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的陀螺》读后感:故土难离

阅读提示:

正文共1218字。按平均每分钟500字阅读速度,全文可能需要使用2分多钟。

近日,断断续续读完《世间的陀螺》,这本书是韩浩月所著,因甚少读当代写作者的散文集子,又未曾混过文化圈儿,所以不得识著名作家韩浩月庐山面目。

薄薄的一本,写给亲人、故乡和远去的旧时光,回首千重山,犹记来时路。读此书,方知作者是山东郯城人,他笔下的大埠子村距离我早年居住的皖北平原腹地某县陈集村不远,风土人情、生活习俗似乎别无二致,读来也无隔阂,就连书中对村庄的描述:漆黑的雨夜、雨后粪便四处流淌的“中央大道”、村外连片的坟茔……此类暗黑事物也是大同小异,就是将大埠子村换成我的陈集村亦毫无违和之感。此外,作者经历亦与本人相仿,均是自小在乡村生长,稍大时候至县城求学,随后便去往大城市谋生。逢年过节,或偶尔家族中有婚丧嫁娶诸事,需回乡一趟,见亲朋好友,聊天南地北,忆人生过往,《世间的陀螺》所记者大抵如此。对了,该书的出版社是能认真出些好书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怀乡是长青的创作源泉。狭义的“乡”应是单指农村,有过农村深切居住经历的写作者,大多被时代所裹挟,泥沙俱下般涌入城市,他们的心态常常是浮萍无依,没有根基的。普通游子的心态,也大略如此。于都市,我们是被推搡的乡土流浪汉,当独对繁华喧闹时,农村是安稳宁静、人畜无害、隔绝俗世的田园诗,是绵密的乡愁;于故乡,我们是被疏离的家园异乡人,当身处愚昧落后时,农村是粗鄙闭塞、顽固冷酷、散发霉味的代名词,是无声的叹息。这矛与盾纠葛其内的怀乡之情,是离乡背井之人面对生活捶打时的焦灼与不安,更是满血复活前的慰藉和抚慰。

广义的“乡”,即故土。重型推土机碾压之下,改变的不止是农村,小镇、县城乃至稍大的城市已不再是旧时面貌。原住民也禁不住会油然而生对时间流逝的无可奈何,以及物是人非事事休的失落怅惘。经历亦是困境,人存于世间,如旋转陀螺,似宇宙囚徒,注定不停游走,无论现实或精神。这,是不幸,亦是幸运。

书本中、脑海里的故土往往是虚构与真实的杂糅。鲁迅《故乡》里的迅哥儿,孩子时候只看得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天空,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美丽故乡,实则是少年玩伴闰土口口声声里的他乡,而迅哥儿所居住过的地方始终是没有活气的未尝改变过的萧索荒村。普通人的情愫,亦复如是。故土有时如同你情窦初开时深切地爱着的那个人,她似近实远,你信马由缰任由想象塑造着她的完美形象,任由美好填充着她的充盈内在。

有时,故土也像一枚柿子,高挂于枝头,你在近旁它未熟,是一抔涩的黄土,涩舌苦口,你去远方它已熟,是一座甜的城池,甜腻隐秘。之于我,故土是油菜花开了,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这样的油菜花是乡间普普通通的油菜花,也是韩浩月父亲去看的油菜花,这样的油菜花是韩浩月对父亲因病去世的借喻。

《父亲去看油菜花了》是这本怀乡散文集的第一篇,写得真是好呀!言语朴实,感情真挚,波涛暗涌如大海,隐忍克制如大海。书的后半部所收录的散文开始变成江河、湖泊、河流、小溪、池塘,渐次浅显,而情不复炽烈。

总之,《世间的陀螺》还算是值得一看的书。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世间的陀螺》读后感:故土难离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