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下班后
原著 | 池本克之
解读 | 星星鹿
辛苦忙碌的工作结束之后,你会选择如何度过宝贵的业余时间?除了忙于家务琐事之外,我们很多人还会选择追剧、打游戏、逛街……,期待彻底放松自己疲惫的身心。
可是,这些选择或许可以让你暂时摆脱压力的困扰,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于你的人生并没有益处。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一方面得到休息与放松,另一方面不断学习成长,在闲暇时间悄悄成为更好的自己呢?
我们可以在池本克之所著的书籍《赢在下班后》寻找答案。
池本克之是日本知名的咨询专家,同时也是一家咨询公司的董事长。他在业内颇负盛名,工作成绩显著。
他曾经在100多家公司举行过帮助职场人员持续成长的“八小时以内·八小时以外”的专题讲座,业绩改善率高达96.3%。
同时,他还将自己的见解整理总结成《赢在下班后》,此书在日本国内外畅销,并为许多工作迷茫的人指明了方向,并且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接下来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赢在下班后》。
认真工作,才能享受到乐趣
工作,本来就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没有压力的工作压根就不存在。对于上班族而言,工作不好玩是正常的,有压力也是理所当然。
如果我们从一开始就能清楚认识到这一点,工作才不会感到“难熬”和“痛苦”。相反,我们还可以从枯燥乏味又充满压力的工作中找到“乐趣”。
那么,在压力重重、严肃刻板的工作中找到的乐趣,会是什么呢?答案因人而异。
有圆满完成任务的成就感;有因销售额增长而发自内心的喜悦感;有与客户沟通顺畅而感受到价值感;还有因自己的建议被采纳而获得满足感,并因此激发了士气。
所以,工作中的乐趣并没有标准答案,但却有一个共同点——认真对待工作,才能从中获得的乐趣。
娱乐和兴趣活动之所以有趣,是因为被认真对待。工作,如果没有被认真对待,只能无趣。
举个例子,不妨把工作当成一种游戏。把它当作寻找问题答案的游戏,问题就是“如何通过最恰当的过程获得最高分”。
企业家和私营企业主,可以自己制定游戏的初始设置和基本规则,一般公司职员,则要在默认设定下以自己可行的方法去参加这个游戏。
例如,一边搜集世界范围内的大趋势、经济形势、行业动向等信息,一边努力使这个月的业绩超越上个月,以实现销售额为目标。
如果销售额没有像预想的那样增长,如果工作指标无法明确下来,这时,不妨回过头核实一下,游戏工作的开展方式以及目标设定方面,有没有问题,有没有为顾客和客户提供高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等。
认真思考提高销售额的方法,努力摸清自己所处的位置。只有对待工作的态度认真起来,工作中的乐趣才会逐渐显露出来。
只要认真起来,无论从什么样的工作中,你都能找到乐趣。
在业余活动中
训练思维方式和情绪管理模式
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在娱乐和工作中都是相同的,在特定情况下必然会表现出来。
那么我们可以在业余的娱乐活动中,去训练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情绪管理模式,取得的成果会在工作中大放异彩。
例如作者本人经常参加马拉松比赛,在百公里极限马拉松中,他每次都是在接近七十公里时,感到非常吃力,好像到了所谓的“鬼门关”。
这时选择放弃、退赛固然轻松,但是之前所有的准备,都会付之东流。
于是作者拼命地把自己的思维引导到“跑完全程”这个大目标上,而不是眼下通过放弃换来的轻松与惬意。于是,最终他体验到跑完全程的巨大成就。
通过这样的过程,作者就训练出了自己面对困难时,不轻言放弃的思维方式。
除此之外,作者还通过剑道的练习,训练出了面对意外,保持冷静沉稳的情绪管理模式。
在剑道这项运动中,越是没有实力、修炼不够的人,越是不停地挥舞竹刀,张牙舞爪,无用动作过多。
反之,越是技艺高超、实力强的人,越是沉着冷静,瞅准时机,变静为动,一招制胜。
在武道系列的运动中,基本都是弱的一方动作较多,强的一方沉着出招,无一例外。
能力强的人,有紧张感,但绝不慌张。带着紧张感集中精力应对,在静的状态下沉下心来。
这种“静与动的张弛”,在日常工作中也非常重要。
危急时刻,不要手忙脚乱地做出火上浇油的事情,而应沉着冷静地分析对策,做出决策之后,再迅速转静为动,这才是正确的情绪管理模式。
除了运动之外,我们还可以在业余其它活动中训练,比如做菜烹饪中,训练自己凡事都要提前做好准备的思维模式和习惯。
做菜时,大家都会在心里描绘一幅或大或小的“菜品设计图”。
然后,按照这幅设计图,寻找所需的食材,估算完成时间、确认好做菜顺序,再开始动手。
准备工作做好,做菜过程才能顺畅、高效。
做菜和工作,都是准备占八分。
在着手做一件工作之前,有没有把推进工作的每个环节确定下来?工作的质量与完成速度会因此而大不相同。
工作的确是一件枯燥而辛苦的事情,有时甚至会让人觉得痛苦。正因为如此,事先的准备才显得愈发重要:
制定好几份调整方案,以备意见不被接纳时用。把准备工作准备妥当,这样一来,就会发自内心地希望“振作起精神,快速把它完成”。
稳扎稳打的准备工作,不仅会成为重要的工作动机,还有助于我们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无论什么爱好或娱乐活动,只要认真对待,都会有同样的训练效果。
对待工作或娱乐认真的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行动力。认真对待娱乐,是每个职场人士必不可少的一种有效的自我管理。
打造健康的体魄
无论工作能力多么强,多么优秀,如果很容易生病、经常请假的话,就会连正常水平都发挥不出来。
健康是第一位的,好好管理自己的身体,也就是体格管理,对于一流的职场人员来说,是一个不可欠缺的条件。
而健康的身体,离不开食、睡、运动,这三个下班后重要的日常行为。
关于食:越忙越要在吃的方面讲究。为了自己5年、10年之后的健康,必须认真对待当下的每一餐。
喝大量的水,不喝含咖啡因的饮料,不喝酒,避免摄入过多的添加剂,晚上八点之后不进食……给身体吃好一点的东西,不吃劣质的东西。
关于睡:只有确保充分的休息,拥有优质的睡眠,才能保证充实的工作状态。
优质的睡眠,因人而异,重点是“自己感觉睡好了。”
有的人睡不够八个小时的话第二天就打不起精神,也有人像拿破仑那样晚上只睡三个小时,并合理利用午休来提高工作状态。因此,没必要纠结睡眠的时长。
与睡眠时间相比,睡眠质量更加重要。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手段来提高自己的睡眠质量:
比如,使用契合自己身体的优质枕头、优质床垫;睡前使用香薰,有助于放松心情,改善睡眠,无论旅行还是出差,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尽量选择一个舒适的休息环境。不在睡眠问题上凑合,极力追求优质的睡眠。
关于运动:审视自己的身体,是否臃肿肥胖,萎靡不振?如果是的话,那你就要立刻开始运动了。
减肥效果最好的莫过于有氧运动,马拉松就是个不错的选择,同时还可以锻炼自己顽强的意志和坚持到底的精神。
而如果工作十分繁忙的话,也可以选择肌肉训练。在专业健身教练的指导下,训练自己的身体肌肉。
决定你职业生涯总收入的,就是健康,一流的职场人员,必然会管理好自己的体格。
在旅行中提升自我
旅行对于我们来讲,有很多好处。可以丰富阅历、激发好奇心、提升随机应变的能力,而去自己工作、生活过的地方走走看看,还能够帮助我们认清当下。
难得远离日常工作出去旅行,总会希望邂逅某种新东西。希望获得无可替代、别处没有的体验。这些能够增加一个人的阅历,促进我们成长。
在旅行过程中,多问问为什么,保持一颗好奇心,这个城市为什么是这样的?这个城市有着怎样的历史,有着怎样的发展历程?
作者曾经去过冲绳的宫古岛旅游,在岛上,有一个叫“上野德国文化村”的旅游景点,旁边还耸立着德国古城·马克思城堡。
“宫古岛上为什么会有德国古城?”这引发了作者强烈的好奇心。通过向当地人打听,上网查询,作者终于弄清了其中原委:
距今大约140年以前,有一艘德国商船遭遇了台风的重创,漂流到了宫古岛上。
当地的岛民们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伸出了温暖的援手,以此为契机,宫古岛和德国开始了交流活动。
没有在感到稀奇时止步,而是去调查,去了解,去学习,这也是旅行的乐趣所在。
旅行中的好奇心也会成为工作中的好奇心。对于作者所从事的咨询行业而言,不仅要了解书面记载的公司简介和财务资料,还要充分了解这家公司的原始面貌。
旅行,经常会触发好奇心,这也可以帮助磨练在工作中需要用到的悟性。
到陌生的地方旅行,在某种意义上,就好像是让自己置身于一个随时会发生意外的环境。而旅行中的意外事件,也可以训练我们随机应变的能力。
例如作者有一次在夏威夷机场搭飞机回成田时,行礼却被托运去了福冈,需要通过宅急送送回来,因此行礼比人晚一天到。
作者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对工作人员怒吼或者一直抱怨,而是考虑在这种状况下应该怎么办才有建设性:没有行李会引起什么不便?这种不便如何能克服?
在危急时刻,不慌乱、冷静思考,如果要培养出面对意外事件的气度,积累这样的经验值,那么到陌生之地的旅行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学会在旅行中提升自我,会对你的工作和人生大有裨益。
重视自己的外在形象
有这样一个说法,一流酒店的工作人员,不是看衣服,而是通过看“所穿的鞋子”,来判断客人的“质量”。
那么,酒店工作人员是如何判断的呢?答案就是,看“是否精心打理”,不是看品牌是否高端,价格是否昂贵。
企业家、职场人士,以及优秀的职场精英,无论是八小时内还是八小时以外,都会穿着经过精心打理的鞋子。
反之,鞋子上满是灰尘、被雨淋湿后染色的印迹还在、鞋跟因磨损已经不平。如果你脚下是这样的状态,无论穿着多么高级的西服,整体形象也会一落千丈。
身着的衣物、鞋包,是否精心打理,看道具就能判断工作的认真程度。
在这些细节上做得好的人,工作中自然也能花费这样的心思,能够把工作做得细致、到位。
比起价格和品牌,更重要的是爱惜。
无论八小时以内还是八小时以外,打磨道具其实也是在打磨自己。
试着俯瞰人生,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相对于工作的八小时以内,八小时以外的言行举止,才是决定自己个人形象和评价的依据。
在没有熟人看到的地方,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因为此时的你,表露出来的,方是自己的本质。
就像池本克之在书中所说的那样:“如果八小时之外只是一味地放松,反而无法起到修复身心的作用。在属于自己的宝贵时间里,我们需要认真地去做自己感兴趣的、喜欢的事。”
八小时之内,我们的生活模式是很相似的,一样地奔波劳碌、汲汲营营,而我们的生活质量,往往取决于我们度过业余时间的方式。
没错,下班后我们需要休息来修复身心。但是,修复身心绝不等同于无节制的自由散漫与放松,而是要继续维持一个比较规律的作息,珍视自己的健康,在此基础上再去享受下班后的“happy hour”。
我们不妨培养一项或者几项真心喜欢的爱好,认真地去做自己心中真正所想做的事情,方能收获彻底的放松。
我们可以在旅行中观察外面这个闪亮奇妙的世界,收获不一样的知识,看看两点一线之外的生活方式;可以在武道系列的运动中尽情享受“动静合一”的美妙;可以在马拉松比赛中尝试一下坚持到底的酣畅淋漓;更可以沉迷在阅读的世界中,体验别样的多彩人生……
这些爱好,不仅仅可以让我们身心放松,同时也有助于人格的成长,最终成为我们人生路上的宝贵财富。
八小时之外的生活方式,不仅仅可以影响到你工作时的表现,更悄悄地为你奠定了整个人生的底色与基调。
因此,聪明的人,都懂得“赢在下班后”。
*文:星星鹿,慈怀每天一本书签约作者。平素用读书美容,以煮字疗饥。个人公众号:星星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