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孔鲤
很让我感到惭愧的一件事是,直到这本书,可能我才真的知道一本书应该怎么读才好。过去我常常是读书时只顾着自己随时注意到的小细节,然后把它记下来,却因为读一本书总是断断续续,因此舍本求末,对整体的把握始终不到位。
当然,在这里我也不是说杜士铎《北魏史》、程维荣《拓跋宏评传》与王永平《迁洛元魏皇族与士族社会文化史论》这三本书有多厉害,恰恰相反,作为一个对北魏史不够了解的人,我压根不知道这三本书是否厉害。这才让我这么快就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
这次是因为之前跟着刘老师在做新剧,所以要整理拓跋宏的资料,才打开了北魏史一探究竟。而恰恰因为是北魏而不是明代,所以我才会对几乎所有的人物都感到陌生——因此想必我接下来说的这个读书办法能适用在几乎所有人的身上——这种情况下的阅读必须是逐字逐句的。
逐字逐句的阅读有时会死掉(死掉在这里的意思是散掉),但带着问题读就不一样了。在详细阅读《北魏史》之前,我粗略了解了一下对这段历史最主要的概括,瞄准了「宗主督护制」、「三长制」、「汉化」等几个关键词,那么在阅读时就不一样了,我可以先着重了解这些概念在拓跋宏之前是什么样的情况,等阅读到了拓跋宏的那一刻时,自然迅速看到事物起了变化。
但这样容易囫囵吞枣,因此接下来就是死功夫了。当我阅读时,我需要每遇到一处就标记起来,就如图上显示的那样,三本书都被我折起来了。
当然,这样的阅读对我来说并不是大问题,甚至我可以边看着电视剧边和朋友聊天、边阅读。——困难的死功夫出现在后面。
我必须拿出《魏书》《南齐书》《北史》《隋书》《资治通鉴》《太平御览》(所幸的是已经有电子化了),然后对照着我在这三本书里的标记,一一按照时间线将它们整理出来,并分门别类好。
就这样,我花了整整两天时间(是的,这两天我什么其它事都没做),做了一份七万字的《北魏孝文帝及以前大事记》。这也是为什么这三本书明明我是在2017年12月31日全部读完的,却必须放在2018年1月的书单里,因为直到这份《大事记》完成后,才算我正式读完了这三本书。
虽然累,但是时间很值,这个功夫下完后,拓跋宏史这一块,基本上可以抓住枝蔓了。
也许你对这三本书兴趣不大,但这个方法我想适用于几乎所有人,毕竟你又不是辜鸿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