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海海》读书分享活动

2022年8月28日晚7时,阿城女子读书会第六十八期读书分享活动于线上如期举行。本期分享的书目是当代作家麦家所著的长篇小说《人生海海》,由会员张学红推荐。

分享会由会员岳嵬主持,三十余人上线聆听。在历时两个小时的分享活动中,张学红、陆美芳、唐亚梅、董进春、胡春晖、岳嵬、王婷婷、勾阿莹等八位老师分别做了精彩发言。她们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分别阐述了自己阅读本书后的不同感受。传递作品恢弘的时代气息和浓郁的乡愁,分享内容联想丰富,能跳出该作品故事情节发展的脉络,结合生活中亲身经历的事实,去挖掘和探索作品创作的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解读深刻、全面且富有个性。每月阅读一本书,每月一次分享交流,会员们都意犹未尽,收获满满。

作品简介:

作为麦家“故乡三部曲”之一的《人生海海》,耗时八年,其中经历五年的打磨,最终于2019年4月首版。与以往的作品不同,这次的故事脱离了此前素有的“谍战”题材,将背景设置在自己的故乡。麦家认为一个作家一辈子总要写一部跟故乡有关的书,这既是对自己童年的一种纪念,也是和故乡的一次和解。书名“人生海海”,意为人生像大海一样变幻不定、起落浮沉,但总是要好好地活下去。遵循这样一种精神特质,作品成功地勾画出主人公上校在时代中穿行缠斗的一生。作家在是非难辨的叙事中,叩问执念丛生的内心,使人叹惜,使人凝思,最终重新扎根爱与希望。2020年9月,麦家凭借《人生海海》获得2020南方文学盛典“年度杰出作家”,2020年10月,《人生海海》获得第四届施耐庵文学奖。2008年10月凭借《暗算》获得第七届矛盾文学奖。

作品影响:

1、麦家凭借内心的高贵,超出时代去写作。超脱束缚的思想是一部文学作品带来的影响,其价值深厚,蕴味深远。

2、麦家讲得很透,并不打算给读者猜测的余地。对于人性的恶,抱有极大的悲悯。小说结尾恰是一个爱与慈悲的轮回,告诉读者,活着是磨难也是修行。紧扣主题──人生海海,潮落之后是潮起。

3、人性的复杂在于恶,它生长并隐藏在成年人的世界。在恶的世界中,麦家保持纯化之心,寻求精神家园,回到童年,带领读者回到没有被社会污染的理想境地。

分享简录:

胡春晖:麦家笔下的《人生海海》,读后让人珍惜当下。作品传递给世人的是,无论面对怎样的人生,都要选择热爱生活,努力生存下去,坎坷面前,勇敢地选择与人生和解,乐观而坚强地活着。

勾阿莹:麦家写自己的故乡,把故乡丑的、恶的揭露出来,这种痛是不容易的。直面过往,并把它(恶)踩在脚下,让自己重新站起来。作家幻化成小说中的“我”,以见证者、旁观者、亲历者、参与者、成长者等众多的角色出现在作品当中,这是一种创新的表达。作品中童年的“我”,和历经半个世纪之后,历经风雨之后的“我”,写作的视角已然大不相同,所以,才诞生出小说中不同的人(爸爸、爷爷、小瞎子)看上校所得出的不同的形象(怪人、好色之徒、威风凛凛的英雄、可怜的一面等)。阅读分享名著,要学习作家的创作,达到自己写作成书的目的。小说以俗写雅,乡土气息浓厚,通俗的语言更能精准折射生活哲理,这成为麦家语言最大的成功所在。麦家在作品中打开了时间和空间的尺度(村庄、大山、大川)。写作不能忽视你所要表达对象的历史背景,不能不涉及政治,人离不开社会这个群体。当人的命运与时代发生纠缠扭结时,才有悲剧产生。如何搭建一个精神空间,就显得尤为重要。《人生海海》恰好做到,它让我们认识到,一种人格的站立、一种精神的流传,背后可能经历的痛苦与风暴,以及心灵通过受难所能企及的高度。

其他五位老师的读后感悟将陆续在平台发表,敬请期待。

在平凡与坎坷中吟唱一首爱的赞歌

——《人生海海》读后感

张学红

“人生海海”是闽南语,形容人生像大海一样起落浮沉,复杂多变,并涵盖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但无论你面对怎样的人生,你都不应当悲观厌世,要选择勇敢地活下去。用作者的话说就是:“敢死不叫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人生海海》一书,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吸引着你有不断读下去的渴望和冲动。整部书分别以爷爷、父亲和我的视角去讲述上校跌宕起伏的一生。上校参过军,年轻时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无师自通地当上了一名军医。分别在国民党、共产党的医疗队里救治过无数人的生命。因为医术高超,成为远近闻名的“金一刀”,后来因为特殊的变故回到老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虽然遭到红卫兵的打击变成疯子,但在世人面前,他仍然保有顽强的姿态。他放荡不羁的性情、神秘的身份和复杂的背景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茶余饭后的话题。

按他的履历,晚年时期的他本应该是个英雄,享受着高枕无忧的退休生活,但因为固执,他宁可放弃原有的地位打道回府,也不接受那种享清福的生活。而上校坎坷而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通过作者的讲述,被一步步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读完《人生海海》这本书,给我的启示有三点:

1、父爱如山

小说中爷爷对父亲的爱,父亲对儿子的爱,瞎佬对小瞎子的爱,还有矿工对儿子的爱……无不蕴含着拳拳的父爱。父爱是人的本能,无关人品好与坏,父爱虽然平凡,但每一份父爱却都以自己认定的方式努力着并且付诸行动,真实而平凡,读后总让人心潮澎湃,久久难以释怀。

2、以爱救赎

我认为书中的点睛之笔是女主角林阿姨的付出。她对爱情的执着,似乎是我们当今社会正在逐渐丢失的美好。当她怀着对爱情的憧憬,不顾上校当时一无所有且是个疯子的状态,义无反顾地走进了上校的家。帮他料理生活,照顾他的母亲并为她老人家养老送终,为村民无偿服务。她的善良天性得到村民的认可,在人们眼中她就是一个活观音,但是在她心里她却一直为自己年轻时的错误感到内疚。如果不是她的告发,上校的后半生完全可以安静而幸福地度过,是她改变了上校一生的命运。为了能使上校摆脱纹身给他造成的心里阴影,她学会了纹身。最终通过她的努力,上校几十年以来的心病——终生感到耻辱的纹身,变成一幅山水画。可见林阿姨的良苦用心,她的善良及她对爱情的忠贞都是非常令人动容的。

3、好好爱自己

读过《人生海海》,曾为那些生活在动乱年代人们的悲惨命运唏嘘不已,随着人物命运的转折而或喜或悲。不禁感叹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庆幸我们今天赶上了好时代,从而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和谐与安定。但是,生活无坦途,人生就是像海上的风浪,潮涨潮落存在着诸多不确定的因素。无论我们选择抗争还是顺其自然,都要端正生活态度,善待自己,与生活和解。正如麦家所说:“生活不是你想活的样子,而是你该记住的样子。”

茫茫人海中,我们只是沧海一粟。人生苦短,不管世事如何变迁,学着释怀,好好爱自己,才会好好热爱生活。《人生海海》,在坎坷中考验人性;在多舛的命运里坚守父爱;在平凡的日子中品味爱情。生活就是在烟火气里总能让人看到希望,让人有生下来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念。如今的我们正生活在信息爆炸、知识丰盈的好时代,如何能在信息发达多变的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学会自我救赎,感恩生活的馈赠?如何走出舒适圈,走出生活的桎梏,与自己和解?如何保留自己的个性,不随波逐流,拥抱生活,营造一个让世界充满爱的赞歌?这是《人生海海》这本给我的启迪和思考。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人生海海》读书分享活动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