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 从20世纪日本家庭主妇谈起

原创 小蚂蚁和小蜻蜓
读者们,今天这篇文章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因为我刚刚(日本时间2018年8月5日17:57)提交了一份期末报告,而我的期末报告是用日文写的,如果发到公众号里面来就会导致大部分读者都读不懂的问题。所以只好硬着头皮从头开始写一篇中文文章,因此这篇会写得很匆忙,觉得对不住你们~抱歉抱歉~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关于落合惠美子『21世紀家族へ』的读书笔记。这本书讲述二战后日本家族制度,其中前两章将视点聚焦于家庭主妇。这样的文章看起来虽然仍然有些像性别学,但其实已经是社会学了。

▼文 | 小蚁

上世纪90年代,日本新生儿出生率已经开始有走下坡路的趋势,因此从日本学者到大众日常闲聊的话题中,总有一种“家族危机”的论调,人们不知日本的家族形式该何去何从。值得注意的是,从日本经济企划厅国民生活局发布的报告来看,日本国民生活中对“经济安定”、“环境安全”、“国民健康”等八个领域的评价分别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唯有“家庭生活”一项自1975年以来持续恶化。这种恶化可以追溯到战争后产生的孤儿和单亲母子家庭等问题,随后在日本经济高度成长期中日本家庭逐渐“核心家庭化”(nuclear family),其带来的结果是,一方面复活旧家族制度的声音渐渐消失,但核心家庭的脆弱性和伴随经济成长而形成的家族形变逐渐显现。因此,为了展望日本未来(21世纪)家族形式的走向,必须认真回顾20世纪日本家族的构成和变化,因而这本书的社会学题目产生了:战后日本家族变动论。而关于这个问题,落合惠美子选择从家族主妇开始谈起。

1.战后日本女性主妇化倾向
根据调查可知,除美国、瑞典等少数国家之外,世界上许多国家(日本、韩国、英国等)的妇女就业率随着年龄变化呈现出一种“M”型曲线变化趋势,即这些国家的女性大部分会在合适的年龄结婚生子,并因结婚、生产、育儿等原因暂时辞职,在小孩长大到一定年龄后再次就职。同时,调查显示出另一个出乎大家意料的结果,即战后日本女性并没有像大家认为的那样“活跃于职场”,与此相反,更多的女性选择“回归家庭”。一项关于战后日本女性劳动率的调查数据显示:1960年54.5%;65年50.6%;75年45.7%,即战后三十年间日本女性的劳动力持续下降,不过以75年为节点,日本女性劳动力开始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可以说,本来以为会像以前一样被束缚在家庭中的(90年代)60岁年龄段的女性反而以很高的比例参与社会劳动,与此相对(90年代)40岁女性更多地选择了回归家庭。

此时的40岁年龄段女性是日本的团块世代、生育高峰世代,也是全共斗世代。从女性的角度来看,她们是在女性解放运动中度过青春岁月的一代,她们给人的印象是每个人都有很强的自我主张和行动力。然而正是这样一群女性,成为了日本女性史上家庭主妇比例最高的一代人。

需要注意的是,女性并非一开始便从事家庭主妇的工作,60岁年龄段的女性多数嫁给从事农业劳动的家庭,她们可以一边哺育小孩一边在田间劳作。如今说到主妇劳动,多数是指在公司出勤劳动,这是女性劳动最大的变化,我们如今说“女性参与社会劳动”,关注的也是这一层面。因此,我们不能说“女性从前不参与劳动,女性劳动是近些年才发生的事”,女性并不是一直是家庭主妇,只是她们劳动的方式产生了变化而已。如此看来,“女性应该成为家庭主妇”这种如今听起来似乎是理所当然的话,应该只是近代化进程中带来的结果之一而已。

2.家务和主妇的诞生
Ann Oakey 将主妇(housewife)定义为“仆人以外的、承担大部分家庭任务(或者管理承担这些家务的仆人)的人”,也就是说主妇是“承担或指挥家务的家庭女主人,也是户主的妻子”。现代家庭主妇有以下四个特征:①女性专有的角色;②经济不独立;③劳动未被认可;④被认为是女性应该承担的角色。

关于家务的定义,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便会引申出“家务是否能产生价值”、“家务是否有用”以及“家务是否是劳动”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劳动”是有用的、可以产生价值的人类活动。这里的价值是指交换价值,即是否能在市场上换得金钱。家务一般不需要支付费用,因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本的解释中认为“家务是不产生价值的”。不过后期被称作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一群人认为“可以通过做家务进行生产”。如果具体到家务是如何进行生产的,答案会是丈夫和孩子,他们虽然不能换成金钱,但却是现在和将来的劳动力。

此外,马克思主义世界中,还有一种说法,即恩格斯将人类创作的东西称为“再生产”(reproduction)。如果说“家务是一种再生产劳动”(实际上很多书籍和论文这样定义)的话,将会产生一些问题。比如主妇在家中洗衣服、扫除、做饭,这是人类的再生产,是支持人类日常生活的必要劳动。如果主妇在家中洗衣服则是家务,送到洗衣店去洗便不能称之为“家务”。因此我们便不能简单地说家务等同于再生产。另一方面,Christine Delphy 简单明了地将家务定义为“不被支付的劳动”。不是说它是家务所以不用支付,而是说正因为它不被支付所以才是家务。

那么,如果家务被支付了会怎么样?日剧《逃避虽可耻但有用》中尝试探讨了这个问题。当同一屋檐下的“夫妇”中妻子所做的家务被有偿支付,于是这种“夫妻关系”就会转变成一种雇主和雇员的关系,这时“夫妻”双方会非常尊重彼此,两人的工作状态近乎完美。但前提是他们之间是没有感情的,当故事发展到后期,两位主人公成为真正的恋人后,他们的关系里加入了“爱”这个不稳定因素,之后他们开始探讨婚姻生活的更多可能性(本剧的最后一集),但却一次次碰壁。有人将这部剧评价为“十集糖水一集真相”,从现实的角度来看的确有些道理,只是“女性是否应该成为主妇”、“家庭主妇是否有其他可能性”这些问题还有很大的探讨空间和必要。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读书笔记 | 从20世纪日本家庭主妇谈起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