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年的意义》有感

这些年我胖的肉可能除了小肚子之外,就到了脸上,所以皱纹相对较少,显得比实际年龄要年轻些,但这改变不了早已不再年轻,人到中年的事实。

英国科普作家大卫·班布里基著的《中年的意义》,从一系列角度独特、引人深思的问题入手,从生物演化的角度重新定义了中年。

人到中年,虽然除了我们惯常理解的,会逐渐失去对新事务的兴趣之外,身体各个部件的机能开始衰退,正在逐渐呈现老态。

例如,人体进入中年后,皮肤组织的真皮中的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开始衰减。细胞数量减少,更新速率降低,有一些纤维甚至开始主动断裂或者不正常地纠缠叠加在一起。于是,我们的皮肤开始变得脆弱、难看、凹凸不平。虽然有些化妆品声称他们的产品能制造奇迹,但事实上,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系统一旦衰退,是再也无法回到原来的数量和活性的,这个趋势不可逆转。

例如,人体在进入中年后,对脂肪的储存能力没有下降,而燃烧脂肪的效率越来越低,身体自然就开始发福。

不过我一直固执的认为,像作者的书中说的那样,中年并不是危机,是人生的黄金阶段。

作者从生物学、心理学、神经科学等学科角度,仔细研究了中年这个阶段,认为:中年的人类绝不是在逐渐凋零,等待步入老年,而是在经历社会、生理、心理全方位地再次改变。甚至可以说,中年的人类,许多能力特别是认知能力正处于最佳状态。

我们总有这样两个刻板印象,第一,中年人的大脑不如年轻人灵活。第二,总能听到年轻人说自己的父母是“老顽固”,好像中年人已经不再能继续接受新的东西,心智已经停止发展了。

真的是这样吗?

作者认为,中年虽然遭遇了身体的衰退,但却进入了大脑的黄金时期,心智的巅峰阶段。

先看第一个刻板印象,中年人的大脑真的不如年轻人灵活吗?

与儿童、青少年的大脑相比,乍看中年人的大脑,似乎确实不怎么活跃。但科学家研究发现,大脑是人类千年演化中不断博弈、平衡、妥协的结果。大脑在发育完成之后,会不断抵抗生物老化的趋势,延长自己能够完美运作的时间。它会通过改变思维方式,来保持在机能衰退的同时,依然拥有强大的思考能力。

大脑是怎么做到的呢?

从大脑思考的第一步,获取信息来看。大脑获取信息的唯一方式是感官,但感官不可避免地会老化。和皮肤组织一样,演化的力量,也不打算挽救中年人逐渐衰退的感官。比起挽救,演化的力量甚至还有点排斥让中年人保持感官敏锐。为什么呢?

一方面,敏锐的感官能够提供的信息太多、太精细。但对中年人来说,更快更多地分辨出一片林子有多少颗树,有什么必要呢?要知道,人类是群居动物,敏锐的感官能带来的那些信息,完全可以由年轻人提供。比如一场狩猎,团队中的年轻人往往负责戒备,去注意猎物的脚步声之类。而中年人则需要担任接受信息,作出决策的职能。

当然有人会说,干嘛非得让中年人承担决策的职能?年轻人的大脑不行吗?一项认知能力测试的结果表明。人的认知能力就像一个小山丘,在20岁时开始增加,到40岁左右达到顶峰,而后20多年的时间里,认知能力的变化不大,直到进入老年,才开始下滑。

研究表明,中年人的思考速度确实逊色于年轻人,但在其余的认知领域,比如语言能力、空间知觉能力、数学能力、推理能力、计划能力等方面,都有着优于年轻人的表现。至于认知速度,本就不是认知能力的关键。还是举狩猎的例子,除了很少的时刻,比如被猎物忽然攻击,大多数的时候,保证狩猎成功,需要的是经验、技术和计划。

但是,感官在老化,大脑本身就不老化吗?为什么中年人类的认知能力反而变强了呢?这也是演化规律的作用。研究表明,人类大脑在进入中年之后,大脑灰质的数量减少,然而另一种物质,大脑白质,反而会在中年时期达到总量上的顶峰。

灰质与白质有什么差别呢?

如果把大脑比作一张大网,灰质就是网上的一个个节点,而白质则决定了这些节点之间的联结方式和联结能力。也就是说,进入中年后,网虽然变小了,但网的复杂程度和点与点之间的联结能力却变高了。这一种状态在中年期达到顶峰,且会持续很久。

这种脑内成分的变化,改变了大脑运转的方式,并进而切换了思维的方式。根据大脑核磁共振结果显示,与年轻人相比,中年人前额叶皮层活动更加频繁,这个区域负责的,恰恰是层级很高的认知功能,像抽象能力这种复杂的智力工作,就是前额叶皮层负责的。所以作者认为,虽然中年人的大脑对感官信息的接受量减少了,运作速度也不如从前,但处理信息的认知能力,却进入了持续的高峰状态。这样的大脑,怎么能说不如年轻人呢。

接着看第二个刻板印象,与我们现代社会息息相关。中年人真的都是“老顽固”吗?

弗洛依德觉得,人生的早期阶段是心智发展的关键,中年则相对停滞。一旦进入中年,人格就成型了,改变不了了。这种观点传播非常广泛,给步入中年的人们带来了不少压力和恐慌。

其实,中年心智停滞这样的观点,是一种误解。客观上,中年人比年轻人拥有更多的自主能力,而这一些特质带来的往往是心智的继续变化。中年人正处于个人精神世界里的青春热情与成熟现实互相冲撞的时期,而老年的衰退淡泊还没到来。

所以作者说,中年人的心智体现的是一种变化,而不是停滞和衰退。而这种变化的心智主要体现在两个素质上,一是更加稳定沉着,二是自控力和心理调适能力更强。

对待新变化,中年人会更加谨慎稳重。比起提高好事发生的概率,他们更倾向于防止坏事发生,这主要因为他们往往是眼下社会的既得利益者,已经过了冒险进攻的阶段。他们对自己的身份变得越来越肯定与认同,性格上变得更诚恳随和,并且热衷于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力所及的那些具有活力的事情上。他们虽然看起来好像开始变得保守,变得不爱社交,性格乖僻,但其实中年人只是改变了社交的模式。

他们开始不再过多地与陌生人社交。而是积极地与特定的一小部分人接触。比如配偶、家庭成员、多年的老朋友等。这是因为人们在年轻时的社交,更多的是为了获取信息和积累资源,而当步入中年,时间忽然成了有限的资源,于是人们开始把社交目标转移到了情感联结上。

前面说到,中年人还拥有更好的认知能力,这让他们也同时具备着极强的自我控制力和心理调适能力。许多心理学家认为,中年人发展出了一种有效的人格,能让认知和情绪达到平衡。研究也发现,心理疾病的发病率在中年时期下降了。这是因为,中年人拥有了韧性,让他们在感到悲伤、焦虑、抑郁时,能更好地调整状态,避免恶化为病理性的心理疾病。

而且,中年大脑回避压力和处理压力的效率,远远超过其他人生阶段,所以可以说,中年是个人心理发展到极致的巅峰时期,懂得如何让情绪避开自我挫败的暗示,转而用有目标、有重点、有效率的方式对待生活。

说实话,看到这样的研究我安心了不少。让我即便步入了中年,也有信心,去做年轻时想做而没做的事情。

仅记于2020年06月23日22时25分。

感谢您阅读“荆棘鸟”,这是一个普通法律人对生活和工作的肤浅感悟与不成熟思考。如果您觉得图文有点儿意思,请点击右上角按钮,选择“查看公共号”,再点击关注即可。也可搜索微信号:jlzxllawyer,或长按二维码关注。如果想阅读过往文章,可点击“查看历史消息”。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读《中年的意义》有感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