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一条鱼
生活却是粗砺的荒原
我们必须在陆地上匍匐挣扎
提起冰岛,也许你会想到绚烂的极光、嶙峋的海角、湛蓝的温泉、白透的冰川,但你也许没有听说过凯夫拉维克这个名字。
凯夫拉维克位于冰岛西南端,远离欧洲大陆,气候严酷,资源匮乏,土地被黑色熔岩覆盖,海滨被灰色巨石环绕。这里是冰岛“摇滚音乐之都”,热爱疯狂而小众的艺术。这里还曾是美军驻地,冷战结束后,撤离的美军为这里留下了更显荒凉的庞大“遗迹”。
苍茫的自然景观、不绝于耳的乐声以及对美军的复杂情感,都融入了作者的血液,又投射在这部作品之中。
作者笔下的凯夫拉维克是个被上帝遗弃的地方。书中引用《地籍簿》的评价:「整个国家只有这里的居民最接近死亡。」冰岛第一任总统在访问前则说:「我很乐意去本国最黑暗的地方看一看。」这种阴郁沉重的氛围奠定了整本书的基调,无怪乎作者在书的开头写到:「一切始于死亡」。
我想「一切始于死亡」有着两重含义。
阿里因病重将死的父亲的信件而决定回到凯夫拉维克,在归途的一天之内,他回忆起自己孩童与青年时期的过往,也回忆起早已作古的祖父祖母的人生。这整个故事始于父亲即将迎来的死亡。
这部作品谈论了许多话题,比如爱、艺术、荒谬、自由、人的境况,但这一切都始于对死亡的思考。是因为有死亡的恐怖,才让我们看见荒谬、思考意义,才让我们用爱和艺术来与之对抗,才让我们感受到一贯的拘束和瞬间的自由。生命的幸与不幸都始于死亡。
凯夫拉维克的海边
这是我第一次读冰岛作家的作品。书中用混沌、跳跃、意识流的形式勾画出了生的不安、爱的焦虑和死的恐怖,让我像是进入了爱德华·蒙克的世界。
这位出身于与冰岛隔海相望的挪威的画家,凭借《呐喊(The scream)》在世界范围内家喻户晓,画中形似骷髅的人捂住双耳发出染红了天空、扭曲了海洋的无声尖叫。
爱德华·蒙克 《呐喊》
在这本书里,也充满了这种无声的“尖叫”。
在作者灵动的通感下,被陡峭的山尖环绕的山口可以是“尖叫”,手臂扫过餐桌摔碎一切的动作可以是“尖叫”,被凌辱的女孩那燧石色的大眼睛也可以是“尖叫”。
被疲惫的生活磨穿的优雅和耐心,随着青春逝去的灵敏和健康,对曾犯之错的懊丧和遗憾,都让记忆成为「拖在我身后的沉重的石头」,让人压抑、压抑、压抑,而最终发出一声折断生活的“尖叫”。
爱德华·蒙克 《生命之舞》
男人、女人、渔民、诗人、冰岛人、挪威人,都被无形的绳索分别拘禁在割裂地带。
男人的宿命是海洋和冒险,女人的宿命是陆地和养育。拉达车后座上起伏的臀部,在男人眼中是淫荡,在女人眼中是强奸。
渔民应受表彰,诗人应被嘲讽。在十一月跳入冰冷的海水游向月亮,在渔民眼中是发疯寻死,在诗人眼中是难觅的自由。
冰岛人是粗鄙而上不了台面的自卑小民,挪威人是高人一等的游客或一丝不苟的美企雇员。一排排放满咸鱼的烘干架,在冰岛人眼中是经济和生活的基础,在政府和游客眼中是破坏景观的丑恶。
每个人都活在既定的被称作“正常”的框架之中,丧失了追求真正人生的权利,也丧失了理解他人的能力。
不同框架中的人,想法和姿态如此不同,却同样是被紧缚、被压抑的。每个人都在某个时刻显得格格不入,渴望撕裂和解脱,只能用动作或目光发出尖叫。
爱德华·蒙克 《孤独的人们》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条鱼,生活却是粗砺的荒原,我们必须在陆地上匍匐挣扎。我们受了伤,忍受孤独和痛苦,渴求海水和氧气,那姿态却无比滑稽。我们吐出名为爱的泡泡,却总是破碎在虚空中,难以传达给同伴。
鱼没有脚,却活在陆地上——这也许就是人普遍境况的隐喻。
爱德华·蒙克 《傍晚的卡尔约翰街上》
. The End .
shadow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