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德拉•希斯内罗丝《芒果街上的小屋》书评_读后感_历史故事_作者轶事

《芒果街上的小屋》
桑德拉•希斯内罗丝

1984

《芒果街上的小屋》于1984年问世,在墨裔美国人生存十分艰难的时代背景下,集中描写了一个墨西哥裔美国家庭的故事。小说的故事背景下,美国政府针对有墨西哥血统的人的种族歧视十分猖獗,三令五申强调非法移民,还严惩那些雇用无相关证明文件工人的雇主,这种行为从某个方面也助长了种族主义的风潮。人们对每个有墨西哥血统的美国人都有一定的成见,根本不顾道德礼貌,也没有人道主义精神。这种风潮的后果即便是最轻微的,也会让那些置身其中的人感到很不舒服。
有人问桑德拉•希斯内罗丝,创造小说主人公埃斯佩朗莎时,她周遭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她回答:“嗯,当时我刚刚研究生毕业。埃斯佩朗莎是我在爱荷华大学时就开始创造的人物。那时候,我无论是作为一个有色人种,一个女人,还是一个工人阶级背景的人,都觉得没有归属感,很不舒服。我对此做出的反应,就是开始创作《芒果街上的小屋》,几乎就是要借此来宣称,‘这才是我’。这本书成为了我的旗帜。现在我已经想明白了,自己当时是在创造新的东西。我是在对小说与诗歌进行异花授粉,写出了两者的结晶。我正在跨界,当时却浑然不知。”
埃斯佩朗莎那个虚构的家庭,基本上是以希斯内罗丝自己的大家庭为原型的。其实,她把小说中那个家庭写得比较小,只是因为她以前没写过小说,没办法想象自己能把很多人物都写得活灵活现。尽管父亲一直不接受她以写作为生,一直到去世前两年才松口,希斯内罗丝仍然从自己的家庭中汲取灵感,描绘了埃斯佩朗莎一家。她父亲认为,一个墨裔美国女性最现实的成功之路就是去做天气预报员,主要是因为,那时候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最成功的拉丁人士,也就是做这个的了。
尽管很少有成功的拉丁人士在美国媒体上抛头露面,希斯内罗丝写《芒果街上的小屋》时,仍然采取了更为个人的视角。她说:“我想用属于自己独特的声音来写点东西。我希望写出来的东西人人都看得懂,比如那些在邓肯甜甜圈店工作的人、公车司机、像我爸爸一样劳累一天回到家脚很痛的人,像我妈妈一样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家里孩子一大堆的人。我希望这本书的语言足够优美抒情,这样我那些吹毛求疵的同学也会认可。但同时也要能张开双臂接纳那个老街区里我所爱的人们。”
“我是在对小说与诗歌进行异花授粉,写出了两者的结晶。我正在跨界,当时却浑然不知。”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桑德拉•希斯内罗丝《芒果街上的小屋》书评_读后感_历史故事_作者轶事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