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读后感:没钱和没时间,其实都是因为稀缺心态

《稀缺

原著 | 塞德希尔·穆来纳森&埃尔德·沙菲尔

解读 | 白妤瞳

如今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每天忙忙碌碌还是感觉时间不够用。读书、工作、生活,美好的一天会因为一个紧急问题而变得混乱。

为了解决问题,自然而然调动了全部心力,结果书也没心思读了,工作还是要加班,承诺的家庭聚会也必须推迟,早已预定好的健身更是没了精力。每当这时就会感叹如果有更充裕的时间就好了,可时间总是稀缺的,这点谁也无力改变。

然而应对稀缺我们也并非无能为力。通过今天分享的这本书《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我们就会知道稀缺不可怕,可怕的是稀缺心态。

稀缺心态给我们带来弊端,也带来好处,摆脱了弊端的限制就可以从贫穷走向富足,从忙碌走向悠闲。

《稀缺》由塞德希尔·穆来纳森和埃尔德·沙菲尔两位不同领域的学者合著而成。穆来纳森是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现在是哈佛大学终身教授,更是行为经济学领域重要领头人。沙菲尔是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

 

介绍完这本书的基本情况和作者概况,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经济学家与心理学家跨越学科领域所碰撞出来的精彩观点吧。

稀缺心态俘获我们的大脑

感觉缺少,不够用,这类拥有比需要少的感觉就是稀缺心态。

所以稀缺心态与稀缺大不相同,一个是内心感觉,一个是客观事实。

比方说想买某个东西,它却卖光了,这是客观的稀缺。这个东西还有货,因为一时的钱不够导致不可能再买到了,这时内心感觉钱不够用就是稀缺心态。

稀缺这种客观存在的事实很难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而得到改变。

稀缺心态就不一样了,它是“拥有的比需要的少”这一感觉。这种感觉是我们内心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做出的判断,因此,它也会因为客观环境的变化,或者我们自己的主观判断变化,时而存在,时而消失。

我们对事物重要性的主观程度对稀缺心态的产生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而在稀缺心态的影响下,即便相同的时间里做同样多的事情,行为表现的也会大不相同。

就好像在悠闲的情形下,时间概念影响不到我们,我们也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而在繁忙的情况下,不仅能敏锐的察觉到时间的有限性,行动也会加快。

每当稀缺心态出现,它就会俘获我们的大脑,并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从而进一步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

稀缺心态带来的弊端

稀缺心态俘获我们的大脑,会带来管窥的弊端。

所谓管窥也就是我们一门心思地专注于手头上的事情,而无暇顾及其他,这将造成我们更大的稀缺。

  • 管窥让我们忽略重要事项

经常陪伴子女的父母在遇到自认为紧急的事情而无法陪伴子女时,一般会想:“下周也能陪孩子玩。”而不会想:“孩子们现在真的需要我。”

会出现这种情形并不是父母不顾孩子,而是因为紧急的事情只剩很少的时间来完成,但是陪伴孩子,似乎在未来还有大把的时间。

虽然父母也非常珍视与孩子共度的时光,但眼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抓住了父母所有的注意力,这些父母自然产生了管窥——一门心思地专注于解决手头上的事情,而无暇顾及孩子。

不仅仅我们普通人会因为管窥而忽略重要的事情,即便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也会受到同样的影响。

2005年,美国一位名叫布莱恩的消防员在赶往火警的路上殉职。

 

他的殉职似乎并不光荣,不是火焰的灼烧,现场的爆炸,也不是吸入烟雾、房屋倒塌,而是赶往火灾现场时,因为没有系安全带,在一个急转弯路口被甩出了车。

接到了火警,消防队员必须立刻从放松状态调整到应对火灾的战斗状态,他们要迅速赶往火灾现场,1分钟内将整套防护服穿戴整齐,并跳上消防车出发。

时间的稀缺导致训练有素的消防员也产生了管窥——把灭火任务不相关的想法全部忽略。

  • 管窥,降低我们的带宽

忽视重要的问题并不是管窥带来的唯一危害,它还会影响带宽。

所谓带宽,是对我们计算力、关注力、决策力、自控力的综合衡量。

把我们的大脑看作高速行驶的汽车,那么带宽就是公路,而管窥就是路障。汽车可以在8车道上飞驰,如果出现管窥,道路变窄,8车道突然变为4车道,车量不减,车速自然是要降低。

一觉醒来,满脑子想的都是最为迫切的需要,脑子已经被迫在眉睫的事情塞的满满当当,容不下任何其它想法。此时再去看待问题的眼光就会变得不同。

 

两位作者对管窥会降低带宽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印度甘蔗农的调查。

印度的甘蔗农一年中,只有在甘蔗收割后有一次收入,所以在收割前,他们因为稀缺心态处于管窥状态,收割后则暂时摆脱了稀缺心态,管窥也就自然消失。

在收割前后分别对这些甘蔗农进行智商测试,对比发现,同一个甘蔗农的智商会因为是否处于管窥状态而表现悬殊,摆脱了管窥,他们的智商仿佛提高了。

我们认为穷人的能力比富人要弱一些,这并不一定是因为穷人原本能力就差,而是因为他们大脑的一部分早已被稀缺心态所俘获。

稀缺心态引起的管窥又削弱了穷人的带宽,这才让他们表现出能力不足的样子。

摆脱了稀缺引起的管窥就如同撤销了阻碍他们大脑思考的路障,思维的运转就会更为顺畅。

 

  • 管窥将造成明天更大的稀缺

稀缺心态引起的管窥会让我们不可避免的忽略重要事项,并降低我们的带宽,从而造成明天更大的稀缺。

书中有这样一个案例:桑德拉夫妇原本生活光鲜,因为丈夫的突然失业两人陷入了贫穷状态。为了解决眼前资金的短缺,他们想到了申请工薪日贷款。即先通过贷款拿到现金,几周后发薪水时,再偿还贷款并支付利息。

可事实是,未来的几周手头也没有变得更宽裕,为了还款及支付利息,她只能拆东墙补西墙,向另一位贷款商借钱。

就这样,他们陷入了恶性循环直至最后破产。

桑德拉并没有把借来的钱拿去挥霍,只是在支付账单而已。一直以来,她也都勤勤恳恳,在艰难的日子里努力管理着家庭的收支。可最后,还是被高额的利息拖的破产了。

借钱的初衷只是应对眼前问题,最后却沦落到拆东墙补西墙。

账单的到期,原本是可预期的事情,最后变成了突发事情不得不应急处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带宽被管窥堵塞,导致无力规划。

下个月到期的账单、其他可能的收入来源和有可能接手的新工作,这些都需要大脑空闲下来认真思考。但处于稀缺状态,处理这些事情的能力就因管窥负担的存在而丧失。

管窥,让我们从很小的稀缺开始,一步步落入稀缺的漩涡,越陷越深。

稀缺心态带来的好处

一个硬币总是有两面,稀缺心态给我们的也不全然是坏处,同样会给我们带来好处,这个好处就是专注红利。

专注的红利,简单来说就是自动将干扰和诱惑等因素推至一旁,让我们集中力量完成关注的事情。

开会的过程中往往充斥着干扰,因此很多人都讨厌开会,认为开会是在浪费时间。

康妮·格西克作为一名组织行为学领域的著名学者,对五花八门的会议进行了详细的跟踪研究,也验证了这一事实。

格西克发现所有会议前半段时间都花费在了与主题无关的细节上,讨论没有重点,还经常会脱离会议的主题。

但在会议开到一半时,与会者开始意识到时间快不够了,情况就会发生转变。

此时,参会人员开始变得齐心协力起来,完成工作的意愿和能量会突然增强,关键问题成了话题焦点,其他细枝末节统统靠边站。

英国著名记者马克斯·黑斯廷斯曾说:“头脑最好用的时候,就是快要来不及的时候”。

参会人员并不是在来不及的时候头脑突然变得好用了,真实原因是因为时间不足,所有与会人员都会产生稀缺心态。

这一心态带来的专注红利让参会人员集中力量完成会议的议题。

之所以会产生“专注红利”,是因为稀缺会将自身的影响强加于我们,在纷繁的琐事中俘获我们的注意力。

这就是为什么迫近的截止时间会使我们能义无反顾地避开干扰和诱惑的原因——稀缺产生的专注红利会自动将所有诱惑排除在我们思虑范围之外。  

截止日期能够有效地提高效率是因为时间的稀缺产生了巨大的红利。

这种专注红利不仅仅局限于时间的稀缺,各种类型的稀缺都会产生。

比如生活中常见的,牙膏越用越少时,我们就不会像刚拿到一管新牙膏时那样一下挤出很多;在享受一盒价格不菲的美味巧克力时,我们最后那几块舍不得吃掉;假期的最后几天,会马不停蹄地游览各个景点,争取一个不落。

不过稀缺的红利也只有真正的稀缺心态才能带给我们,佯装稀缺,并不能带给我们好处。

稀缺心态会产生专注红利,让我们超常的认真,屏蔽掉外界的干扰,以极高的效率完成剩余任务。

从稀缺走向富足

稀缺并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但稀缺心态却可以自己控制。采取一定的方法就可以扬长避短,走向富足。

对此,本书主要介绍了三种方法,我们一个个来看。

  • 预见失误的频发和不可避免,并提前应对

我们已经知道了稀缺状态下一个判断失误就可能引发连锁借贷这样的塔罗米骨牌效应。为此就应该包容自己的不当行为,并设计出有效的机制,提早应对未来。

例如抽出空闲参加培训,初衷是掌握新技能,以找到一个好的工作。

如果将参加这种不可回放的课程改成参加模块化课程,即按照固定的知识点去循环开课的课程,能坚持参加完培训的概率将得到大幅提升。

生活不可避免地会让人们犯下小过失、小错误,而提前做好应对,则能确保这些小过失、小错误不会让人们的努力付之东流。

  • 提前预警线,将重要的事情拉入视野之中

提前应对需要良好的规划,而稀缺心态下的管窥会让我们忽略重要事项。

对此,就要把重要的事情纳入管子视野,以缓解稀缺带来的不良后果。

我们之所以储存不下钱,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储蓄是一件重要但并不紧急的事务,所以未被纳入管子视野。

如果我们将储蓄设定为关注的重点问题,将其带回视野之内情况就会得到改善。

作者做了相关试验,他们给参与试验的人员每个月工资日发送一个个提醒,询问储蓄目的以及金额。

仅凭如此微不足道的提醒,就将参试人员的储蓄额度提高了6%。

不用通过教育或强化人们意志力的方式来改变现状,而是仅仅通过提醒人们在管窥心态之下容易忽略的重要事项,就可以实现储蓄额度的提升。

  • 留有余闲,利用好带宽

余闲是稀释稀缺带来失误后果的重要缓冲垫,就好比花了冤枉钱,资金富有余闲,最多也就是心痛一下,但如果没有余闲,就可能需要借用。

时间也是这样,如果两个重要会议之间留有空闲,那么上一个会议即便被拖久了点也没啥影响,但如果两个会议时间紧挨着,上一个会议的拖延必定引起下一个会议的推迟。

可以说稀缺的本质就是没有余闲。

留有余闲的基础上,还要应用带宽。也就是要合理去分配大脑有限的信息处理能力。只要规划和管理好“带宽”,稀缺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带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所谓合理利用带宽就是节约利用,并在带宽充裕的时候处理更复杂的事情。

用更熟悉的方式去处理信息就是一个好的节约带宽方式。

例如贷款的时候,如果被告知20%的利率和10%的利率,我们可能会觉得差异不大。

但如果被告知一周内还清贷款,一个付2000元利息,一个付1000元利息,我们就会有更直观的感受,也能更快速的决策。

毕竟,利率这种抽象的衡量标准我们不熟悉,更何况还有报价利率,有效年利率等等,非专业人士的话搞清楚利率背后的含义都要占用大量带宽。

换作每天打交道的货币单位,所有人都再熟悉不过,任何人处理起来都不会占用什么带宽。

复杂的决策必定会占用较大的带宽,这类事情可以选择在带宽充裕时来进行。

就好像印度的甘蔗农,如果他们去参加培训课在收割后就远优于收割前。无论去学习什么知识,都需要一定的带宽。而收割后带宽较富裕时学的更轻松也更好。

只要自认观察总结出带宽变化的时间规律,就能在日历上把恰当的时间标注出来。

将计划与更为理想的带宽变化联系起来,把握带宽的变化来更改自己的节奏,有助于逃离稀缺。

稀缺是明枪,稀缺心态是暗箭。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长久的处在稀缺心态支配下,我们总以为用更快、更多压榨与更多节俭就能摆脱稀缺。单单应对时间稀缺就有了番茄工作法,6点优先工作制等等一大堆方法。

在不了解稀缺心态的情况下就急着用这些方法想战胜稀缺,即便赢得一场战役,也终将输掉整场战争,最终成为稀缺心态的奴隶。

被誉为“智慧之化身”的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内心的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一旦沦为稀缺心态的奴隶,澹泊与宁静就成为了奢望,志向与目标脱离了自己的掌控,只能身不由己,围绕稀缺团团打转。

任何时候,一个人都不应该做稀缺心态的奴隶,不应该使一切行动都受制于稀缺心态,而应该反过来控制它。

无论境况多么糟糕,努力的将眼光放的长远,努力去影响所处的环境,把自己从稀缺中拯救出来。

*文:白妤瞳,慈怀每天一本书签约作者。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稀缺》读后感:没钱和没时间,其实都是因为稀缺心态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