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蔡骏24堂写作课》(上)

小说是故事线的交叉

以上的这些都是从各个方面,也就是素材的积累来解析开头我所说的“故事是素材的累积”这句话。关于积累的问题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还会详细地讲解,那么,接下来,我们来说说“小说是故事线的交叉”这句话的意思。

不管是长篇小说,还是短篇小说,都有一条故事主线。这条故事主线,掌控着小说的发展方向。长篇小说除了主线之外,还会有许多辅线。辅线也许跟小说最终的结局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有经验的作者,会通过辅线的故事来调整叙述节奏。故事的叙述类型有两种。

第一种,如果故事的起点是A,结束是B。那么,故事的主线就是从A到B。有些作者,或因为体裁,或因为经验,会选择最直接的直线叙述;有的作者从A到B,这个过程之中会诞生许多波折与直线,发展出许多支线故事与辅线故事,这种是波浪型叙述。

还有一种,虽然故事起点是A,但作者在叙述的时候会分化成A1、A2甚至是A3、A4,各个故事线齐头并进,一起朝着故事终点B前进,这种叫作双线叙述或者是多线叙述。多线叙述比较成功的案例有东野圭吾的《白夜行》。书中以雪穗、亮司、笹垣润三人为三条故事线,三个人物齐头并进,但叙述过程中又不断交织。最终,故事的三条线又汇聚到一起。

小说是叙述的艺术。创作者一定要树立这样的意识。把故事线拉起来,然后通过叙述技巧,把故事讲得更加丝丝入扣、引人入胜。这就是“小说是故事线的交叉”。

怎样做到“故事线的交叉”呢?以我的长篇小说《谋杀似水年华》为例。

初稿所花的时间不长,写的时候几乎是一气呵成。尤其是到了后面的三分之二段落,每天以一万字的速度在进行。但接下来的大半年之中,一直到2011年4月,我前后修改了七稿后,才最终定稿。

《谋杀似水年华》里共有三条线:
第一条是父亲线。就是警察田跃进身上的故事线。他是第一个接触到许碧真被丝巾谋杀后的办案人员。因此,通过他的角度,我开始循序渐进地让秋收、田小麦、钱灵进入了故事线。那时候的秋收与田小麦,还是十三四岁的少男少女。

第二条线是小麦线。在这条线上,田小麦已经长大,28岁,是一名外企的白领,她与富二代盛赞有着一段纠结的恋情。而她的父亲田跃进,也因为去拯救落水儿童,不慎溺亡。田小麦在整理父亲的遗物的时候,发现了父亲的书签。此后,破案的接力棒就传到小麦的手中。

田小麦并不是警察,没有像田跃进那样的侦查能力。她也不可能像田跃进那样调动那么多的资源去破案,所以我选择另一种方式来破案——记忆。所以,在第二部分里的故事里,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支线,就是高中时期的田小麦与秋收的情感线。这些深埋在田小麦记忆深处的回忆,隐藏着故事的真相。

第三条线索是秋收线。秋收由于目击凶手勒死了母亲,他的生命从此就走上了复仇的道路。他隐姓埋名,潜伏在暗处,伺机复仇。但是与小麦曾经的爱情,又像是火一样,烤炙着他的心灵。

三条故事线,再加上六条感情线,交叉叙述,形成了一部披着悬疑外衣的爱情故事。《谋杀似水年华》在我所有的作品之中,是一部写到极致的小说。跨越漫长的15年,也经历了岁月的变迁,而凶手则隐藏在美丽的丝巾下面。


第二部分 “费尽心机”:谋篇布局的写作技巧

第5堂课 7部经典教你怎样有个好开篇

【我的书评】
牛逼!我读这些书的时候只是一带而过了,并没有产生如此深入的思考,我甚至怀疑名著之所以被称之为名著,究竟好在哪里?,我读完名著以后只是从中了解了故事的梗概,并没有反思其写作技巧等问题,这就导致虽然我阅读了很多作品,但我实际写作能力仍然停滞不前,在这些文学大家面前停留在小学生水平,写出来的东西连自己都认为不堪卒读。

这里作者对我们阅读书籍提出来了一个很好的启发点,那就是当我们阅读一部开卷有益的作品的时候,我们需要像做数学题一样进行思考,像听老师讲课一样思考到老师下一步会作怎样的解释,而不是像观看电影一样让思维沉静下来,只是用眼睛麻木地观看,让思维停留在最基本的逻辑运转,那只会导致当我们观看完一部电影后,只是留下个过几天便淡忘了的朦胧印象,而不是能够随口说出自己察觉到的拍摄技巧和对于编剧创作的情节的反思。

总而言之,正如陆游所说的: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时要躬行。人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我们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我们只有进行思考才能获得创造力,我们只有将创造能力落实到具体实践中才能让自己真正进步,才能获得别人的认可和尊敬。

网络上有这么一个说法“开头三万字,决定了读者会不会读你接下来的三十万字。”作品的开头就是你和读者的红线,能不能和读者“修成正果”,要看开头这个红线牵的如何。曾经有不少读者问过我,知道开头能不能抓住读者的心很重要,但是什么样的开头才是好开头呢?怎样写一个好开头呢?

如果让大家说一说心目中的好开头,答案大概有千百种,可能是《双城记》的“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也可能是《傲慢与偏见》那句“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等等。这些令人拍案叫绝,过目不忘的作品开头大致分为两种。


开头大致分为两种

1. 快节奏出冲突,让读者产生紧张感

这一类的代表作首推通俗小说大师史蒂芬·金的《魔女嘉莉》。这篇小说的开头是这样的:“女子感觉身子一轻,疼痛感稍微减轻,双手下隆起的肚子扁平了,女子艰难地抬起头,在她的双腿之间赫然出现了一个满身是血的婴儿,那婴儿正在冲她笑。”这个婴儿,就是嘉莉。正常的孩子,来到世上的第一反应是哭,所以一个令人感到惊悚的形象就诞生了。

史蒂芬·金用短短的几百个字描写了嘉莉出生时候的情况,迅速让读者产生了紧张感,那么遇到这样恐怖的情景,普通人的反应是什么呢?是害怕。所以,史蒂芬·金让嘉莉的母亲表现出了读者心中所想,认为自己生了个魔鬼。他这样写道:“女子边说边在一旁的床头拿出一把锋利的剪刀,冲着婴儿的头部刺下。但在离婴儿不到一厘米的地方突然停下,女子望着那婴儿,露出不舍的眼光,良久,女子干瘦的手拿起婴儿抱在怀中。”

一方面是害怕,一方面是母性,母亲与嘉莉的冲突矛盾,贯穿着全书的始终。读完这样的开头,读者的情绪随着嘉莉的母亲紧张心悸,欲罢不能也是理所当然了。

2. 慢节奏铺细节,让读者产生代入感

比如,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小说里的开头:“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他对我说,‘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这个开头没有制造冲突,也没有情节,但却足够经典,因为它包含着作者的情绪,也暗示了盖茨比的结局。盖茨比就是那个没有优越的条件的人,但他想要成为一个社会上流的人,狂热地追求着自己的女神黛西。盖茨比没有家庭条件的支持,想要实现阶级的跨越,只能去铤而走险。虽然菲茨杰拉德并没有说明盖茨比是做什么生意,但根据时代背景,应该是贩卖私酒。盖茨比的经历,是一个美国梦。但随着他的死亡,一切都幻灭了。就像是河岸上的绿光,遥不可及。《了不起的盖茨比》开头的那段话,包含着对盖茨比的同情与理解。所以,小说充满了感伤。

无论是快节奏还是慢节奏,好的小说开头,能让人迅速地进入到小说的世界。而坏的开头,就是无法让读者进入到小说的世界里。那我们如何才能写出一个有吸引力的开头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读书笔记:《蔡骏24堂写作课》(上)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