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悬而未决的结尾
小时候,读金庸的武侠小说《雪山飞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部小说的结尾一直折磨着我。金庸写到胡斐、胡一刀、苗人凤两代人的恩怨情仇。小说的最后,胡斐与苗人凤终于在雪山上对决,苗人凤一招“提撩剑白鹤舒翅”只出半招,全身就被胡斐竖刀所笼罩。此时,如果胡斐一刀劈下去,苗人凤必死无疑,他也报了杀父之仇。但他又答应过苗若兰,不伤害苗人凤。如果他不劈下去,等苗人凤的剑招使完,胡斐也必死无疑。
在这个关键时刻,金庸并没有写打斗的场面,反而写起了他的心理和所面临的选择困境。
当此之际,要下这决断实是千难万难……苗若兰站在雪地之中,良久良久,不见二人归来。当下缓缓打开胡斐交给她的包裹。只见包裹是几件婴儿衣衫,一双婴儿鞋子,还有一块黄布包袱,月光下看得明白,包上绣着‘打遍天下无敌手’七个黑字,正是她父亲当年给胡斐裹在身上的。她站在雪地之中,月光之下,望着那婴儿的小衣小鞋,心中柔情万种,不禁痴了。胡斐到底能不能平安归来和她相会,他这一刀到底劈下去还是不劈?”
劈下去还是不劈?这样的追问,就像是莎士比亚的“是生存还是死亡”。胡斐不管做出哪个选择,他都会面临着巨大的困境。杀死了苗人凤,他与苗若兰的爱情,将不可能继续了。不杀死他,自己又会丧命。金庸连载完《雪山飞狐》后,许多读者对这个结尾不理解,纷纷写信给他追问胡斐的选择,但这不确定的选择,不是让小说更具有魅力吗?
金庸的小说有许多结尾都很棒,很值得去学习。比如,《连城诀》的结尾狄云带着师妹戚芳的女儿空心菜,回到了雪山,蓦然发现水笙正在雪地里等他。狄云的遭遇极其悲苦与绝望,但最后的水笙,正如黑暗中的一道光,温暖了狄云凄苦的心,从而也纾解了读者压抑的心情。三联版《天龙八部》的结尾,段誉一行人在姑苏慕容看到了慕容复因为自己的皇帝梦而失去了心智,也极有禅学韵味。不择手段地追求,到头来终究一场空,令人一声叹息。
《白夜行》最后的描写,读了之后,一种彻骨的寒意与绝望不由浮上心头。这些,需要大家去找原文来阅读,才能体会到。
好的小说结尾不光是对全文整体故事走向的交代,更要站在人物和故事的立场上,让小说意味深长,小说的故事可以因为结局的完成,而在读者心中久久回荡。
你可以用抒情的方式写出结尾,也可以用悬而未决的方式点缀结局,但无论如何,好的结尾一定是留有余韵,所以千万不要把所有的情节、情感都托盘而出,给读者留着一定的空白。
祝愿你也可以写出更美妙的结尾,就像恋人间一句情意绵绵的“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