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笔记分享

序言:因为学业的压力和思想的进一步转变,这个公众号长久没有更新了。但近来发现,这上面一些记录是好的,当我回首过去的一些东西,发现仍有不少闪光之处。故而,这个平台用于记录是不错的。同时,最近读毛选,读着读着觉得不对劲,因为时代已经变化了,毛主席的方法是正确的,这是建立在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上。所以,当我想展开对中国当下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时候,就深感过去学习马哲的半桶水,开始看王德峰老师的一些视频,同时阅读原文,并且一定要极力弄清那些哲学概念。同样的,我也提醒同志们,当不能深刻理解掌握马哲,建立起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的时候,去学习政治经济学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最后的结果必然导向形而上学和教条主义。最后,本次分享主要是王德峰老师对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的解读,同时中间伴有一些片段的零散的话语都是我个人方便之后去理解相关概念而记录的,读起来不连串很正常。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其实应该翻译成对象性)的活动,所以它在《基督教的本质》一著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所以,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首先回顾费尔巴哈对过去哲学的点评以及他的贡献:

费尔巴哈评论经验论的哲学:经验论认为我们的观点起源于我们的感觉,这是正确的。但是他们忘了,经验论忘了人最基础最根本的感觉对象乃是人本身。

王德峰老师讲述怎么理解(之后红字均是代表王德峰老师的理解):我们观看到自然景色的美,并不是它本身就是美的。我们在外部自然景色当中欣赏到它的美,其实是我们的心灵。这是人类的感觉,看到外部对象其实是看到自己。人怎么会在外部世界之中看到自己呢?因为人与人之间打交道,人是社会存在物,才会有人类的感觉。一个人孤零零在荒岛上,他就失去了打扮自己的需要,不再会有美来装饰自己的环境的需要。我们自认为好看的衣服,都是给别人看的。我们打扮给别人看,是在别人赞赏的目光之中得到肯定。我蓬头垢面有什么不可以?那就是愤世嫉俗、失去社会性。经验论的缺点是,他忘了人类的感觉,和通常认识论研究的抽象的感官能力,不是一回事。(从而进入存在论研究)

费尔巴哈评论唯心论的哲学:唯心论在人的自身中寻找观念的起源,那是正确的。但是唯心论却不正确地想要从孤立的、被固定为独立存在的实体的、被固定为灵魂的人当中引导出观念的起源。

理解:灵魂的概念,从柏拉图走到笛卡尔。主体性很难理解。主体跟柏拉图的灵魂的区别是什么?编造一个神话故事,他曾经在理念世界待过;慧能、神秀。心不是现成的实体。因无所住,而生其心。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本无生灭、本不动摇、本自具足、能生万法。真理不在身外、先验主义。孟子: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笛卡尔的先验主体性原则,开创欧洲主体性原则。不思维不存在,、我思故我在。黑格尔,历史哲学。认识自己就存在,不认识就不存在。黑格尔精神的定义,精神就是对他自己本性的判断。认识外部事物与认识自我是同一件事。胡赛尔,现象学。历史是被建构起来的。现存的主体和现存的客体都是假设的。今天文明还在近代哲学的现象学水平此前了,主体征服客体的文明,连人也可以当做客体,也要征服,主导的唯一的原则就是资本的增殖。这文明的弊端时刻都能感受到,你们一毕业就成为人力资源了。我们被物化、客体化是一个当代的事实。人事部变成人力资源部。胡赛尔、海德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感性直观给出真理,那感性直观哪来?人类的感觉在艺术中最明显。人还按照美的尺度来生产。理性不可能避免人类社会的灾难,每一次灾难都以非理性的形式爆发出来,事后社会科学的理性回顾一下说他们的原因是什么。(现象学运动的重要性,同时现象学可以和中国的思想相通)文心雕龙的重要美学思想财富只有用现象学的思想才能挖掘。听听、看看,美就是人类感觉,美就是社会性感觉。它需要生物载体,但不是美的根据。

费尔巴哈:观念只是通过传达,通过人与人的谈话产生的,人们获得概念和一般理性并不是单独做到的,而只是靠你我相互做到的。人是有两个人生的,肉体的人是这样生出来,精神的人也是这样生出来。人与人的交往,乃是真理性和普遍性最基本的原则和标准。我所以确切地知道有在我以外的事物的存在,乃是因为我确切地知道有在我以外的另一个人的存在。我一个人所见到的东西,我是怀疑的;其他人也见到的东西才是确实的。

 

 

点评:差点意思,但说出了一般概念和理性是人与人的交往产生的。三样东西:社会、语言、劳动。

 

开始去理解第一条提纲: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其实应该翻译成对象性)的活动,所以它在《基督教的本质》一著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所以,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理解:三样东西,社会、语言、劳动,费尔巴哈忽略了劳动。因此,费尔巴哈陷入过去西方哲学的问题,只把认识活动看作活动,而不把感性活动、实践当作活动。什么叫活动:行规定,将事物规定出来。这叫活动的原则。事物怎么被规定出来的,是我们对事物的上手,对他进行改变,改变外部事物,然后事物的意义才被规定出来。所以第一句我们就能理解了过去唯物主义的缺点。与此同时,如果把感性活动感性二字抽掉,那么就陷入唯心主义,正如原文所说,唯心主义不知道现实、感性活动的本身,所以只能抽象地发展(也就是前面说的心、灵魂)。费尔巴哈不知道感性活动、不认同实践,也就无法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所以,费尔巴哈启动了感性存在论革命,却无法完成它。

一些杂话记录

 

资本主义的原则和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原则是一致的。自我意识自己安排自己,把外部世界对象化。而这个自我意识是理性的,是完成对事物的感性抽象掉的自我意识。

一个商品的价值是抽象劳动创造的,使用价值是具体劳动创造的。抽象劳动的积累,即资本的增值。

海德格尔,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劳动在新时代的形而上学的本质已经预先由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表达出来。即上方蓝字。新时代就是资本主义时代。

 

感性的社会生活都是资本增殖的材料。

康德:纯粹活动。

 

恋爱是以理论做前提吗?不可能的。不是你站在他面前仔细地打量他判断它,而是交互关系,递进去,然后Fall in love .父母问你为什么爱他,你给了三条理由,这理论就来了。但实际上,你根本不知道你什么时候就爱了,也不建立在这三条理由上。失恋就是爱情的不在场,爱情的本质就是失恋。

 

本质:不在场,本质就是消失的存在。

 

感性活动构造出世界的意义。人类心灵高尚之处:摆脱实用目的展开理论活动。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笔记分享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