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读后感:把烦恼进行分类,才能更好地化解烦恼

作者:慈怀君
来源:慈怀读书

有人说,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

的确,很多情绪问题都是由人际关系引起的,但是作者认为,这些烦恼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在与人相处时,不知道如何控制情绪的烦恼,还有一类是不知道怎么与人相处的烦恼。第一类烦恼是自身的问题,而第二类烦恼是人际交往的问题。

对于这两种不同的烦恼,我们得采取不同的方式,对症下药。

首先,我们来看看如何化解自身的情绪问题。

书里提到了一个关于佛陀的故事。佛陀在印度种姓制度中属于刹帝利,地位低于婆罗门,但佛陀却吸引了诸多婆罗门归入他的门下。

这在当时来说,是一件惊天大事,也让其他的婆罗门感到愤怒不已。

一天,一位婆罗门怒气冲冲地来到佛陀面前,恶意中伤佛陀。

但是,佛陀没有生气,他只是淡淡地问了婆罗门一个问题:“婆罗门,假设你为了宴请宾客,准备了很多食物,但是宾客们没有吃掉食物,那么这些食物属于谁呢?”

婆罗门果断地回答:“那自然是我的食物。”

其实,佛陀是想借食物这个比喻,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如果我们一开始就不接受对方的食物,那么食物还是对方的,同样的,如果我们不接受对方的辱骂,那么那些辱骂的话语依旧属于对方。

而如果我们选择回骂,反而相当于接受了对方的辱骂。

所以,面对他人的恶劣行为时,比起回击,不如不要做出反应。

书里提到了一个让心灵不做出反应的练习方法,那就是把自己的心分为两半,一半朝向外界,一半朝向自己。

与人交往时,用朝外的那半边心,去理解对方的话语,但是尽量不要做出任何反应。

然后,用朝内的那半边心观察另一半心的反应。如此反复练习,直至修炼出一颗不会做出反应的心。

除了处理好自身的情绪问题外,我们还要学会如何与难以相处的人打交道。

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把对方当作初次见面的人。

人类的大脑里每天平均会涌现7万个念头,人心在新念头的影响之下,会不断变化。

佛教认为,人心无常,人也就无常。所以,即使一个人的性格、样貌都没有发生变化,但你今天看到的这个人,却早已不是昨天所见到的那个人。

如果我们一直记住对方曾经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那么,我们永远只是在跟一个早已不存在的人打交道。

其实,我们和每个人的每一次交往都是初次见面,不论对方曾经如何对待你,都请把他当成一个不认识的人,然后重新交往。

当你觉得某个人难以相处时,请认真想想,自己是不是想起了什么不愉快的回忆,然后告诉自己忘掉这段往事,认识如今的对方。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向对方表达你所受到的困扰以及你的情绪、想法,希望对方能够相互理解。

如果对方不愿意理解你的感受,那么,我们就到了该放手的时候,因为这段关系是不平等、不合理的。

我们不是为了令自己陷入烦恼而交往,我们是为了获得快乐而交往。而快乐的秘诀就是学会化解情绪问题,懂得相处之道。

好了,亲爱的朋友们,我们今天分享《佛系: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的第四部分就到这里了。

赞(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佛系: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读后感:把烦恼进行分类,才能更好地化解烦恼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