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线无战事》
埃里希•玛丽亚•雷马克
—
1929
埃里希•玛丽亚•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很难得,难得在书中对一战服役时那种艰难,有时甚至是如受刑般的生活进行了完全准确的描写。大多数描写那个时期的小说都会对战争进行一种浪漫的处理,描绘英雄主义、正邪交锋的画面,却没有讨论战争到底会带来什么:很多人被迫为了国家上战场,没什么选择权,最后马革裹尸,战死沙场。
另外,雷马克这部著作是从一个德国士兵的视角进行的叙事,他被弹片击中,受了重伤,在一家德国军医院一直住到战争结束。小说还探讨了从战场回家的感觉。毕竟,战火中的见识和经历,没有亲临现场的人都无法想象。战士们回来之后普遍无法融入日常生活,但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一点,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是一个多大的问题。
雷马克写《西线无战事》的目的,就是要准确描绘战争的图景,不对上战场这件事情进行任何美化。他为自己的反战立场付出了代价。20世纪30年代早期,希特勒和纳粹政权声势日渐壮大,雷马克受到“不爱国”的谴责。写了《西线无战事》的续篇之后,他感觉自己有生命危险,于是就和当时的妻子一起逃去了瑞士。但悲剧还是发生了,由于和作家有亲戚关系,雷马克的妹妹被纳粹军残忍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