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蔡骏24堂写作课》(上)

2. 到底怎样制造伏笔?

(1)让伏笔得以前后照应

埋下的伏笔,只有呼应了,才会有意义。如果作者精心埋下了伏笔,却不知道怎么通过情节的推动,来回应它,那么这个伏笔,就会变成了普通的情节,没有特殊的意义。

当然,也会有些作者,觉得自己埋下一个伏笔,不回应就会浪费,于是就用力过猛,甚至让故事的走向变得不合理,强行去回应。最后,导致整个故事变形,质量下降。所以,为了让小说保持高质量的水准,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牺牲一下自己灵光一现的伏笔。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想必大家经常会听到这句话吧?一部杰出的小说,结尾常常会出人意料,看起来作者的结局是不合理,但细心去翻阅,却会发现出人意料的结局,其实是情理之中。作者早就用足够的细节,去暗示小说的结局或人物的命运。所以,前后照应的伏笔,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故事逻辑合理性。

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欧·亨利,他的小说是最典型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类型故事。不知道你们是否还记得,语文课里曾学习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在小说的开头,欧亨利写到了天气恶劣、肺病肆虐,老人身体不佳。这些,都是对文中老人患病去世埋下了伏笔。

老人不顾自己的安危,给生命垂危的女孩画一片最后的叶子,伏笔有了前后照应,小说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张力。

(2)用文学梗来做伏笔

常常听到这样的问题,作家日常生活除了写作,还做些什么?以我本人为例,除了管理公司之外,就是大量的阅读。阅读的书籍有经典文学作品、历史著作等等。故事的灵感,往往会来源于阅读。

不管是经典小说里的人物,还是历史名人,他们的故事,用现在的话来说,已经形成了一个IP。只要出现他们的名字,读者的脑海之中,就已经知道他们的命运走向何方。所以,作者也会用历史梗或文学梗,来当作自己小说里的伏笔。

用固定的文学梗做伏笔有什么好处呢?第一,是方便。这就像是作者跟读者,开了一个心知肚明的玩笑;第二,就是向自己喜欢的作家致敬;第三,也是我想要着重谈的一点,就是会提升作品的文化底蕴。比如说,尾田荣一郎的《海贼王》漫画,里面就有大量的经典文学、海盗历史的梗。而这些梗,往往暗示着人物的命运。从这个意义上说,《海贼王》就不光是一部简单的少年热血漫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勾起出租车司机的往事,所以接下来司机要讲的故事,实际上是逐步地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致敬”,无论是被他伤害的女同学在长相和品性上和冬妮娅的相像,还是出租车司机幻想自己和女同学一同自杀的情节,这些早在小说原著开始就有了暗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成了前后贯穿的一条叙事线索。这也是我创作这篇作品时,所精心设计的伏笔。

(3)将细节当作伏笔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喜欢写作的人,应该听说过这句话。这是古典文学里,惯用的写作方法。草蛇从草丛里爬过,不会留下足印,但肯定会留下痕迹。衣服里的灰线,平时很难看见,但却是无比重要。

这些隐晦的、难以被读者察觉的线索和伏笔,是串联小说的关键。有了细节,有了伏笔,一部小说才会面面俱到,无懈可击。《红楼梦》将“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这句话诠释的最为精彩。

比如说第五回,曹公写到宝玉梦游太虚,引出了金陵十二钗。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秦可卿、探春、惜春等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词牌名。

王熙凤的词牌名是《聪明累》。曹雪芹在词中是这样写王熙凤的:“机关算尽太聪明,反送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小说里诗词的唱和中,就大致地勾勒出王熙凤的性格与命运。

当然,诗词并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细节。《红楼梦》里有许多细思极恐的细节,比如各自的人名,或写秦可卿死亡,每一回都有可玩味的地方。

所以,小说创作一定要在细节下足功夫。细节是小说里最好的伏笔。


第10堂课 《了不起的盖茨比》:好的结尾是留白艺术

1. 结局的定义

中枢神经被催眠,眼皮不可抗拒合上。最后一次体验‘宛如昨日’吗?奇怪,你依然能看到一切,包括常人的眼睛所不能看见的——影影绰绰的三十九个鬼魂,聚拢在手术台四周,每个人手拉手,围成一圈坚固的城墙,竖立在医生和护士背后,像蚁穴中心保护蚁后的兵蚁们。

接受手术的少女,是十八岁的红发少女盛夏。如果你看过这部小说,我想你会喜欢上她。我在小说里,并没有直接点明盛夏的最终的结局,留给读者一个小小的念想。

漂亮的小说开头,会让读者欲罢不能,从而成为这本书的消费者。而漂亮的小说结尾,会让读者对作家产生信任感,期待他的下一本书。举一个特例,金庸先生在《神雕侠侣》的结尾,留下了郭襄的故事悬念。《倚天屠龙记》也就顺理成章地推出来。但金庸先生厉害的地方,他并不真正地去讲郭襄的故事,而是讲张无忌的江湖奇遇。


2. 抒情式的结尾

“凤头、猪肚、豹尾”,喜欢写作的人,应该都听说过这句话。凤头,就是开头要漂亮,要一鸣惊人;猪肚,就是中间部分要翔实;豹尾,就是结尾要收得好看,有力或者留有余韵。

小说是艺术品,是一门叙述的艺术。不管是纯文学写作,还是类型文学写作,大多数的作者,都会尽力地把自己的作品,打磨得完美,不让自己的创作留下遗憾。

“当我坐在那里对那个古老的、未知的世界思索时,我也想到了盖茨比第一次认出对岸黛西家码头上那盏绿灯时,他是多么的惊奇。他走过了漫长的道路才来到这片蓝色的草坪上,他的梦似乎近在咫尺,唾手可得,几乎不可能抓不住的。他不知道那个梦已经远他而去,把他抛在后面,抛在这个城市后面那一片无垠的混沌之中,在那里合众国的黑色原野在夜色中滚滚向前伸展。
盖茨比相信那盏绿色的灯,它是一年一年在我们眼前渐渐远去的那个美好未来的象征。从前它从我们面前溜走,不过那没关系——明天我们将跑得更快,手臂伸得更远……总有一个明朗的早晨……于是,我们奋力搏击,好比逆水行舟,不停地被水浪冲退,回到了过去。”

刚刚念的一段,是菲茨杰拉德著名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结尾。这是一部我非常喜欢的小说,结尾特别有韵味。尤其是这句“我们奋力搏击,好比逆水行舟,不停地被水浪冲退,回到了过去”,可以说写尽了盖茨比的一生。

在小说里,盖茨比出身下层阶级,他与富家女孩黛西有着难以逾越的阶层界限。盖茨比为了获得黛西的爱情,他假扮牛津大学的毕业生、通过走私私酒来聚集财富。这里得说一句,盖茨比生活的那个年代,美国政府出台了禁酒令。虽然菲茨杰拉德在小说里没有明说盖茨比从事的是哪方面的工作,但小说里面所透露的线索,很隐晦地指向了盖茨比贩卖私酒。

盖茨比一生努力、不断地往上爬,希望实现阶级的跨越。在他奋斗的过程之中,黛西家的那盏绿色的灯,一直是他前进的动力和努力的方向。他几乎成功了,与黛西的爱情差一步就会圆满,但最终一切都毁于一场车祸。盖茨比的成功,因此成了一场彻底的悲剧。菲茨杰拉德这句结尾,包含着对盖茨比以及他同时代的美国人的同情。一种浓郁的惆怅,浮上我们的心头。这个结尾,也为整本书画上了哀伤的句号。

绿灯,是小说中不断出现的意象。盖茨比与黛西的家,正好隔着一条河,所以菲茨杰拉德用小说重要的意象和充满哲理的抒情句子作结尾,可以说是完美。但有一点儿大家可能要注意,抒情式的结尾千万不要泛滥

记住,抒情式的结尾,一定要恰到好处,情感一定要克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读书笔记:《蔡骏24堂写作课》(上)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