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在明亡后,著有《陶庵梦忆》,抒故国之思。往前追溯三朝,早有历经南北两宋的孟元老于《东京梦华录》中书写繁华如梦的汴京。境遇的相似之外,在情志、内容上也存在诸多同工之处。历史上天下最钟鸣鼎盛的地方,在遭遇乱离后,处境有复刻般的一致性;遗民的追述也在正当美梦般的锦衣少年时期,于国势上有“八荒争凑,万国咸通。”于民间亦有“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
不论遗民们如何避地江左,如何顾左右而言他,一味沉浸往事,属于一个时代的世态与风俗就这样在他们文字的流转间缓缓显出它本来的面容,供后人管窥一豹。
宋食记
饮食,民之所大欲也。平时大家的问候,十句之内,大概率要聊到“吃了没?”走到宋朝的大街上,映入眼中最多的一定是各色美食小吃。
元月有“都下卖鹌鹑骨饳儿、圆子、拍、白肠、水晶鲙、科头细粉、旋炒栗子、银杏、盐豉汤、鸡段、金橘、橄榄、龙眼、荔枝。诸般市合,团团密摆”。
平时更是数不胜数,“所谓茶饭者,乃百味羹、头羹、新法鹌子羹、三脆羹……假炙獐、煎鹌子、生炒肺、炒蛤蜊、炒蟹、炸蟹、洗手蟹之类……李子旋、樱桃煎、西京雪梨、夫梨、甘棠梨、凤栖梨、镇府浊梨……”光是“羹”这类不下十种,其他水果、甜品就更不用说。稍微数了下,大概也就一百五十多种而已。
价格也比较亲民,作者回忆说小酒店的下酒菜“每分不过十五钱”,至于换算成现在的情况是多少钱,查了下资料,有说一钱相当于相当于三分钱,也有说是两到四块的,大概推算一下,可能最低是四块五,最高是六十的样子,但没查到确切的说法,同时还有其它情况干扰着钱的购买力。
“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於市店旋置饮食,不置家蔬。”宋朝做买卖的商贩,也跟现在的年轻人一样,自己家里基本不做饭,靠外面的饭店或者外卖为生。
图片
如果晚上没事,还可以到州桥夜市去逛逛,有“辣脚子姜、辣萝卜”,夏天喝一碗“冰雪冷元子”或是“沙糖绿豆甘草冰雪凉水”,吃一块“生淹水木瓜”,跟现在的夜市小吃的种类一样繁盛。而且“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也就是夜市直到凌晨一点才终止,早上五点又开工,古人也是相当勤奋了。
图片
游玩记
《东京梦华录》除开头五卷基本介绍了汴京城的各个地方的地理位置,如街道寺庙、官僚部门、店铺市集,以及民俗活动如娶妇生子,其它卷从元旦、清明以至于冬至除夕,都在一一回顾当时的节日盛况。
宋时看起来最热闹的节日开头莫过于元宵,都城的人出门赏灯,满目都是“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还可看到各种杂技“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击丸蹴踘,踏索上竿。”
等到彩灯看完了,又可以出城游玩。“次第春容满野,暖律暄晴,万花争出,粉墙细柳,斜笼绮陌,香轮暖辗,芳草如茵,骏骑骄嘶,杏花如绣,莺啼芳树,燕舞晴空,红妆按乐於宝榭层楼,白面行歌近画桥流水……”既可骑马踏春,又能赏花听歌,真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至于清明节,在古人那里,就并不是一个只注重于慎终追远的沉痛日子,人们虽有扫墓的活动,但更多的,仍是尽情地享受眼下的愉悦时光,“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
就连皇帝和大臣,这一段时期,也会亲临金明池、琼林苑、宝津楼等,看军士们水中演练,到射殿射射箭,或者一起宴饮,与民同乐。
梦幻记
在春花烂漫,尽情游玩之时,也正是历史中无知顽童不知沉痛之将至之时,前一刻还“是月季春,万花烂漫,牡丹芍药,棣棠木香,种种上市,卖花者以马头竹蓝铺排,歌叫之声 ,清奇可听,晴帘静院,晓幕高楼,宿酒未醒。”下一刻已是“好梦初觉,闻之莫不新愁易感,幽恨悬生,最一时之佳况。”好梦易醒,何况是这样宛如华胥的理想之境。
想必孟元老、张岱等人,在初醒之时,在山中或是江左,都还恍惚如在梦中,不知人间已非昨日。老来感怀,“终不似少年游”。故老远逝,旧友多不在,后来人更不知当时繁华。所以以笔记录下来,只为证明那个时代曾经存在于东京城市之中,而并非传言。时人哀之犹不及,亦使后人复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