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父母的品行里,藏着孩子后半生的模样

《论语.子路》中说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大意是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会跟着行动起来。

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即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卡尔.威特的教育》中说:“对于孩子来讲,倘若家庭教育不好,就是由那些最优秀的教育家进行最认真的教育,也不会有好的效果。”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是看着我们的一言一行长大的。

想要教育好孩子,必须先从自身做起,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春秋鲁国时期的曾参,博学多才,德行高尚,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

有一天,曾参的妻子去赶集,她的小儿子哭喊着要跟着一起去。

妻子安慰儿子说:乖乖听话,在家好好读书,如果你听话,妈妈回来杀猪给你吃。

儿子听后,高兴的回到屋,开始读书。

当妻子从集市回来,看到曾参正在磨刀,旁边有一头猪用绳子捆着。

妻子不解的问:这还没到过年,你这是做什么?

曾参回答说:兑现你给孩子的承诺,杀猪给他吃。

妻子笑了笑说:这是和小孩子闹着玩的,还真当真啦。

曾参认真的对妻子说:我们不可以对小孩子开玩笑。

因为小孩子本身没有判断能力,作为他的父母,说什么他就听什么,如果一开始就欺骗了他,也就是在教导他去骗人。

《卡尔.威特的教育》书中说:撒谎一旦成了习惯,在他们长大后就会变成罪恶的源泉。

当那种习惯形成后再去改变它,只会是徒劳罢了。

孩子是天生的模仿者,父母的一言一行深深的影响着孩子。父母应该用自己的言行,去教孩子信守承诺。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的本质就是习惯。”

拉开孩子差距的,往往不是智商,而是从小养成的习惯。

言传身教有着潜移默化的力量,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孩子的一生。

言教不如身教,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但要用语言上的鞭策,更要用实际行动来做表率,为他们树立良好的榜样。

《战国策》中有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身为父母,没有人不为自己的孩子将来打算。

父母虽然不能将自己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但是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平台,为未来添砖加瓦。

笛福在《鲁滨逊漂流记》中说:一个要教育别人的人,最有效的办法是首先教育好自己。

父母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要以身作则,必须自己先具备良好的品德。

霍启刚一直是富豪界的一股清流,他教育孩子的方式也值得我们学习。

霍启刚热衷于做公益,在儿子三四岁时,他就带着孩子一起去做公益。儿子四岁时,带他去地铁站,帮妇联卖旗筹款。

教师节的时候,带他去拜访郭晶晶的母校,教育儿子“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意义,给孩子做出良好的表率。

最好的教育是身体力行,父母需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不能强迫,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当很多家长埋怨孩子不喜欢读书时,要想想自己是不是爱阅读的人,当家长们用强迫的方式去逼孩子读书时。

殊不知,其言行举止会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安徽省理科状元董吉祥说:偶尔我也会厌学,不想看书,爸妈注意到了,也不说什么,就把电视关掉,坐下来看书,看到他们在看书,我也就不好意思不看书了。

父母先把自己管理好了,再用行动去影响孩子,这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傅雷家书》中说:世上最有力的论证莫如实际行动,最有效的莫如以身作则,自己做不到的事千万勿要求别人,先改自己。

要教育好孩子,先做好自己,父母的言行一致、赏罚分明,会对孩子产生积极的效果。

如果你要求孩子不说谎话,你自己就不能采取欺骗吓唬的手段;如果事先与孩子定好了制度,父母就更要认真对待。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影响和决定着孩子的性格养成和未来的成长之路。

孩子从小生活在家庭环境里,父母的言行举止及家庭氛围,与孩子的成长密不可分。

教育家蒙台梭利说,爱是儿童成长的土壤,儿童只有得到了充分关爱,才能够具备健全的人格、心智、道德。

那些在爱中成长的孩子,长大后往往会乐观、坚强。

无意中看到李嫣走秀的照片,被散发出来的强大气场,那种光芒和自信深深的吸引着。

李嫣因为先天性的唇腭裂,曾遭受到异样的目光。

但随着年龄的增大,她并没有因为身体的缺陷而感到自卑,而是非常的阳光自信,这得益于父母的教育。

虽然后来王菲和李亚鹏离婚,但还是会一起给她过生日。让她在任何时候,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王菲作为母亲,给予了女儿最好的精神引导。

李亚鹏作为父亲,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给予了女儿最好的陪伴和饱满的爱。

瑞典教育家爱伦.凯指出: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环境是孩子形成正确思想和优秀人格的基础。

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为孩子提供了有爱、自由的成长环境。正如孩子第一缕自信的阳光,一定是父母的爱给的。

李嫣在有爱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父母给予她足够的关爱和呵护,让她充满自信又落落大方。

教育家斯宾瑟说: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心智和才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指路人,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营造一个积极、自由的成长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法国学者波达斯说:人的观念、标准,深受家长影响,并根植于脑海。

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首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卡尔威特的教育》书中给出了两点方法:

一 育人先育己

其实,孩子最好的起跑线,是家长自己。

想要孩子变得优秀,父母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和格局,给孩子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平台,做孩子的摆渡人。

著名科幻家阿瑟.克拉克说过:我永远没有在长大,但我永远都没有停止长大。

你前进了,孩子也会跟着更进一步。你的点滴习惯里,都会影响着孩子的未来。

二 以身作则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翻版。

如果希望把良好品德传授给孩子,作父母的必须以身作则,必须自己先具备良好的品德。

父母在教育孩子之前,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首先懂得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去对待孩子的过失。给孩子做一个正确的示范。

正如马克思所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你的品行举止,藏着孩子后半生的未来。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重塑自我的过程,你优秀了,孩子也会遇见更广阔的天空。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父母的品行里,藏着孩子后半生的模样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