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正文约1800字。按平均每分钟500字阅读速度,但是我写的碎碎念可能会有些费解,通读全文差不多需要使用5分钟。
上图这本《了凡四训》是广州大佛寺印赠的,应是多年前在广州打工期间,随公司老大去六榕寺办事,于经书流通处随手所取的书。记得那时大约是比现在稍晚一些的初秋天气,南粤的湿热未见消减,六榕寺居于广州市内,以一墙隔出热闹与平静之差。墙内有好闻的香火气,团香氤氲之中,可见耸立于寺院中央的六榕花塔,塔身檐壁色彩斑斓,直升直上,塔畔植有数株硕大浓密的古榕树,高与低,苍翠和斑斓,相映成趣。穿堂风般的善男信女,往来如织,此起彼伏,轻手轻脚虔诚叩拜,倘若有人家中近来遇着些许不顺之事,手中的香便点得更勤了,亦将身子屈伏至更低处。
近日又翻到这本《了凡四训》,思绪拉拉扯扯,又复归当下境况。于是在这个恰好的时间,借着勾起回忆的这本书为缘起,试着写出一点读后的感想。
《了凡四训》是明代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训,说的是他被命理大师算定了一生,并一一得到验证,毫厘不差,索性便按着算定的命,数着天儿过日子,俨然一副澹然无求模样,实则可悲且不自在,后有幸为一高僧大德点化,行善积德,额外得了子嗣,获得较好的功名,较长的寿命,拥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向善的生活态度,从而改变了原先的命运轨迹。了凡先生以其一生的经验,一生的实学教诫儿子袁天启如何做人做事、如何消除灾难、如何修善积福。这是一本劝善书,主旨可以用八个字概况——深信因果,行善改命。
劝善书是劝戒世人向善的书,有宋以来,已在民间广为流行,此类书常在寺院、素菜馆等之类的宗教相关场所内设定位置陈列,除一些少量的劝善书外,还会摆放各类经书、医方、食疗,以及漫画、光盘等,供善信或普通人免费结缘取阅。新近编辑出版的《中国古代劝善书汇编》,是建国以来首次对“劝善类文献”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出版,主要收录了十五类“劝善书”,除传统名篇《大明仁孝皇后劝善书》《太上感应篇》《阴骘文》外,将之分为养正修身、劝为官清廉、劝学类、家训类、劝善歌谣类等。《了凡四训》可能因其文句优雅流畅,结构层次严谨,内容丰富广博,融通儒释道三家思想,倍受推崇,流传甚广,故被归为综述类,而不是家训。流传至今的劝善书除去不合时宜的封建成分外,大多有益世道人心,劝世人知善、行善,于人可得身心澄净,于社会可得和谐友善。行文至此,让我想起曾随友人拜访过的一位朋友,他家中餐厅白墙上挂着一副装裱好的《莫生气》字画,据主人说他意识到要生气时,便踱步至《莫生气》下方默读数遍,以理智驾驭情感,效果颇为有效。当时闪念一想:若是这副字被他的家人不小心给损坏了,此时在气头上的他将如何自处?几欲脱口而出,但碍于不甚相熟,不好造次发问。
《了凡四训》原文是文言文,不怎么适合文言文水平稍低的现代人,好在我手边的这本是按顺序拆解成小段落,由慈云法师进行逐段开示讲解,道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亦能与当下现实生活相结合,有助于明晰《了凡四训》真意和相应的佛法奥义。内有错字几枚,但瑕不掩瑜。
全书分为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个部分,即书名中的“四训”。
“立命之学”是了凡先生以自己所经历的,所感受到的改造命运的种种考验,现身说法教儿子了解“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道理,希望袁天启可以不被命运束缚,竭力行善,努力断恶,灾消福来。
“改过之法”可分为四个部分,依次是改过之因、改过之基、改过之方、改过之效,尤其是在改过之基里,了凡先生讲了“三心”——耻心、畏心、勇心,这三心是基础,三心具足,改过方能有显而易见的成效。
“积善之方”以十人为例,印证“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是真实不虚的,接着对“善”进行了详解,顺势提出积善的十个纲领。此时,我想到了毛伟人的一段话: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如此这般,你必将有善他人,亦有善自家。
“谦德之效”是四训的最后一训。有人说古今庸才皆毁在一个“懒”字之上,大部分的人才都毁于一个“傲”字,这不无道理。一人若在小有所成后,不主动加强自身修养,便会止步不前,甚至倒退,更有甚者,有了一知半解后自视天下无双,言语粗鄙,鼻孔朝天,最后过不去的是自以为是这个坎。谦受益,满招损,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方是为人处世之妙方。
往昔所造因,今朝应验果。芸芸众生,到底都是各人有各人的因果,各人有各人的去处。
此时,窗外光线逐渐变淡,城市的霓虹尚未点亮,天空呈现出黑夜将至时的灰暗色调,仿佛枯寂一片,万古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