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序
(一)译序-马晓佳 。人这一生,反复读几本书就行,不要求多。但如果对人心更感兴趣,《乌合之众》也许是真值得读的书之一。
读书的时间本来就不多,所以读的书要有用才行。实际上每本书都有用,但有些书对某些人最有用,这叫契合。
广告、营销、销售、管理人员,对各种社会现象、历史现象感到困惑的人士,以及不善交往的个体,总能从本书中受益,因为这些人会学会如何去理解和影响群体。
在这个年代,书都不贵,只是读书成了一种奢侈行为,所以睿智的人不是舍弃读书,而是把不多的时间分配在更适合自己的书上。当你在读懂本书之后,会看到整个世界都开始发生变化。
(二)原序。当代的一大特点是,群体的无意识行为完全取代了个体的有意识行为。研究社会现象不能越过民族因素,民族造就了本民族的社会现象。从理论上看,社会现象有绝对价值,但从实践角度讲,却只有相对价值。从绝对真理的角度来看,立方体或者圆圈都有固定的几何形状,严格遵循特定的定理。但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观察角度不同,立方体会变成长方形或三棱体,而圆圈会变成线段或椭圆。而在某些情况下,不真实比真实更真实。
群体无疑总是无意识的,而无意识性也许正是其力量强大的一大秘密。在自然界,只被本能控制的生物完成的行为,复杂得让人赞叹。理性是人类很晚才获得的属性,太不完善,无法向我们揭示无意识的法则,更无法取代其地位。
无意识因素在我们所有的行为中起着巨大的作用,理性的作用微乎其微,但我们不知道这种力量的运行机制。
(三)导读,群体的时代
真正的历史巨变不是以其宏大和暴力让我们吃惊的动荡,文明的更新只是因为某些重要的东西变了—思想观念或人们相信的东西。
当代是一个关键点,人类的精神正在经历质变。
这次质变有两大根本原因。第一,我们的一切文明因素根植其中的宗教、政治和社会信仰遭到毁灭;第二,当代科学和工业发现,产生了新的思想,创造了完全不同的生存方式。
群体对理性并不适应,却急于行动。
科学向我们许诺真理,至少让我们认识理性能让我们认识的知识和关系,但科学从未向我们许诺过和平和幸福。科学对情感完全无动于衷,它听不见我们的哀痛。我们的努力学会和科学一起生活,因为没有什么能够挽回它摧毁了的幻想。
创造和指导文明的,历来都是一小部分知识贵族而不是民众,民众只有强大的破坏力量,一般都永远处于野蛮状态。只有略懂群体心理,才能明白法律制度对群体行为到底多么没有约束力。群体无法接受任何观点,只能骗。领导群体的基本原则是,不能把他们当和自己平等的人看,只能求助于能打动和诱惑他们的手段。
二、群体的性格
(一)基本特征:性格统一律
自觉的个性消失、思想感情的统一,是群体即将诞生的预兆,而且不需要若干个体同时出现在同一地点。在研究个体心理学时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一辈子性格如一的人只存在于小说里。环境不变,性格显然不会变。我在他处已经证明,任何心理构造都包含变化的可能,环境突变就能让这种变化表现出来。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平时平和、无害、正直的公民,会在国民公会上变成最疯狂的证人和最野蛮的法官。
个体进入群体后,发生质变的不只是行为。在完全失去独立性之前,甚至思想感情都发生了彻底的转变,以至于守财奴变得挥金如土,怀疑论者变成了信徒,老实人变成了罪犯,懦夫变得勇敢。
群体可以比个体更强或者更差,要看具体情况,取决于催眠群体的暗示的性质。群体比单独的个体更容易犯罪,但也更勇敢。比起单独的个体,群体成员更容易被鼓动起来,为了保卫信仰或执念慷慨赴难,为了荣耀和荣誉热血沸腾,这种英勇无疑有点儿不自觉的性质,但正是这种英勇创造了历史。假如只计算人类在冷静中作出的伟大行为,世界史上就记不下几件事了。
(二)群体的情绪和道德
群体具有冲动性、动态性、狂暴性。群体任由外在刺激因素摆布,对不断发生的任何变化做出反应。
群体急于遵循任何冲动,完全不考虑是否对自己有利,群体无法进行深度思考。
群体易轻信,蛊惑能迅速影响它。
群体顺服于蛊惑,群体把产生的幻觉当真。
群体的不同成员为什么有同样的幻觉,受过教育和没受过教育的群体成员没有区别。
群体成员被幻觉控制的案例证明群体证言不可信,大量证人完全一致的证言是最不可信的证据,绝不可用来定案。
群体情绪具有单向极化,群体认为一切都是确定,怀疑什么,什么就是真的,并总走极端,情绪总是高涨的。
群体排异、专制、保守,群体在强权面前具有奴性
群体的革命本能的持续时间很短,同时也极端保守,本能的敌视变化和进步。
群体的道德行为可以比成员高得多或低得多,取决于其受到了什么暗示。
1.冲动性、动态性、狂暴性。群体很像特别原始的动物,其行为貌似没有问题,但不受大脑支配,完全被刺激因素随机决定,群体完全受外在诱因的支配,会随着外界变化不停地变化。
群体是外来刺激的奴隶。诱因不同,冲动各异,群体会遵循或宽容或残忍,或英勇或懦弱的冲动。群体很容易扮演刽子手的角色,同样容易殉道。任何信仰的胜利都需要血流成河,群体则提供血液。他们冲动起来向来都不惜命。群体持续受当下刺激因素的影响,可以在极端的爱恨之间不停地切换。
群体的渴望虽然狂热,但从不持久。群体无法长时间保持渴望,就像它无法思考一样。人在进入群体后,他会意识到复数赐给他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让他屈服于诱惑去抢劫杀人,在暴怒中摧毁眼前出现的一切障碍。我们可以说,欲望受阻的群体就像一个持续处于激愤状态中的人,如果人的身体受得了的话。
2.轻信性、易感性。群体永远徘徊在无意识的领域,准备接受任何指令。群体没有判断力,对群体来说一切皆有可能。群体极端轻信还因为其强大的想象力善于编故事,很容易创造和扩散神话,群体使用形象思维能瞬间激活一串与其没有任何逻辑联系的其他形象,把用联想所扭曲、创造的东西和事实混为一谈。群体成员中第一个对真相进行扭曲的人,是信息传染的引爆点。时间在流逝,群体的想象力在不停地改造神话,群体的想象力把英雄变成神话。
3.情感的单向极化。群体表达情感时,总表现出简单化、极端化的特点,不是极爱就是极恨。群情的极化倾向常被恶意引导。单独的个体会因为责任感和惧怕惩罚而约束它,群体则很容易被引向最糟糕的极端。
4.排异、专制、保守。群体很简单,只懂得极端情感。暗示给它的任何思想不是全盘接受就是全盘否定,不是奉若绝对真理就是视作绝对错误。群体随时准备反叛弱者,在强权面前卑躬屈膝。群体就像原始生物一样,具有不可动摇的保守本能。它害怕任何可能改变基本生活状态的新事物。
5.道德。单独的个体在生活中满足这种本能是很危险的,但当他被群体融化时,因为肯定免责、免罪,他就会完全释放并遵循这种本能。个人利益常是单独个体最大的行为动机,但几乎不能成为群体的强大动力。群体经常沉浸于低级本能,但也常会变成高尚道德行为的典范。
(三)群体如何相信、推理和想象
1.群体如何获得思想。思想可以分为偶然思想和根本思想。根本思想很像流动缓慢的一整溪水,偶尔思想则像小波浪,永远都在变。当一种思想披荆斩棘终于深入人心,就会获得压倒性的力量,对抗一切反对,并产生一系列结果。思想要深入人心,需要很长的时间,要拔除也需要同样多的时间。
2.群体的逻辑。群体推理的特征,就是把表面有点儿相似的不同东西联系起来,并瞬间把具体经验普遍化。群体没有正确推理的能力,也就没有丝毫判断力,因而无法分辨是非以及对任何事情形成准确的判断。群体接受的判断都是直接告诉它的,绝不是跟它商量出来的。因为大部分人觉得不可能靠自己的逻辑推导出什么独特的见解。
3.群体的想象。最能打动群体的其实都是事件里最神奇的因素,神人奇事才是所有文明真正的支柱,表象总比历史真相更重要,作用更大,假象总比真相更有能量。激发民众想象的并非事实本身,而是它们发生的方式和被呈现在民众面前的方式。
(四)群体信念都采取的宗教形式。崇拜某种假设的高级存在,赋予这种存在某种力量并敬畏它,盲目服从它的要求,无法质疑其信条,渴望扩散这些信条,倾向于仇视任何不信的人,群众信念的特征是盲目服从、强烈的排异性以及狂热的扩散欲。任何宗教或政治信仰的创始人,因为把狂热情感灌输进了群体的头脑,所以才能让人们在崇拜和服从中找到自己的幸福,并愿意为了自己的偶像去死。
三、群体的思想观念
(一)群体观念的间接因素。影响群体思想观念形成的因素分为两类,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间接因素指能让群众接受某些信念并对其他信念绝缘的因素。表面看来,群众中常会突然并迅速产生某些爆炸性思想和行动,但现象背后一定能找到一些已经酝酿很久的前期准备性因素。没有间接因素的长期酝酿,直接因素就不会起作用,间接因素具有某些基础性,它们是民族、传统、时间、制度和教育。
1.民族因素。一切文明成分,都只是民族性格的外在表现,民族性有强大的力量,任何文明元素在跨民族传播时都会发生深刻的变化。
2.传统因素。一个民族就是一个物种,没有传统,民族性和文明都将不复存在。所以人类诞生以来只有两大任务:建立传统结构,并在其益处消失之后,努力摧毁它。没有传统,就没有文明;没有对传统的破坏,文明的进步就不可能。难的是,如何在稳定和求变之间找到平衡点。
3.时间因素。时间是真正且唯一的创造者,也是伟大且唯一的毁灭者。重大因素都要靠时间,一切信仰的诞生、成长和死亡也都靠它。它们靠时间获得和失去力量。
4.社会政治制度。制度是思想情感和传统的产物,而思想情感和传统不会因为法典的重塑而被重塑。一个民族无法随意选择自己的制度,就像它不能随意选择自己的头发和眼睛的颜色。
5.教育因素。良好的职业教育不会提高道德水平,但最起码能提高职业能力方面产生很实用的价值。在中国历史中就能看到,国家掌握在等级严密的官吏手中,要谋个一官半职就要参加竞争性的考试,只考是否能够在引经据典时信手拈来,没有生计来源的文人大军被认为中国真正的国家灾难。
(二)思想的直接因素
1.关键词、套话和形象。关键词激活的形象会产生力量,而这和它真正的含义倒没什么关系,有时词义越笼统越有力,比如民主、社会义、平等、自由等词语,含义极为模糊,大部头的书籍也不足以精确定义它们。但就是这几个小词,无疑携带着真正的魔力,它们仿佛包含一切问题的答案,囊括了各种的深深的渴望和实现的希望。
任何完美的共情都是不存在的,当我们努力去理解一本两三百年前的历史时,我们只是用现代生活赐予我们头脑的概念和形象,去替换生活在古代的民族心里形成的另一套概念和形象。政治家最根本的任务之一就是,把群众无法再忍受其旧名称的事物换一个喜闻乐见的名字,只要选对了名称,群众就能接受最恶毒的东西。
2.幻想。文明出现以来,群众便一直被幻想所掌控,不管是过去的宗教幻想还是现在的哲学幻想和社会幻想。没有幻想,人类也许根本无法从原始状态中脱胎而出,没有幻想,人类很快就会回归野蛮状态。幻想无疑都是虚假的影子,可幻想最终推动着各个民族创造了最自豪的艺术和最伟大的文明。
各个民族进化的主要因素从来都不是真理,而是谬误。群体从不渴望真理,他们对不合胃口的证据视而不见。如果谬误诱惑他们,他们就崇拜谬误。谁能向他们提供幻想,谁就能轻易统治他们;谁摧毁他们的幻想,他们就毁灭谁。
3.经验教训。一代人经历的教训,对下一代人一般不起作用,所以用历史事实说服不了任何人,证明不了任何事。史实的唯一作用就是证明,各代人到底需要亲自经历多少事才能吸取教训。
4.理性。群体不受理性影响,知道如何影响群体的演说家从不诉诸理性,而是操纵情绪。理性完全无力对抗情绪,想一下宗教迷信就够了,它完全没有逻辑,却顽强地持续了那么多个世纪。群体从不受理性指导,如果没有幻想带来的热情和坚定,单凭理性无疑无法推动人类社会沿着文明的轨道前行。创造文明的主因是情感不是理性,理性一般不起作用,这些感性的东西包括荣耀、牺牲、信仰、爱国,以及对光荣的热爱。
(三)群体领袖及其掌控方式
1.群体领袖。只要若干生物聚集成群,不管是人还是动物,都会本能地服从领袖的权威。人群领袖是带头的煽动者,他的意志是聚合与统一民意的核心,他是异质性群体组织化的首要因素,他是群体的指导者,同时为宗派的形成铺平道路。他们总是病态地坚强,高度亢奋,处于疯癫边缘或半疯狂状态。不管他们追求的目标和怀揣的理念多么荒诞,他们的信念都很坚定,压迫并不会改变他们,只能让他们更加亢奋,他们会牺牲个人、家庭等一切利益,甚至自我保存的本能完全消失,以至于他们一生所求唯有殉道。
强烈的信仰给他们的话语注入了强大的暗示力,乌合之众一直整装待命,而谁拥有他们缺乏的品质,他们就本能地转向谁。激发信仰一直是伟大的群众领袖的功能,不管是宗教信仰、政治信仰还是社会信仰,只要一个人进入群体,就会迅速受到领袖的影响。
2.领袖的掌控方式:断言、反复和传染。当领袖要把思想观念灌输到群众的头脑时,必须具备三种手段,即断言、重复和感染。比起气场来,它们起效作用慢,但一旦起作用就会持久有效。
简单、纯粹的断言是洗脑群体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反复的断言,长期不断重复的陈述会镶嵌在深层的无意识自我中,一段时间后,我们都忘了反复的断言到底是谁说的了,最终就信以为真了。广告的威力就是这种情况,千百遍地读到某品牌巧克力最好吃,我们就会觉得大家都在这么说,并最终确信这就是事实。如果我们总是在某家报纸上读到某人是个臭名昭著的流氓,某人是个老实人,最后就会相信这就是事实,除非真有机会去读另一家观点相反、把两个人的品质颠倒过来的报纸。当断言经过充分反复,且态度保持一致,强大的传染机制就会开始运行,群体的各种思想观念、情感情绪都像病毒一样有强烈的传染性,传染性会让所有人产生统一倾向,这是群体才有的特点。人像动物一样有模仿的天性,巨大的传染力,不仅能让思想深入人心,还能改变人们的感觉模式,群体的思想观念尤其靠传染扩散。
3.气场。气场伴随着敬畏感,敬畏感是气场的基础,但有时候敬畏惧感缺失也可以有气场。最强大的气场为逝者所有,也就是那些已经不再可怕的人,比如亚历山大、恺撒、穆罕默德和佛陀。这种控制会完全麻痹我们的判断力,让我们满怀敬畏。它唤起的情绪就像所有情绪一样难以解释,但好像跟人格魅力的致幻作用差不多。
无论神像、国王还是美女,没有气场都不行。气场可以分为两大类:外来气场和内在气场。前者来自头衔、财富和名气等,可以独立于内在气场。内在气场则是一个人本身的力量,可以和名气、荣耀、财气等共存,也可以被它们加强,但没有这些东西它也能独立存在。
气场的特点就是完全麻痹判断力,让人看不到事物本身。群体总是等着接受现成的观点,拥有气场的人、理念或事物,都会因为传染而得到迅速模仿,并导致整个时代都接受特定的情感模式并表达这些思想,而且这种模仿一般都是无意识的,所以它才完美,气场的产生和很多因素有关,其中成功总是最大的一个因素。
(四)群体思想观念的变化极限
1.牢固的信念。在牢固的基石之上,附着很多像流沙一样的观念。让群体一时接受某些思想观念并不难,但想种植持久的信念却不容易。但信念一旦确立,要根除同样困难,一般只有以暴力革命为代价才能改变。革命的作用就是对摇摇欲坠,但因为惯性仍未倒塌的东西做最后的清算,革命的开始其实是古老信念的末日。
建立共同信念的道路非常困难,不过一旦牢固建立,就长期拥有难以征服的力量。不管它在逻辑上多么荒诞,都会被最智慧的人不加置疑地接受。新的信念一旦深入人心,就会成为灵感的源泉,产生制度、艺术和生活方式。因为共同信念,每个时代的所有人都被网进了一套传统、观念、习俗中去,他们摆脱不了束缚,所以每个人都很像。
人的行为首先受信念的指导,其次受到信念形成的习俗的支配。这些信念、习俗约束着生活中最小的行动,最独立的灵魂也难逃其掌控。对人的潜意识的统治是唯一真正的暴政,因为人们无法反抗。成吉思汗和拿破仑都是可怕的暴君,但躺在坟墓深处的摩西、佛陀、耶稣和穆罕默德对人的灵魂的统治则深入得多,政变能推翻暴君,但无法对抗牢固的信念。
2.可变的观念。在今天,民众的可变性观念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多,原因有三。首先,古老信念渐渐失势,不再像过去一样决定流行观念。共同信念的衰落,为来无影、去无踪的偶然性观念提供了土壤。其次,民众的力量在不断增强,越来越没有制衡。群体思想的特点就是极度不稳定,现在则因为没有约束所以更放纵了。最后,是近年来媒体的快速发展。每种观点带来的信息,都会迅速被相反的信息抵消掉。结果是任何观念都不能普及,一切观念都成了过眼烟云,任何观念在获得足够的共识之前就已经消失了,无法变成共同信念。
这三个原因是当代社会最大的特点,政府无力主导民众思想。媒体成了只提供信息的媒介,密切关注舆论动向成了政府和媒体的主要工作。无法控制舆论导向,最终的结果就是各种各样的怪论粉墨登场,而且群众对任何不显然涉及自己直接利益的事情越来越无动于衷。
当一切观念都允许分析和公开辩论,就会失去气场,它们的锋芒迅速消失,存留下来的观念无法唤起我们的热情,当代人越来越被冷漠蚕食,民众普遍越来越没有思想。
四、群体的分类及各种群体的特点
(一)群体的分类
1.异质性群体。当不同民族的人以大致相同的比例聚集成群,不管把他们聚在一起的共同利益看起来多么一致,各自的基因决定的心理结构立刻就会成为差异产生的最大的因素,因为他们的思想情感模式都大不相同。
2.同质性群体。同质性群体包括:党派(成员的职业、文化程度和所属阶级大不相同,由共同信念凝聚,比如宗教派别和政党)、阶层(从业领域相同,成员的文化程度相似,社会地位大体一致,比如军界或者宗教圈)、阶级(阶级的凝聚,不像党派一样靠共同信念,也不像阶层一样靠相同的从业领域,而是靠经济利益、生活习惯和几乎完全相同的文化程度,比如中产阶级和农民阶级)。
(二)所谓犯罪群体。导致群体犯罪的动机一般是某个强烈的暗示,而参与者在犯罪后坚信自己那么做是在完成某种使命。犯罪群体的一般特征在所有群体中都能看到:易受暗示性、轻信性、不稳定性、情感夸张性(无论爱恨)、某些高尚性。
群体永远需要主人,并本能地在精力旺盛、信念坚定的人中寻找。果。没有什么事能让他们吃惊,当有风吹草动他们又会草木皆兵。他们既会吓得发抖又会勇敢甚至英勇,他们既会杯弓蛇影又能赴汤蹈火。他们不管前因后果,不在乎事物之间的关联。他们沮丧和高涨起来同样迅速,随时会陷入各种恐慌,不是高度紧张就是彻底绝望,从来不具有形势所需的措施和心态。他们像液体一样容易改变形状和流向,有路就冲,可变成任何形状。
(三)群体的渊源。人在文明之初,因为移民、入侵或征服等原因,一群来源不同的人会聚一处。他们血统不同,语言和信仰都不同。他们唯一共同的纽带,是头领制定的规矩,但人们并不完全服从。杂居的人群出现了显著的心理群体特征:有群体暂时团结,有群体的英勇和弱点,彪悍、冲动。他们是野蛮人,没有稳定的凝聚力。随着时间的发酵,共生的各民族之间不断的需要开始发挥作用。部落联盟开始融合成拥有共同的特征和情感的集合体,遗传则持续对它们进行加固。在达到一定的力量和复杂程度后,文明就会停下脚步,然后迅速衰亡,一般以共同理想的衰微为标志,因为共同理想是民族的支柱。随着理想的衰亡,它催生的一切宗教、政治和社会结构也开始摇晃。随着理想走向灭亡,民族日益丧失自我增强和自我凝聚的力量。人的个性和智力会提高,但民族的集体自我意识却会被膨胀的个体自我意识所取代,同时个体的人格和行动力会蜕化。随着古老理想的彻底消失,民族性格完全解体。民族成了一群单独的个体,复归原始状态—群体。
为了追求理想,从野蛮走向文明;当理想失去了价值,文明走向衰落和灭亡。这就是一个民族的生命循环过程。
五、对本书的读后感
这本书成书于19世纪,在当时还是非常符合那个时代背景的。但是近两个世纪过去,世界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群体心理学也在不断的发展。所以在西方,这本书渐渐的沉寂了。
那么什么原因让这本书两百年后在中国大行其道?这个要从中国的教育性质说起了。正常的教育目的是培养人才。而在目前的中国,不是的,因为庞大的人口争抢着稀缺的教育资源,我们根本承担不起培养人才的代价。我们的教育性质其实是挑选人才,中国人太多了,直接挑选就行了,在许多学生中,设置几种考试,用分数挑选出环境出身好的、智商高的、自制力强的就够用了。何必培养人才?多特么费劲。那么其结果就是中国的未来必定向两极分化发展。知识多的高高在上,没有知识的苟延残喘。知识能够改变命运,但是大多数人得不到知识,或者得到的知识不够,只有极其少数的人能够摆脱桎梏,堕落永远是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的选择。
王者荣耀嗨起来,微博刷起来,抖音刷起来,全民娱乐,娱乐至死。思考太复杂了,大多数人都喜欢简单、容易的选择。
简单的选择,就容易被引导。看到有人骂另一个人骂的很爽,而不受惩罚,我为什么不去爽一下?这多简单!思考干嘛?看到其他人在排队,我为什么不去排一下?这多简单!思考干嘛?看到其他人在抢盐,我为什么不去抢一下?这多简单!思考干嘛?看到其他人在哄抢货车侧翻的水果,我为什么不去抢一下?这多简单,思考干嘛?
还有五十多年前,看到其他人批斗人折磨人很有成就感。我为什么不去批斗折磨一下?这多简单,思考干嘛?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中,在网络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席话语权,网络的匿名性更为情绪的宣泄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往往事情只露出一角,便有键盘侠抓住尾巴滔滔不绝,待真相大白时,吃瓜群众才发现事实与推测相去甚远,慨叹自己的盲目跟风。
其实看书目的是建立一个自己的库的过程。然后我们去体验这个世界,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再综合自己库的内容,得出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最后去做出判断。我们没有必要乌合之众当作是一本学术书,我们可以把它当作一本工具书,一本讲引导技巧的书,一本分析中国现状的书。其实,在中国很多营销模式中都能够看到它的影子。比如近几年最成功的网红餐饮企业喜茶。还有以饥饿营销打开市场的小米手机。只要我们细细观察,都能够寻找出乌合之众的蛛丝马迹。我们不能站在道德的至高点去评价思想的优劣,就像我们不能说喜茶和小米是坏的企业。因为思想是无错的。
读完本书的最大收获、最大的行为指导意义,便是要不断发展、完善自身,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能够在纷乱中做到理性思考、保持自己的立场。诚然,达到这一点是非常难的,我能想到的方法有以下方面:一、多看书多交流,不把自己的思想局限于一方天地;二、多思考和多实践,培养多方面看待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留出一些不受干扰的时间和空间给自己。喜欢简单,不去思考,这就是乌合之众在中国流行的原因。这些表现,都可以用本书内核去解释。既然能够解释当下,就说明其内核无误,就说明本书是一本值得阅读的书籍。现在流行的群体心理学也是吸纳了勒庞的部分思想,这本书到现在仍然有意义。我们不能读了黑格尔就说苏格拉底的学说过时了。我们不能学了现代经济学理论就否定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学术本来就是一个继承发展的过程。借鉴这本书,以这本书为我们库的内容之一,针对目前的种种现状,去独立思考,然后做出选择。我认为,这就是我读这本书最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