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沙丘(六部曲)》弗兰克·赫伯特:从英雄的成长到人类的出路

2021年10月23日,一看完维伦纽瓦导演的电影版《沙丘》,我就迫不及待地打开了《沙丘》原著,急切地想知道后续故事发展。终于,赶在2021年结束之前,我看完了这洋洋洒洒近二百万字的六部曲。

这部作品有很多响亮的名头,“雨果奖”和“星云奖”自不在话下,“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幻小说系列”、“每个一生必读的书单上都有它”、“20世纪最佳科幻小说”等等赞誉也是数不胜数。

但说实话,我对这个六部曲的感情是很复杂的,就让我说说在这两个多月间的心路历程吧。

作为科幻小说迷,《沙丘》的大名自然是如雷贯耳,只不过太空歌剧向来非我所喜,于是一直燃不起读它的热情。

直到电影《沙丘》上映,导演执导了近年来我最爱的两部科幻电影《降临》和《银翼杀手2049》的维伦纽瓦,我才跨入电影院,踏入了《沙丘》的世界。

电影《沙丘》用它独特的宏大感和迷幻感深深吸引了我,而这部电影又在故事似乎马上要进入主线的那一刻停下了。我被狠狠地吊起了胃口,于是正如前文所说,走出电影院的当夜,我便打开《沙丘》读了起来。

《沙丘》原著的第一、二部都围绕着保罗展开故事,而电影也基本上还原了第一部前大半本书的内容。原著最大的特点在于异常详尽的人物心理描写,这一方面突出了人物身处各方势力纠缠的复杂环境中的缜密多思——每个人都在疲于奔命地思考、分析、揣测以求生存,另一方面则是基于《沙丘》预知未来、意识操控等等略为玄学的设定,只有使用大量心理描写,才能清晰地表述出角色的动机和思路。由于原著对配角心理同样不吝笔墨的细致呈现,雷托公爵和杰西卡夫人在我眼里都更有魅力了。

读到这里,我也有点明白为何《沙丘》在电影业界会是一味“谁拍谁扑街”的毒药了。原著中巨量的翻来覆去的心理描写,是电影这个载体难以复现的,再加上它内容过于庞杂,设定又过于琐碎,自然很难在一部2小时左右的电影中有头有尾地讲好一个故事。我也就此明白,维伦纽瓦版电影《沙丘》仿佛大型预告片般的故事讲述,想必也是一种权衡和取舍的结果吧。

看完一、二两部,让我最有感触是作者在保罗身上体现的人性和神性的冲突。保罗因通晓过去和预知未来的力量逐渐走上神坛,在理智上也渐渐接受自己是救世主“the chosen one”,但他的内心依旧是充满人性的,尽管身处其位,却本能地厌恶站在神坛上的感觉。他向往情感联结的人性和“视万物为刍狗”、站在高位掌控一切包括人类的神性是冲突的,这也是他走向自我放逐的原因吧。

进入第三部,保罗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主角的接力棒交给了他的儿子雷托二世。从这部开始,剧情也向着越来越玄幻的方向走去。许多新加的设定都让我产生一种不太好的感觉,就是作者想好了故事的大方向,可是似乎难以如愿发展,那么就临时加一个设定来圆一下好了。比如沙虫的幼态沙鲑的出现就非常突兀,在前两部中完全没有提及。让我开始皱着眉头读它的另一个原因是,尽管最后做出了相反的选择,但这部中雷托与第二部中的保罗在面对神力时的内心斗争戏相似度很高,给我一种重复的感觉,且叙述更加冗长和神神叨叨。

说实话,看完第三部,我一度想弃书。歇了良久,还是拿起了第四部,主要原因是想知道雷托的后续命运,次要原因则是好不容易看来小一百万字,因沉没成本而不愿放弃。

第四部的故事主角依然是雷托二世,但时间距离第三部已跨越了三千五百多年,讲的是他站上神坛和权利巅峰后,对全宇宙人类的独裁统治,目的是进入“金色通道”,把人类引向一个美好的未来。这一部可以深入探讨的东西其实不少,例如对自由与和平可否两全的理解、对个人极权构筑历史的后果的思考、对人类是否该被神驯化或曰指引的探讨等等。但作者给我的感觉就是不想好好把这些东西讲清楚,说任何话都云山雾罩,裹上一层神乎其神的包浆。

也许是被第四部耗尽了耐心,第五、六两部我看得很是粗略。这两部的故事发生时,时间已经又向后飞逝的一千五百年,人类经历了大离散和大饥荒,因而故事的舞台由沙丘星球扩展到更大的宇宙尺度,而厄崔迪家族后代也不再是故事的主角,延续至今的姐妹会与大离散回归的尊母以及特莱拉人之间的斗争成为故事的焦点。

最后两部看完时,我有种又疲惫又空虚又疑惑的感觉。

疲惫是因为被作者冗长而纠结的叙事风格磨光了精神耐久度。空虚是因为对于作者想表达的主旨我依旧感到迷迷糊糊,作者仿佛讲了许多,又仿佛什么也没讲。疑惑则是因为《沙丘》六部曲其实是一部未完结作品,作者在第六部出版后一年就去世了,而他的沙丘宇宙显然尚未完工,还有许多坑没有填上。

诚实地说,在六部曲长达60小时的阅读时间里,我对这部作品的喜好度是逐步降低的,因为期待而不断主动读下去的快乐心情,也逐渐变为我只想快点完成任务的不耐。

我依旧喜欢第一、二部保罗的故事,但可惜的是,接下来的四部将我的爱渐渐消融。

作者把故事铺设得越来越宏大,用神神叨叨的语言讨论让人不明觉厉的哲学、政治和宗教,但其设定和逻辑却不可深究。

纵览六部曲,我想作者想要探讨的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人类该走向何方”,也就是人类该如何进入“金色通道”吧。

当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当香料这种毒品因其带来的预知能力而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助益,人类本身似乎反而被局限在科技与香料画出的牢笼之中。

作者给出的方向是人类不依靠任何外物的自身进化,而要使人类基因进化,则必然需要一位凌驾众生的神来实行高压统治,让人类痛苦地剥离对科技和药物依赖。

这个答案我不能说它错误,但确实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它太绝对、太玄幻、也太冷酷了。

对任何外物成瘾性的依赖当然不好,但彻底否认工具的价值,就真的正确吗?

(配图出自电影《沙丘》(2021)截图)

. The End .

shadow0312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读书笔记 |《沙丘(六部曲)》弗兰克·赫伯特:从英雄的成长到人类的出路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