乔不结婚的姑妈,将她住房子留给了乔;乔用姑妈留下的房子办了一所免学费的学校……他们有各自的理想、各自的追求,他们追求的幸福不一样,他们收货的命运不一样,他们在坚持自己的路上,将温暖、仁爱赠予他人。
最后,我相信这部电影想传达的是多种面貌的女性力量以及电影里的人物们所迸发出的朝气与温暖的能量。我同原著的作者以及这部电影的制作者一样期盼,新时代的女性能像马奇家这群善良美好的女孩们一样,活得精彩,哪怕人生多磨难,仍不舍自由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