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悲惨世界》维克多·雨果


【原文】
假如没有珂赛特,她两个女儿一面受到百般宠爱,一面也会受尽打骂;那外来的女孩帮了她们的忙,代替她们挨打受骂。两个女儿就只剩下抚爱了。而珂赛特干什么事,都会遭到无缘无故的极其粗暴的惩罚。这个温和而瘦弱的生灵,不停地受到惩罚、责骂、怒斥、毒打,可另外两个和她一样的小女孩,却生活在曙光中,这叫她对人世间和上帝如何看得明白呢?

刚到这家时,珂赛特是那样漂亮,那样红润,现在却脸色苍白,骨瘦如柴。她的神情有一种说不出的惶惶不安。

【我的书评】
美,被毁灭了,就成了悲剧。美,不知足,就成了闹剧。


【原文】
不公正的待遇使她变得脾气乖戾,悲惨的遭遇使她变成了丑小鸭。她只剩下一双漂亮的眼睛,让人看了心里难过,因为她的眼睛很大,隐藏的痛苦似乎更大。
冬天,这个不到六岁的可怜孩子,天不亮就拿着一把大扫帚打扫街道,身子在褴褛的衣衫里发抖,小手冻得通红,眼睛里含着一颗泪水,此情此景,真让人肝肠寸断。

在雅韦尔这张人脸上,有一个塌塌的鼻子,鼻孔幽深,两片浓密的络腮胡从两个脸颊伸向鼻孔。初见这两片森林似的颊髯和两个岩洞似的鼻孔,会感到不自在。雅韦尔难得一笑,但笑的时候,样子十分可怕,两片薄嘴唇张开,不仅露出牙齿,还露出牙龈,鼻子周围还会生出野兽吻端特有的那种惊讶而粗野的皱纹。雅韦尔严肃的时候,是一条看门狗,笑的时候,是一只老虎。此外,他的颅骨小,颌骨大,头发遮住了额头,直落眉毛。他总是双眉紧蹙,形成的皱纹犹如一颗愤怒的星星,在两只眼睛之间闪烁;他目光深沉,嘴唇紧闭,令人生畏;他神态凶狠,咄咄逼人。

雅韦尔坚忍淡泊,严肃刻苦,神情忧郁,喜欢沉思;他就像那些宗教狂,既谦卑又高傲。他目光像钻子,冷酷而犀利。他的一生可用两个词概括:警戒和监视。

清楚自己的作用,崇拜自己的职责,他干密探,就像有人做神甫一样。谁落入他的手中,谁就倒霉!他父亲越狱,他照样会把他抓回来,他母亲违背放逐令,他照样会告发。他会为这种大义灭亲的举动沾沾自喜。此外,他过着一种节制、孤独、忘我、洁身自好的生活,从来也没有娱乐。

他的额头隐没在帽子下,眼睛隐蔽在眉毛下,下巴埋进领带里,手缩进袖管里,拐杖藏在礼服下面,因此,看不见他的额头、眼睛、下巴、手和拐杖。但是,时机一到,他那瘦削的额头、阴沉的目光、骇人的下巴、粗大的手和可怕的木棍,就会霍地从黑暗中露出来,仿佛伏兵从埋伏的地方冲出来一般。

马德兰抬起头,遇到雅韦尔始终盯着他的猎鹰般锐利的目光,又看了看一动不动的人群,苦笑了一下。然后,他一句话也没说,双膝跪下,人群还没来得及发出惊叫声,他就钻进车子底下了。

警探朝市长转过脸,他面色苍白,神情冷漠,嘴唇发紫,目光绝望,身子微微颤抖,异乎寻常的是,他竟低着头,语气坚决地对他说:“市长先生,这不可能。”

他进来后,就朝马德兰先生深深鞠了个躬,目光中已全无往常的仇恨、愤怒和不信任。他在离市长身后几步远的地方停了下来。现在,他就像挨罚似的站在那里,粗野,朴实,冷静,仿佛从来不知道温和,只知道耐心等待。他一声不吭,一动不动,以一种毫不矫饰的谦卑和平平静静的屈从,等待市长先生转过脸来。他沉着,严肃,帽子拿在手里,眼睛望着地上,那神情,有点像士兵见了长官,也有点像罪犯见了法官。他本来可能有的种种情绪和记忆,现已荡然无存。在他花岗岩般坚硬质朴的脸上,布满了愁容。他整个人都显露出一种屈从和坚定,以及一种难以形容的勇于面对的沮丧。

【我的书评】
他就是法律,他就是铁面无情的象征。


【原文】
他说这番话的时候,声调是那样的谦卑、高傲、绝望和确信,使这个古怪而正直的人变得那样伟大和奇特。

凝视的事物中,没有比人的内心更可怕、更复杂、更神秘和更无边无际的东西。有一种景致比海更浩瀚,那就是天空;有一种景致比天空更无垠,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将人的内心世界写成诗,哪怕只写一个人,哪怕只写最微不足道的人,那也是将所有的史诗溶进一首卓越而最终的史诗中。人的内心,是妄念、贪欲和企图之浊地,梦幻之熔炉,可耻念头之巢穴,诡辩之魔窟,激情之战场。在某些时候,你不妨穿过一个沉思者的苍白面孔,看一看面孔的后面,研究一下这个灵魂,探测一下这个黑暗,可以看到,在平静的外表下面,有荷马史诗中的巨人大搏斗,弥尔顿诗中的龙蛇鬼怪大混战,但丁诗中的缭绕上升的幻象。人人内心皆有的这种无限,实在是幽深莫测!人的大脑的愿望和一生的行动,无可奈何地均由它来衡量。

他就惊呆了,仿佛被他离奇多舛的命运弄得晕头转向,他在惊愕之中,浑身打了个颤,这是巨大震动的前奏。他像一棵橡树面临一场风暴,一个士兵面临一场激战那样弯下了腰。他感到头顶上乌云密布,即将雷电大作。他在听雅韦尔说话的时候,第一个想法,便是跑去自首,救尚马蒂厄出狱,自己去坐牢。那是一种钻心之痛。接着,这一切都过去了,他又对自己说:“不要急!再想想!”他克制了这最初的勇敢的冲动,在英雄主义面前却步了。

让·瓦让这几个丑恶的字会突然走出黑暗,矗立在他面前,那道强烈的光会骤然在他头顶上闪烁,把笼罩着他的神秘面纱揭开。

他内心骤然涌起一种难以名状的冲动;这种冲动,人一辈子只会经历两三次;那是一种良心的痉挛,搅动着他心中所有可疑的东西,那是嘲笑、快乐和绝望的混合物,可叫作内心的狂笑。

这个长久以来扰得我寝食不安的雅韦尔,这个似乎而且确实已猜出我的真实身份、无处不跟踪我的可怕本能,这条时刻不放过我的可恶猎犬,现在已迷失了方向,转移了目标,完全被甩掉了!他已抓到了让·瓦让,从此他满足了,不会再来打搅我了!

那些幽灵般的树木和山丘,像是穿透他的肌肤似的,使他本已汹涌澎湃的内心,不知不觉平添了一种不可言喻的忧郁和凄凉。

马蹄声、鞍辔的铜铃声、车轮声,汇成单调而柔和的声音。心情愉快的人听来,会觉得悦耳动听,心情沉郁的人听来,会觉得悲怆凄凉。

她才二十五岁,却满脸皱纹,面颊松弛,鼻孔抽搐,牙根暴露,形容枯槁,脖子瘦削,锁骨突出,四肢无力,皮肤灰暗,新长出的金发中布满了白发。唉!真是疾病催人老哪!

这一回他听见了。也好像听明白了,仿佛醒来似的动了动,举目环视四周,先看观众,然后是宪兵、他的律师、陪审员、法官,将巨大的拳头放在被告席前面的木栏杆上,又朝四周看了看,突然,他眼睛盯着检察官,开口说话了。就像是火山爆发。话语从他口中喷出来,毫不连贯,汹涌猛烈,互相碰撞,语无伦次,仿佛都急着要同时冲出来。


第二部 珂赛特

【我的书评】
这么大一大段战争描写和之前的剧情完全衔接不上,还以为自己走错片场了。


【原文】
滑铁卢是有史以来最奇特的一次交锋。拿破仑和威灵顿。他们不是敌人,而是两个截然相反的人。上帝向来钟爱对照反衬,但他从没创造出比这更强烈的对照,更奇特的反衬。他们一个准确,有远见,缜密,谨慎,退则有路,留有余地,沉着冷静,井井有条,战略上因地制宜,战术上讲求平衡,杀人有度,攻守有时,从不盲目,有传统的勇气,绝对彬彬有礼;另一个凭直觉,爱预见,用兵奇特,有超人的本能,目光如炬,似鹰般犀利,如雷般有力,持才傲世,高深莫测,善于利用命运、河川、平原、森林、山丘,责令甚至强迫它们俯首听命,专横跋扈,甚至对战场也施暴虐,相信星相,但也相信战略,常把二者结合起来,增加了信心,但也扰乱了信心。

战争的残酷莫过于此。你好端端地活着,沐浴着阳光,身强力壮,身体健康,心情愉快,笑声朗朗,奔向眩目的荣光,感到胸腔里有个肺在呼吸,有颗心在搏动,有个意愿在说理,你说着话,思考着,希望着,恋爱着,有母亲,有妻儿,满目光明,突然,你简直来不及发出惊叫,刹那间便坠入深渊,跌落着,滚动着,遇什么压倒什么,也被别人压倒,看见麦穗、花草、树叶、树枝,却什么也抓不住,觉得马刀已失去作用,你压着别人,马压着你,你徒然挣扎,黑暗中被马蹄践踏,骨头折断,感到一只脚后跟踹得你眼珠飞出眼眶,你狂怒地咬住马蹄铁,你喘不过气来,大喊大叫,蜷曲着身子,被压在下面,心里在想:刚才我还是个活人。

那场惨剧发生的地方,现在万籁无声。凹路的陡壁之间,横七竖八堆满了战马和骑兵。混乱的场面触目惊心。斜壁不再存在。尸体堆满凹路,与两旁平地相齐,犹如一只斗里装满了谷子。

【我的书评】
我觉得正如他之前内心挣扎时所说的,这是自私的纯洁,却造成了坏人的得逞和好人的致死,这是最坏的结局。


【原文】
不再有中心,到处是竞争,争得你死我活。从前,马德兰先生控制一切,领导一切。他一倒,人人争权夺利,斗争精神取代了组织精神,冷酷取代了真诚,互相仇恨取代了创世人的与人为善;马德兰先生结好的线,全都弄乱了,拉断了;粗制滥造,产品质量下降,信誉丧失殆尽;市场缩小,订单减少;工资降低,车间停工,破产来临。穷人一无所有。一切都没有了。连政府也注意到什么地方有个人被搞垮了。自刑事法庭确认马德兰先生就是让·瓦让而将他投进苦役牢不到四年的时间,滨海蒙特勒伊用于征税的费用增加了一倍。

泰家婆娘初次登场,可能就给读者留下了记忆:她身材高大,头发金黄,脸色发红,身体肥胖,肩膀宽阔,虽然块头很大,却动作敏捷。我们说过,她和集市上那些头发吊着铺路石,挺胸凸肚地在人前显摆的彪形蛮女,属于同一种人。她在家什么都干,整理床铺,打扫房间,洗衣做饭,呼风唤雨,称王称霸。她只有珂赛特一个用人,一只小老鼠侍候一只大象。她一说话,家里的一切,窗玻璃、家具和人,都会震动。她的宽脸上布满了雀斑,看上去像只漏勺。她长着胡子,活像巴黎中央菜市场男扮女装的搬运工。她骂起人来非常精彩。她夸口说,一拳头能砸碎一只核桃。她读过一些小说,于是,这个母夜叉常常做出娇声媚态,否则,谁也不会说她是女人。这个婆娘是矫饰的女人嫁接到粗俗女人身上的产物。听到她说话,你会说:这是个宪兵;看着她喝酒,你会说:这是赶大车的;见她摆布珂赛特,你会说:这是个刽子手。休息时,她嘴里会露出一颗牙。

【我的书评】
我觉着这段孩子在深夜中只身前往深林取水的描写真的太绘声绘色了,阴森森环境的描写,孩子担惊受怕的心理,对恶人的恐惧感和内心的矛盾挣扎,全都清晰地呈现在了读者眼前,让读者也培孩子一起忧虑一起害怕,真的是太逼真了,这就是大作家的手笔了吧,文字在他手中灵巧地自由飞翔。


1 2 3 4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读书笔记:《悲惨世界》维克多·雨果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