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 工薪阶层的苦闷

原创 小蚂蚁和小蜻蜓
这次题图选择了当季日剧『我们无法成为野兽』(『獣になれない私たち』·2018),但正文中其实并没有具体分析这部剧(就当我蹭热度了叭),不过在我写完这篇读书笔记之后,的确对这部日剧也有了更好的理解。ps.虽然黑木华在这部剧中的角色不那么讨喜,但是她「深入骨髓」的演技真的好棒呀,我确实因为这部剧更喜欢她了呢~

▼文 | 小蚁

本周的读书笔记是关于青野季吉的『サラリーマン恐怖時代』,这本书似乎暂时还没有中文译本,题目中的「サラリーマン」英文写作「salary man」,是工薪阶层的意思,所以书名的意思大致可以翻译成「工薪阶层恐怖时代」。『サラリーマン恐怖時代』出版于1930年,从世界历史的时间序列中,它出版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当今网络上遍布着「社畜」们的哀叹,而早在上世纪30年代,青野季吉便注意到工薪阶层的苦闷生活。

在本书绪论中,青野季吉将1930年代的日本社会阶层做了简单的梳理,认为当时大地主阶级、中小自耕农和中小工商业者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来自都市的大资本家的压迫,其「传统」的工作、经营方式受到很大的挑战,并出现濒临崩溃的迹象;与此相对,此时社会系统中的「勤劳阶级」仍然挣扎在贫困线边缘。可以说,日本社会发展到20世纪30年代,资本家掌握新的话语权,在这个资本社会中,几乎所有的阶级都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困难」和「苦闷」。当然,相对于贫困线以下的勤劳阶级而言,贫困线以上的地主和工商业者遭遇到的是「奢侈的困难」(贅沢な困難)和「多余的苦痛」(余計な苦痛)(6)。

所谓勤劳阶级,指的是工厂劳动者(即无产阶级)、农民、工薪阶层(即领薪水生活的人[俸給生活者])。上述三类人都在生活的贫困线(温饱线)边缘挣扎,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们的困难和苦恼是相同的,但同时必须看到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劳动性质还是有区别的。具体而言,无产阶级站在资产阶级的对立面,他们以反对资本剥削为己任,是战斗阶级也是指导阶级;农民同样受到资本主义经济的压迫,他们主要接受无产阶级的领导而展开斗争(这些我们不能再熟悉了)。相比之下,工薪阶层与这个时代的斗争似乎若即若离,没有那么强的参与感,实际他们的确与上述两个阶级相异,工薪阶层是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物,甚至可以说它是依附于资本经济而生的。他们同样承受着来自经济与政治上的压迫,但却鲜少奋起反抗。青野季吉将这个时代称作“工薪阶层恐怖时代”。

工薪阶层的悲哀有很多层面,其中之一是,他们一边勤恳地工作,一边生活在随时面临失业的不安中(这也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工薪阶层心理)。作者青野季吉曾经也参与过工薪阶层的工作,他曾经当过小学老师和报社记者,甚至曾经因为一些事情愤懑不平而参与过公司内部的罢工,然而结果却败给了「资本」。于是青野意识到这个资本运营的社会中,一切审判都是以资本为指标的,在资本面前许多正义都会败下阵来。这里我想到日剧『半泽直树』的结局(虽然用2013年的剧解读1930年的文字显得有些跳跃),刚开始我们都以为这是一个小人物用尽全力扳倒大人物并完成复仇的故事,然而到最后我们才知道银行行长才是永远的大boss,他做的决定绝不是根据「正义与否」而是「资本」与「利益」。

『半泽直树』·2013

工薪阶层的另一种悲哀是,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让他们产生一种精神上的幻想,认为自己不同于体力劳动者,因为他们具有一定程度的知识水平并掌握一定的技术,然而现实却不断击碎他们的这种幻想。比如上面贴出的《半泽直树》剧照中提到“不管是谁,想要活下去都需要钱和梦想”,但是说得稍微极端一些的话,想要活下去其实有钱就够了…(这样说好残忍啊,希望我们都可以不止为了钱而活着)。这便引出工薪阶层的种种「苦难」,具体而言,他们的苦难可以分为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

关于精神和心理部分,一方面工薪阶层指导自己不会具有资产阶级一样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即很难飞黄腾达),另一方面他们也不会满足于劳动阶级那种仅够糊口的物质生活。因此他们追求物质生活上的平和、端正和小美好,和心理上的平静、清澈和乐观。总而言之,他们拥有一种“游离于现实生活之外的精神生活”(24),而社会现实并不能满足他们这种心理上的需求。

在探讨工薪阶层的物质生活之前,必须明确这个阶层在资本社会中的位置。青野季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知识」和「技能」都是一种商品,这个基本事实造成了工薪阶层的不幸。毕竟如果是物质商品,在商品生产过剩时可以进行处理,而具有某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一旦培养过剩,造成的结果要比物质商品复杂得多。

在此基础上,工薪阶层在物质生活上的苦难也有许多方面。其一是「就职困难」,在日本较早的表现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就职恐慌;其二是公司内部竞争,比如某项知识技能的普遍化、后进知识分子的压迫等都会形成更激烈的职业竞争(这一点我有一点点发言权,因为我本科就读的大学所在的地方是中国国内比较有名的「日语人才培养基地」,在那里不夸张地说连校门口卖关东煮的大叔也会说日语,所以当我们这些日语专业的人毕业之后在当地相当于只是站在了求职的及格线上,几乎没什么竞争优势可言);其三,(前文中也稍有提及)是对失业的恐惧,在1930年代的日本,一旦失业便几乎难以再就职,工薪阶层不像劳动阶级那样有失业保险法(但是这个情况后来似乎有所「改善」,形成了「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等独特的日式企业文化,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现在这些「新传统」也在逐步改革,有向1930年代回归的趋势)。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工薪阶层是介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具有一定知识储备的「中间阶层」(中产阶级),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历史中他们是常常被忽略的一群人。工薪阶层的苦难来自一种对现实的回避和超现实的需求(精神幻想),青野给出的解决之道是希望工薪阶层回到现实中来,从现实出发脚踏实地地生活。

出典:青野季吉.サラリーマン恐怖時代.1930.先進社.pp3~44.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读书笔记 | 工薪阶层的苦闷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