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大拇指儿游瑞典——《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导读

120多年前,瑞典的一个历史和地理老师塞尔玛,想要写一本适合于小学生的地理和历史课本,她用几年的时间走遍了瑞典,研究每个地方的动物、植物,观察飞禽走兽的生活规律,并且记录了当地的风俗、民间传说故事,她把这些地理、历史、博物学的知识巧妙的编织进一个小男孩的旅行冒险故事中——《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幻想和真实交织、语言优美活泼,足可以媲美安徒生童话,这既是一本有趣的童话书,也是一本奇妙的博物学、地理和历史教科书。1909年,“由于她作品中特有的高贵的理想主义、丰饶的想象力、平易而优美的风格”,这本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它是第一部,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做老师能做到这个程度,真是让人佩服,我希望我也能变成这么热情而博学的老师。

作品导读

尼尔斯是个性格顽劣的14岁的男孩子,以调皮捣蛋、欺负弱小为乐,他的名声在人类和小动物中间都不好,在一个礼拜天,他得罪了一个小精灵,被变成了只有大拇指那么大的小人儿。这下子,被欺负过的动物们开始报复他,可怜的尼尔斯匆忙之中爬到了家里养的雄鹅莫顿的背上,而他不知道的是,此时莫顿已经打定主意要跟着一群大雁去旅行,尼尔斯也被迫在鹅背上开始了他的旅程。

尼尔斯在鹅背上的旅途生活很艰苦,常常没有东西吃,没有地方睡觉,但尼尔斯不敢回家见自己的父母,他宁愿跟着雁群去流浪,起初为了让群雁接受他和家鹅莫顿,他们收敛自己的本性,装出一副乖孩子的面孔,并努力做了很多好事。

雁群和尼尔斯在旅途中和一只叫斯密尔的狐狸斗智斗勇,斯密尔和它的朋友们给他们带来很多麻烦和危险,另外他们还受到人类的捕猎,尼尔斯和雁群不离不弃,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度过一次次的险境和难关,尼尔斯还利用自己精灵的特长,在人类、动物和鸟类中担任和平使者,帮助了很多人、小动物和小鸟,从瑞典的南部飞翔瑞典的北方,“骑着鹅的尼尔斯”名声越来越响,小动物们遇到危险和困难的事情都喜欢来找尼尔斯帮忙,他也收获了了越来越多的友情和尊重。

本书的主题

舍己的爱

漂泊的时间长了,尼尔斯越来思念他的父母和家乡,他渴望再次变成人,对他施了魔法的精灵承诺,如果尼尔斯好好照顾家鹅莫顿,他们两个都顺利的回到家中,尼尔斯的妈妈把家鹅莫顿宰了后,他就能重新变成人。尼尔斯已经不是原来那个自私自利,自我中心的小男孩了,为了保护莫顿,他决定不再回家,跟着雁群去国外,永远做一个精灵。在经过家乡的时候,尼尔斯偷偷回家去看望自己的父母,领着自己的妻儿来参观故居的莫顿却不幸的被尼尔斯的妈妈捉住,准备把他做成烤鹅。尼尔斯挺身而出。作者是要告诉她的读者,正是他的舍己和担当,使他重新变成了人。

人和自然如何相处?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保护环境,保护动物的重要性,早在一百多年前,作者塞尔玛就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她在书中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人类没有按照上帝的心意来治理地球。

尼尔斯在跟随雁群流浪的过程中,他感受到动物们的艰难处境:被猛禽野兽吞吃的危险、来自人类的危险,生存空间受到人类越来越多的破坏,在小说的最后作者也借着领头雁阿卡的口说出她的劝告:

“要是你从我们身上学到了什么好东西的话,大拇指儿,那么你大概会觉得,人类不应该把整个大地占为己有,你想想看,你们有了那么一大片土地,你们完全可以让出几个光秃秃的岩石岛、几个浅水湖和潮湿的沼泽地,还有几座荒山和一些偏僻遥远的森林,把它们让给我们这些穷的无立锥之地的飞禽走兽,使得我们有地方安安生生地过日子。我这一生时时刻刻都遭受着人类的追逐和捕猎。倘若人类能有良知,明白像我这样的一只鸟儿也需要有个安身立命之处就好了。”

做人好还是做精灵好?

在一个雨夜,尼尔斯走进了人类居住的村庄,温暖的灯光、饭菜的香气、村民的欢声笑语一下子勾起他对人类生活的向往之情。 做小精灵虽然自由自在,但是尼尔斯也意识到,如果一直在动物中间生活下去,他一定会丧失许多美好的东西,只有人类才拥有上帝的形象,拥有灵魂。

他走过邮政局,心里想起了各式各样的报纸,这些报纸每天都把世界各地的新闻送到人们的眼前。他看到药房和医生的住宅时,便想到人类的力量真巨大,居然可以同疾病和死亡作斗争。他走过教堂时,就想到人类建造教堂是为了倾听有关人世尘寰以外的另一个世界的情形,倾听有关上帝、复活和永生的福音。他越是往前走,就越舍不得人类了。

大凡孩子都是这样的:他们只想到鼻子底下的事物,而不往远处着想。什么东西摆在他们面前最近,他们立刻就想要到手,根本不在乎究竟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尼尔斯·豪格尔森当初选择要继续把小精灵当下去的时候,他根本没有弄明白他究竟会失去什么。而现在,他却害怕得要命,惟恐他从此以后再也不能够变回到原来的模样。

生和死

其实陪同尼尔斯游瑞典的,不仅仅是一只家鹅和一群大雁,还有他的两个朋友,放鹅的小姑娘奥萨和他的弟弟马茨,但姐弟俩出场不多,并且和尼尔斯处处成对比,他们的反差让故事更有深意。

尼尔斯是家里的独生子,姐弟俩是失去了母亲和兄弟姐妹的孤儿。

起初尼尔斯为了逃避人类选择旅行,姐弟俩是为寻找自己的父亲,一路从瑞典南部走到瑞典北部。

尼尔斯是骑着鹅旅行,姐弟俩一路流浪,靠着乞讨、工作挣钱走了相同的路线。

作者用姐弟俩的故事来谈论了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死亡。

姐弟俩本来和他们的父母及4个兄弟姐妹住在一起,生活贫穷但很幸福,他们的父母收留了一个生命垂危的女病人,她自称受到女巫的咒诅,凡是接待她的家庭都要和她一样患病并死掉,他们的父母依然悉心竭力的照顾她,最后女病人去世了。更为可怕的是,他们的4个兄弟姐妹也依次去世,父亲受不了这样的打击离家出走,不久之后母亲也患了同样的病并很快去世。后来姐弟俩了解到使他们的家人去世的元凶是一种叫做肺结核的病,并不是来自于咒诅。姐弟俩决定去寻找他们的父亲,告诉他实情,以挽回他的信念。当姐弟俩一路艰辛走到父亲工作的地方后,弟弟却在采石场被石头打伤去世了,姐姐拿出所有的积蓄,决心为弟弟像成年人一样举行一个葬礼,因为“她认为小马茨像个成年人一样经受过种种磨难,她思忖着他临终前的最后几句话,他还是像他过去那样勇敢坚强。她明白地意识到,当小马茨不得不入土为安时,他的安葬仪式应该像一个大人那样隆重。”

为什么像一个成人一样隆重的葬礼那么重要,其实我不太明白。但他们的母亲在面对这个家庭的一切苦难时,仍然保持着对上帝的信、望、爱,深深的影响了他们,让姐弟俩格外的勇敢、坚韧和乐观,作者通过这一家人,写出她心中真正的瑞典人应该具有的品质:敬畏上帝、坚韧、勤劳、勇敢、善良、乐观。

母亲在生病期间多次对两个孩子说,他们应该记住,她对让那个病人住在他们家里从来没有后悔过。母亲说,一个人做了好事,死的时候是不痛苦的。人都是要死的,谁也逃避不了,但是,是问心无愧地死去,还是带着罪恶死去,自己是可以选择的。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跟着大拇指儿游瑞典——《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导读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