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我甚至在怀疑这本书是否能称得上是文学—你几乎找不到几个具有文学色彩的句子。这本书与普通的小说不同,它的语言无法打动你,它的情节无法吸引你,反而让你读罢全书,只想骂人。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作者的一种创造。没有肆意的渲染,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可以的煽情。它不会把感动送到你的面前,但当你带上一颗怜悯之心来看它的文字,就会找到它独有的感动。令我印象尤其深刻的便是霍尔顿最后雨中看妹妹骑旋转木马的那一段。尽管这一段写的并不美,但如果细细品味,就会发现其妙处。这一幕非常有画面感,我仿佛就看见了一个少年在雨中傻笑。我顿时就觉得霍尔顿非常纯粹,非常真实—爱就是爱,恨就是恨,心里的情感必须要表达出来。他还拥有一份难得的童真,一份远离虚伪矫作的成人世界的童真。
在反过来看全书的语言。它确实是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叙述了一个孩子的经历。它朴实简单而又爱憎分明。这也难怪受到外国孩子疯狂的追捧—因为它就是一本“孩子们的书”。
这本书十几万字,就写了一个“混账”青年被开除学校后的三天社会经历,估计不少于一万字是脏话。主人公是个什么人?形容他的形容词小说中可谓是应有尽有。“混账”啊,“窝囊废”啊都是十分恰当的。这是他给我们留下的直观印象。他翘过课,逃过学,打过人,逛过窑子,抽过烟……可以说,他就是社会上的一个败类。那么难道他真的就是一个反面人物?我想这是作者不希望的。霍尔顿他被学校开除,但他自有理由,说自己受不了学校的那些假模假式;他找了妓女,却坚守了自己的底线;他想过离家出走,却又因为妹妹的劝说打消了念头……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了一条:他还是个孩子,他的思想很单纯。
他确实还没有勇气与能力去面对社会的挑战,所以每次在他最接近于所谓的“成熟”的时候,他都退却了。你可以看出,所有那些坏念头,都只是在他的脑袋里闪过,他却从未付诸行动。所以,霍尔顿就是一个在成人世界边缘试探的一个叛逆的孩子。
既然他还是个孩子,他就还具有一个孩子拥有的品质—单纯。这也正是作者希望霍尔顿不失去的一个品质。他善良,他正义,他思想简单。他没想过在社会上混个什么地位,他就想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去守护他爱的孩子们。这是他人性的光辉,熠熠闪烁。如果把他放在全书所构造的一个社会的大背景下,那么他的的确确有他伟大的一面。社会上的那些成人啊,就像霍尔顿说的,假模假式。他们放纵,他们黑暗,他们冷血,他们残酷,他们追求物质的享受,却无情地抛弃了自己的那颗纯真的童心。这是主人公所唾弃的,也是作者所唾弃的。总的来说,霍尔顿是一个成人世界的失败者,却是孩子世界的一个守护神。他象征了每个人那份最美好最纯洁的童真。
全书最大的主题就是歌颂孩子的纯真无邪,借此讽刺大人的世界。看罢全书,麦田都没有出现过几次,我甚至以为自己读了一本假书。后来才知道,作者用了象征。至于守望的是什么到底是什么,个人认为,就是主人公守护的孩子们的纯真的心灵,也是作者守护的一份“真”。文中提到悬崖,也许指的是成人世界的那些“假模假式”的东西,那些会磨去童真的那些东西。作者希望每个人都是麦田里的守望者,去守护那一份宝贵的童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