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始终不渝地生活》读后感:没有永远如意的人生,只有始终不渝的生活

《我想要始终不渝地生活》

原著 | 松浦弥太郎
解读 | Sunny视界

梁实秋曾说:“四十开始生活,都不算晚,问题在于‘生活’二字如何诠释”。

中年的妙趣,就在于相当的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

《我想要始终不渝地生活》就是这样一本书,它汇集了松浦弥太郎人生的种种感悟,关于金钱、关于兴趣、关于友情、关于成长、也关于工作,它不是小年轻的无病呻吟,而是一个中年大叔温柔的碎碎念,包含着他人生中的重要经验——“基本”。

松浦弥太郎,被称为全日本“最懂生活的男人”,出生于东京的他高中未毕业就前往美国等地一边旅行,一边体验生活,后来,他回到日本开了一家书店,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现在他不仅是著名的作家、书商,也是《生活手帐》的总编辑。他的作品有《今天也要用心过生活》、《日日100》、《崭新的理所当然》、《不能不去爱的两件事》等。

下面,让我们跟随松浦弥太郎一起进入这本书,在书中听听他在关于金钱、兴趣、友情、成长以及工作方面的诉说。

关于金钱,要过不贫乏的人生

很多年轻人带着“放弃自己的梦想,做着不想做的工作,只是为了生存,没办法,为了钱工作,要怎么才能提起劲儿来呢?”的想法做事。

松浦弥太郎却建议年轻人:活着就一定要努力,不管提不提得起劲儿,不劳动不得食,也无法养活家人,因此并没有思考“如何提得起劲儿”之类的问题。

其实这对于松浦来说,也是有原因的,在他年轻时,某一年过年他的钱包里只剩下八百日元,在迎接新年,大家买东西、吃饭的时候,他的全部财产就只有那么多,那时的他只能盯着钱包里的硬币看上好一会儿。

三十岁时,松浦刚从美国回到日本,结婚之后,夫妻二人租住在每月房租四万五千日元的公寓,却曾两次都交不上房租,房东在一楼,他们住二楼,到了约定交房租的月底,夫妇两人只能到房东家,站在玄关里拱手拜托:“对不起,我们没有钱付这个月的房租,能请您再等等吗?”

那个时候一个月四万五千日元的房租算不上贵,但是松浦夫妇却还是成了那对交不起房租的夫妻,后来妻子对她说:“请你一定到公司就职,这样的生活实在太艰难,请你做能拿到工资的工作。”

松浦弥太郎也并没有让妻子失望,从那之后,他每周三天推销书,剩下的四天打工干体力活,进出设计师的办公室与挥汗如雨地在建筑工地干活,同时做着两份工作,虽然每周有两个休息日,但他从来不休息。

松浦觉得:“一个连房租都交不上的人要是还休息真是说不过去。”

虽然和年轻时相比,现在的他已较为宽裕,但内心深处却依然强烈根植着“不想回到贫乏”的信念,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恐惧心才努力、拼命、快乐地工作。

因此,他建议年轻人金钱对于人们的生存来说是重要的“基本”,活着就要努力,要让金钱成为不可或缺的朋友。

关于友情,把成长当作关键词

松浦先生说,与新朋友相逢的秘诀和寻找有趣的书类似。

如果自己经常看外国推理小说,偶尔可以换个口味,比如去读地图手册,这些在平时只会谨慎远观的区域,在这样意想不到的相遇和发现中,才能改变自己,让自己成长。

但他在青年时期,只和气味相投的、价值观相似的人关系要好。

那时,他在作家、书店等与自己相关的狭小世界里,被认同自己存在的人包围着,在这个非常小的圈子里,努力工作就能养活自己,做什么都会得到认可,自己也容易心情愉快,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像“小王国里的小王子”。

可到了四十五岁左右,他突然涌现出“想要遇到新朋友”的想法。

他认为世界上有更优秀、更厉害的人,想要自己不断成长,最好是与新人交往,因为有成长空间的人,也会让自身不断成长。

自己以及一直关系良好的亲朋好友,是无法让你成长的,长期交往的朋友是在过去可能让你成长的人,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关联性多半已经消失,要引发这样的可能性,促进成长,就需要时刻和未知的人有新的相遇。

插画师安西水丸对于松浦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是一位能写散文、能画漫画的多才多艺之人,和松浦先生并不是特别亲近,只是偶尔有几次机会见面、吃饭,但每一次结束后都会想要再次见面。

水丸先生每次都能抛出有趣的话题,让大家在一起聊天非常开心,他不仅在女性中受欢迎,在男性中也同样受欢迎。

松浦先生认为:让人产生“还想再见面”的心情的朋友,就是有趣的开心生活的人;分开时马上让人觉得“还想再见面”,是因为对方能够仔细聆听自己的话。

正因为自己也想成为这样的人,才要好好地努力修正自己,好好遵守自己设定的小规则,和仪容一样,说令人愉悦的话。

这样,就容易遇见“还想再见面的人”,自己也会成为对方“还想见面的人”。

这就是关于成人交友的“基本”与乐趣,也是自我成长方面的一项很好的投资。


关于兴趣,要不断探索新的生活

一个人若只是一味地工作,没有自己的兴趣,那是很悲哀的。

那兴趣到底是什么呢?

松浦先生认为自己热衷的事,并不一定是兴趣,兴趣很小,有些不好意思,怕被人笑“无聊”,可能谁都有这样痴迷的爱好,比如说,有不少人喜欢揉搓树叶闻味道;也有人喜欢清洁耳朵。

兴趣是非常个人的东西,同时也是自己一直坚持在做的事。

比如松浦从小喜欢读书、绘画、听音乐、摄影、旅行、做饭,所以常年坚持,另外,他从七年前开始的马拉松,这些是兴趣,同时也是健康管理的习惯,这些对人说是“兴趣”的东西,应该是已经开始在做的事情,而不是去年热衷,今年却一点都不想做。

当然这并不是说刚开始接触的事物不算兴趣,可能在让人产生想要做的欲望的事情中,就藏着兴趣的种子。

不断尝试新事物的秘诀是不设立“做与不做”的界限。“首先尝试着做吧”这是越年长越觉得重要的一句话。

兴趣是享受,享受着治愈自己,同时也是一种休息。

在生活中,无论多忙都要给自己留一点专属自己的时间,要学会在紧张的时刻中暂停下来、放松自己。

这样,就可以从当下的繁忙与焦虑中脱离出来,让心灵得到休息,享受本真的自己,沉浸和品位自己的兴趣,既对保持心灵的平衡有进益,能重整自身,对养成好的习惯也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五十岁左右的年纪,是一个人生的转折点,也是走下坡路的开始,但松浦弥太郎却对自己说,也告诉我们:“四十岁才是新起点,七十岁才是人生巅峰”。

正值人生半途的我们,虽不是还很年轻,但离老去还很早,为了拥有理想的七十岁,我们必须持续成长、不断挑战、保持好的心态,这样才能一如既往地谋求新工作、适应新环境,活出新自我。

愿我们都能在中年也能全力冲刺,活出最光辉、最灿烂的人生。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我想要始终不渝地生活》读后感:没有永远如意的人生,只有始终不渝的生活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