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读后感:不妄下判断,才能远离烦恼

作者:慈怀君
来源:慈怀读书

《经集》中说:“觉醒的人,他们不会因为判断而蒙蔽心灵。”

我们时常需要做出某些判断,生活才能继续下去,但是,我们应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判断。因为我们一旦妄下判断,就会被这些“判断”所束缚,看不到其他可能性,从而徒增烦恼。

作者提醒我们,不要妄下自我否定的判断。

因为当我们开始自我否定时,会出现两种反应,一种是攻击自己或他人,另一种是试图逃避现状,而这两种消极的反应都会引起诸多烦恼。

有时候我们是因为过去发生了某件糟糕的事情,才会做出自我否定的判断。

所以,如果你希望跳出自我否定的泥淖,就要从回忆中抽身,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

草薙大师从前在寺庙修行的时候,遇到了这样一件事。

一天早晨,一位僧人因为睡过了头,没有来得及参加诵经和拜佛的活动,于是他懊悔地感慨自己作为一个出家人,真是太不应该了。

而这一幕刚好被寺庙里的住持看到了。住持立马大声对僧人喝道:“笨蛋,你应该关注当下。”

其实,人在一生中会遇到或大或小很多不如意的事情,如果我们一直沉溺在过去,就无法摆脱挫败感。

如果想要让人生出现转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想想当下应该做些什么。

还有的时候,我们之所以会自我否定,是因为别人总在否定我们。在这种情况下,草薙大师建议我们把眼光投向大千世界,去感受世界的广袤。

当我们这么做时,你会发现未曾否定你的人,比否定你的人要多得多,所以,别放大了别人对你的判断。

当你发现他人对你的否定,在广袤的世界面前有多么不值一提时,你就不再会因为他人对你的否定,而否定自己。

值得注意的是,避免自我否定的意思是,不要对自己说“我不行”,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犯错。所以,也请不要认为自己永远正确,不会出错。

事实上,更多的时候,我们热衷于判断自己是正确的一方。比如,我们跟别人发生争吵时,会把错误怪在别人头上。

我们跟朋友诉苦时,会期待朋友站在自己这边,和我们一起指责对方,从而证明我们才是对的。

而这种做法,在佛教中被称为“慢”,是“傲慢”的“慢”。

当我们判断自己才是正确的一方时,会有一种被认可的感觉,这会令我们感到愉悦,但是长此以往,傲慢和自负会使我们走向失败的局面。

当你判断自己永远没错时,这种判断恰恰就是错误的。

我们所熟知的盲人摸象的故事,其实出自佛典。这个典故告诉我们,人只能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我们看到的只是真相的一部分而已。

当你一直以来都认为自己没错时,作者建议我们坦诚自己的傲慢。他认为一个坦诚的人,比完美无缺的人更有魅力。

请不要惧怕犯错,犯错乃人之常情。佛教徒在修行的过程中,也经常会犯错,但他们会为自己错误的念头而忏悔。

当你认识到自己的傲慢之后,可以像佛教徒那样,在心中默默忏悔,而没有必要掩饰自己的错误。

既不要自我否定,也不要认为自己永远没错,学会收起妄下判断的心,才能摆脱判断所带来的烦恼。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佛系: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读后感:不妄下判断,才能远离烦恼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