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目录
- 赏析
- 鸡鸭名家
- 受戒
- 徙
- 昙花、鹤和鬼火
- 詹大胖子
- 茶干
- 八月骄阳
赏析
如果把汪曾祺的短篇小说看作一个整体去阅读,会发现它们宛如《清明上河图》,每一篇小说所演绎的场景就像图画的一个片段,这一处的人物会在那一处出现;某一特定的环境亦始终在,等着不同的人去上演属于自己的故事。
汪曾祺小说中的风俗民情描绘随处可见,这些描绘已经远远超过了氛围营造的需要,也不仅仅是展示一下地方特色,它们有时变身为小说情节,有时就是故事内容本身。可以说风俗直接参与了小说形式和内容的构建。
汪曾祺在某篇小说的叙事中,常常会提到自己其他小说中的人物或者场景,似乎可以在互文中互证小说的真实性,这也是他的小说创作淡化虚构性,具有散文化特点的一个表现。
鲁迅的《祝福》以鲁镇新年的民俗“祝福”为题目,小说内容也围绕“祝福”展开。从某种角度看,通过迎福祭祖、买卖婚姻、地狱传说、捐门槛等民俗细节,宗法观念和封建礼教的精神枷锁,一步一步把祥林嫂逼上了绝路。
汪曾祺的《大淖记事》中,巧云在遭人侮辱后却引出了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大淖的人们都来看望,“大家的心喜洋洋、热乎乎的,好像在过年”。因为在这里,人们看待男女关系的原则是“情愿”。
汪曾祺和鲁迅的作品风格迥异,鲁迅为文的目的在于“揭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汪曾祺受教于沈从文先生,他认为小说的“作用是滋润,不是治疗”,写小说是为了“使这个世界更诗化”。
民间手艺人是汪曾祺系列短篇小说中的主角。从鸡鸭名家余老五、陆长庚到锡匠、卖馄饨的秦老吉、踩高跷的瓦匠陈四、卖茶干的连万顺……秦老吉担心,“他一朝撒手,谁来传下他的这副馄饨担子呢”?我们能感受到汪曾祺对这些传统手艺和手艺人身上的品质,以及他们所代表的文化逐渐消逝的深深遗憾。但是作者不同于士大夫们一味地守护传统,他知道前进的必然,“这种东西没有了,也就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