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女性与权力:一份宣言》玛丽·比尔德

本书由两篇演讲稿构成,分别是2014年的《公共场域中的女性声音》和2017年的《女性与权力》。

前者讲述了女性在演说、辩论、评论等公共领域中话语权的缺失,后者则讲述了女性在职场与政治领域的权力缺失。

其中,话语权可说是权力的一个重要特例。它的缺失导致的是公共领域中对女性存在的直接否认,也使权力缺失的状况难以改变。

而这种缺失是深植于西方传统文化中的系统性缺失。

两部演讲稿都由数千年前的西方故事谈起。

荷马史诗《奥德赛》中,特拉马库斯通过喝令母亲噤声,并称「讲话是男人的事情」,从而实现身为男人的成长。

古希腊悲剧《阿伽门农》中,克吕泰涅斯特拉在丈夫出征后统领城邦,之后被儿子阿伽门农杀害,恢复了城邦父权秩序。

西方历史上,女性一贯被排除在权力之外:公共言说,是男性的特权也是男性的定义,身为女性就应当缄默;制定政策和管理国家,是男性的独占权利,女性则被认为不具备足够的理智和能力。

时至今日,在公共言说和政治领域中偏见依旧存在,甚至已经潜移默化地变成文化的一部分。

例如,对声音的歧视。

我们“天然”认为低沉意味着威严和智慧,而女性高亮的声音则容易流于聒噪和轻浮,尽管「没有任何神经生物学证据表明我们会天然地认为低沉的声音比频率较高的声音更有权威性」。

的确,工作中需要演讲时,我会不自觉地切换为更低沉的声音。这也是一种无意间的规训吧。

又如,对领导者或专业技术人员的刻板印象。

当让你想象一位议员、教授、医生、工程师时,脑子里蹦出的往往是男性形象。

即使我本身是一名女程序员,当我想象这个职业时,脑子里出现的形象依旧是男性。

「文化赋予我们的刻板印象是如此强大,以至于在“闭目遐想”这个层次上,我仍然很难想象我自己,或某个像我这样的、扮演我现在的社会角色的人。」

潜意识中的偏见就如此明显,更不用说实际表现了。作者在书中引述了不少数字和实例,我便不再赘述。

对于这种不利状况,作者从个体和宏观两个层面提出了改善建议。

作为一名女性,如果仅仅通过模仿男性的言谈和行为,而获得某种意义上的“赋权”,将使自己越来越像一个局外人。

反之,我们要将文化中的不利因素化为自己的武器。正如撒切尔夫人,将象征女性的手提包变为展示其政治魄力的工具,以至于“手提包”这一名词产生了“在政治上或辩论中击倒别人”的动词含义。

而在宏观角度,则需要改变权力的架构。

排除权力中被过分强调的公共声望、领袖力量、大权独揽等概念,而实现一种新的权力,包含「为世界带来某种改变的能力,以及被认真对待的权利」。

女权的话题在网络和现实生活中愈演愈烈,突然之间所谓“性别对立”也变得炙热而敏感。

男女在经历和视角上的不同,的确会导致男女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

正如很多男性并没有感受到性别红利,但是大部分女性却明确感受到了性别歧视。

但我想,在诉诸男女之前,我们首先是一个人。我们有共情和同感的能力。

于是对上面那个现象的关注,在知乎赢得了465万的浏览量,其中绝对不乏男性。

知乎截图

作者前言中说,本书目的是「向其他数以百万计的仍然面临类似挫败的女性解释那些阻遏女性发出声音、拒绝认真对待她们,并且斩断她们与权力中心之间的联系的机制是多么深地根植于西方文化之中的」。

但我认为本书的目的绝不该局限于“向女性解释”,而更应该向包括男性在内的所有人类解释。

我相信他们一定可以理解。

. The End .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读书笔记 |​《女性与权力:一份宣言》玛丽·比尔德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