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断断续续看了一个月,越看越慢,越看越没有耐性。
第一章是在晓书馆里看完的,这本书我听说很久了,经典的艺术入门读物。读完第一章的感受是,很不错啊,通俗易懂,语言风格毫无晦涩之感。但越读越觉得,像是在读《苏菲的世界》。大量的艺术人名,大量的作品赏析,顺着时代的序列好像魔术师手中的扑克牌一样永远飞不完。然后我就感到有点累。
《苏菲的世界》有点白读了,几乎是仓皇而逃地读完,没做任何笔记和梳理。为了不重蹈覆辙,为了这一个月好似有些收获,好赖地整理一下。
作者在开篇讲到,“没有艺术这回事,只有艺术家而已。”在作者的眼中,艺术家是这样的一群人,“具有正直性格的人,他们不肯在半途止步,时刻准备放弃所有唾手可得的效果,放弃所有表面上的成功,去踏踏实实地经历工作中的辛劳和痛苦”。
艺术史总的来说包括三个部分,建筑史、绘画史和雕塑史。“整个艺术发展史不是技术熟练程度的发展史,而是观念和要求的变化史。“作者总结道。
艺术的故事始于埃及,当时艺术的目的是施行法术。在故事的最开始,艺术家不过是一群受命于权威,为完成特定任务的“打工者“,在社会中毫无地位。那时的人相信,将一只猪画在墙上然后用石头砸,现实中的猪就更容易被捕猎。埃及艺术所表达的,是人类的所知,而不是所见。当艺术家的认知告诉他一个人有两个胳膊两条腿时,他的画中就都是四肢齐全,大小对等的人形。
而这在后来的希腊艺术中发生了变化,希腊艺术开始表达所见,于是画面中出现了因侧向站立而大小不对称的双臂和双腿,这便产生了绘画技巧的短缩法。这时艺术的主要目的是服务宗教。因此艺术的主题也主要是宗教布道,光是圣母领报这个主题在这本书的例图中就出现了很多次。后来发展到希腊化时期和罗马时期,艺术家开始注重真实性和流动性。
随后来到中世纪的欧洲,从6世纪一直持续到14世纪。在中世纪,艺术开始表达感觉,感受。艺术家开始探索空间和平面深度。而因教会的兴盛,使得教堂建筑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产生了哥特式艺术,事实上哥特本身是意大利艺术批评家用来指称粗野的风格,但我们现在早已忽略其本意。画家乔托·迪·邦多纳的出现,揭开了以佛罗伦萨为中心的意大利艺术时期,而乔托也因设计主教堂而获得盛名,受人敬仰,甚至是流传后世。自此,艺术家的社会地位已不同于往昔。
然而在中世纪初期,还未出现今天我们所说的肖像,艺术家仅仅是勾勒出一个程式化的形象,然后给这个形象加上身份或职务的标志,例如加上王冠即是国王。但到了中世纪末期,肖像开始出现,肖像不再是程式化的形象,而是真实的样貌,不再受艺术家的绝对美化,而是保留被画者的真实。而此时,艺术家的兴趣发生了转移,从最佳方式尽可能清楚、尽可能动人地叙述宗教故事转移到以忠实的方法去表现自然的一角。而正是由于这种兴趣的转移,中世纪的艺术宣告结束,随之迎来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是征服真实的时代。艺术前所未有的逼真。建筑家鲁内莱斯基发明了透视法,而画家凡·艾克被认为是油画的发明者。艺术家开始收录学徒,组建画室画坊,并请模特到画室中摆出需要的姿势,以供他们研究人体。艺术家甚至开始求助于数学去研究透视法,求助于解剖学去研究人体的结构。从15世纪到16世纪,艺术家开始关注光线、色彩。
在这期间,艺术在佛罗伦萨、威尼斯、日耳曼和尼德兰遍地开花,艺术家的地位在此时也进一步提升,大量被压抑着的创作才能被释放。其中最著名的包括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乔尔乔内,提香,科雷乔,丢勒等等。
到16世纪后期,产生了一次艺术的危机,由于意大利艺术时期的鼎盛,人们开始怀疑是否已经挖掘了艺术的全部潜力,已无更多留给后人发展。许多青年画家开始模仿大师的手法,而不是精神,结果产生一些荒唐的作品,这种风气的盛行时期被称为手法主义。
当意大利艺术慢慢的扩展到所有欧洲国家,随即产生了巴洛克风格。和哥特类似,巴洛克一词本来是反对和讽刺17世纪艺术倾向的批评家使用的名称,意思是荒诞或怪异,这些批评家认为,只有采用希腊和罗马的方式才能应用和组合古典建筑物的形式。而不尊重古代建筑就意味着可悲的趣味堕落。想要区别出巴洛克风格不是很容易,而卷涡纹、曲线结构是其中特有的建筑标识。
到了17世纪,欧洲分裂成天主教和新教两个阵营,其中出现了伦勃朗、维米尔等著名的艺术家,他们更加忠实于自然。绘画出现多个分支,其中风景画,景物画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18,19世纪初,艺术家开始产生对风格选择的自我意识,艺术家也不再服务于个体主顾,艺术作品都流入了展览会。同时,艺术学院出现了,艺术被作为一门科目被教授,而不再是以师徒的方式传授。
19世纪,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始,传统手艺遭到了摧毁,传统艺术发生了中断。同时,摄影术的发明,也对绘画艺术产生了影响。此时的艺术,成为表现艺术家个性的手段。其中著名的有马内,和印象派画家莫奈。莫奈认为所有的绘画都必须“在现场”,而这种看法不仅要求改变工作习惯,不考虑舒适与否,还必然要产生新的技术方法。
从19世纪晚期开始,产生了今天通称的现代艺术。被认为是”现代艺术之父“的塞尚,他不满意印象主义失去的秩序感和平衡杆,于是引导了立体主义。凡·高不满意因屈从视觉印象而失去的强烈性和激情,从而引导了表现主义。高更不满意他所看到的生活和艺术,渴望更为单纯和直率的东西,指望能在原始部落中有所发现,因而引导了原始主义。现代艺术正是萌芽于这些不满意的感觉。
最后是20世纪,出现了以美国建筑为代表的实验性美术。出现了抽象艺术。出现了超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时间也越来越逼近我们自己的时代。作者并未做出评论,作者认为,“当天的事件,只有过了相当的时间,知道他们对日后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它们才能够转变成为‘故事’”。
图片
欢迎分享文章到朋友圈
HeartSaying原创出品,转载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