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精读3 -读书笔记

《鬼谷子》反应第二
    与人交往或辩论时,先听听对方在说什么,然后再做取舍。给自己留足思考的空间,才不会被抓住疏漏之处。通过言语来控制对方,把握对方,是鬼谷子的钓言之道。运用反应的前提是了解自己,认清自己,否则就不能游说他人。
【原文】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反以观往,覆以验来;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动静虚实之理,不合来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覆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译文】古代能以大道化物的圣人,是同无形地“道”共生的。反顾以观察既往,再以此察验未来;反顾以了解历史,再以此了解当今;反顾以了解对方,再以此了解自己。行为和思想的原理与未来、今天不相符合的,那就要反顾历史的经验来探求。事情通过反复推敲得到准确答复的方法,是圣人的见解,不可不认真研究。
【解读】历史是过去的现在,观察过往就可以为现在借鉴,也可为未来参照。可以由此及彼,或由彼推此,举一反三。
【原文】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观其次。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以无形求有声。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其犹张罝纲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纲也。常持其纲驱之。
【译文】别人说话,是活动,自己缄默不语,是静止。根据别人的言谈,听他的意思。言辞有不符合常情的地方,就要从反面询问要求解译,对方必有回应,这样就露出他的本意。言辞有表象,事物可以类比。既有“象”和“比”存在,就可以预见对方下一步的言行。所谓“象”,就是事物表象。所谓“比”,就是比较言辞。用无形的规律来探求有声的言辞。像钓鱼一样引诱对方说出符合事实的言辞,得到对方的实情。也像布置网绳来捕野兽一样。多设一些网能收获野兽了,这是方法符合事物的道理。让他自己暴露出来,这就是钓鱼捕兽的法则,时常把持这个法则的要领就可以驱使人了。
【解读】不但要听其言,而且要观其行,通过观察言行是否一致,对他作出正确的判断。如果对方的言辞不合情理,皆有迹可循,可从“行为语言”中求答案,例如身体姿势、表情、坐姿、手势、眼神等下意识的动作,可以反应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原文】其不言无比,乃为之变。以象动之,以报其心,见其情,随而牧之。己反往,彼覆来,言有象比,因而定基,重之袭之,反之覆之,万事不失其辞。圣人所诱愚智,事皆不疑。
【译文】如果常用一种钓人之网去诱使对方,对方就会有所觉察,这时就要改变方法。我反顾以往,他重复未来,言辞可以模仿和类比,所以可以制定基调,重复、突袭、反驳、推倒,所有的事物离不开言辞。圣人因此可以诱导愚蠢和智慧的人,遇到事情都没有疑问。
【解读】智商低者,由他自己讲出来,就可以知道所言是否真实。对于明人而言,请将不如激将,要用言语刺激他,或以反话鼓动。这样能得到实情,遇事能明察秋毫,明辨不惑。这就是圣人诱导愚蠢和智慧的人的方法。
【原文】故善反听者,乃变鬼神以得其情。其变当也,而牧之审也。牧之不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变象比,必有反辞,以还听之。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欲开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辞。同声相呼,实理同归。
【译文】善于反复听别人言论的人,就可以变通诡异和神化而得到对方的实情。这种变化恰当,就能审慎地控制他。如果控制不审慎,得到情况就不明了,制定的基调就不审慎。想要对方开口说话,自己先沉默不语;想要对方张开,就先自己收敛;想要提高自己,就先低调处事,想要获取利益,就先学会付出。想使对方敞开心扉,就要运用形象和类比方法,以便控制其言辞。言辞像同声一样产生共鸣,双方看法一致就会心理契合,进而获知对方实情。
【解读】善于反复听别人言论的人,就可以透过现象得到本质。语言也会恰当,控制得审慎。如果出现控制不到位的情况,就是得到的情况不清晰,制定的基调不符合实情。也就是说前面观察的迹象和类比不完全正确或已经发生了变化,这时,别人一定会反复说他的观点或反对你的观点,那么,为了找出前面观察的不足或已经变化的情况就必须沉下心来仔细地听别人讲些什么,才能得到正确的信息。想要听对方的言辞,自己反要先沉默,想要对方敝开心扉,自己反要收敛言行,想要别人的尊重,自己反要谦卑慎微,想要获取,反要自己先给予。
【原文】或因此,或因彼,或以事上,或以牧下。此听真伪,知同异,得其情诈也。动作言默,与此出入;喜怒由此以见其式;皆以先定为之法则。以反求覆,观其所托,故用此者。己欲平静以听其辞,观其事、论万物、别雄雌。虽非其事,见微知类。若探人而居其内,量其能,射其意;符应不失,如螣蛇之所指,若弈之引矢。
【译文】与人对话或辩论,可以用在这个地方,也可用在哪个地方;可以寺奉上级,也可管理下属。通过辩论,分清真假,知道异同,考察对方是真诚还是狡诈。对方的手势、言辞或沉默,内心的喜怒哀乐,都可以在辩论中得以展现。听言之道的要旨,在于先让自己保持平静。以便听取对方的言辞,考察事理,论说万物,辨别胜败、高下、强弱。虽然这不是事情本身,但是可以根据轻微的征兆,探索出同类的大事。

【原文】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其见形也,若光之与影;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铁;若舌之取燔骨。其与人也微,其见情也疾;如阴与阳,如圆与方。未见形,圆以道之;既见形,方以事之。进退左右,以是司之。己不先定,牧人不正,是用不巧,是谓忘情失道。己审先定以牧人,策而无形容,莫见其门,是谓天神。

【译文】知人先知己。不了解自己,也无从了解对方。人们之间的相知,像比目鱼一样没有距离;观察到的情形,就像光和影子一样不走样;审察到的言辞举止也不会失误,就像用磁石来吸取钢针,用舌头来获取骨头上的肉一样万无一失。他暴露给别人的微乎其微,他发现别人的情况却十分迅速。就像阴和阳不可分,也像圆和方不可离,在没有见到对方的真实情形前,就要圆滑的策略灵活地引导对方,在真实情形已现后,就要用方正的规定去对待对方。无论是向前,还是向后,无论是向左,还是向右,都可用这个方法来把握。如果自己不事先确定策略,管理别人也就不会规正。那么运用就不会巧妙,这叫做忘记真实的情况失去应有的规矩,自己首先确定策略,再以此来管理别人,使用策略却让人无法形容,让旁人看不到其门道所在,这才是称为“天神”。
【纵横谋略】
1.“张网得实,虚静以待”中指出,与人交谈的最终目的,就是旁敲侧击,诱使对方多说话,通过察言观色,从而窥测对方实情。“钓语”可以理解为一种沟通方法,从中获取想要的信息。“用间”也并不是破坏敌手,而是谋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可以察看敌情,知己知彼。可以分化对手,在对抗中获取胜利。当今世界,信息已经成为一种重要资源。谁先掌握了信息,谁就能把握时机抢占市场。寻找对方弱点,发挥自己优势,进而击败对手。
2.用田婴听荐的故事说明了“听话听音,言之有据”的道理。
3.用张纲采用攻心术劝退张婴起义的故事说明了“声情并茂,引起共鸣”的重要性,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乐,善之善者也”的目的。因为心灵感化的力量比刑罚更大。
4.用秦国范雎使用离间计将善战的廉颇换做纸上谈兵的赵括,从而拿下赵国的例子说明了“知之始己,自知知人”的重要性。
5.用诸葛亮联吴抗曹的例子说明了“反弹琵琶,欲扬先抑”的策略。
6.“胸怀韬略,预定计谋”篇中言,对事情进行迅速分析并采取正确对策,这是个人素养的体现。具备了这种高深的涵养,才能事业有成。古往今来的杰出人物,无一不是对细节格外重视。涵养不是生来就有的,主要来自日常的修为。平日严格要求修己省过,遇事不急躁、不冲动,就能镇定自若、谈笑风声。
7.用张仪出使楚国,运用计谋瓦解齐楚联盟的故事说明了“欲张反敛,欲取反与”的策略。
8.“和光同尘,方圆并用”中说,人的内心千变万化,即使再变也有迹可循。只要用心揣摩,就能掌握其变化,进而掌握人心、控制其人。鬼谷子认为,若尚未掌握全局,就以圆诱惑对方,若掌握全局就以方战胜对方。
【本章感悟】
1.以史为鉴。人的生命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或多或少都会遭遇一些打击,经历一些坎坷,聪明人吃一堑长一智,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在以后的生活中,不犯第二次同样的错误。经验或教训是人的一生中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好好珍惜。
2.学会听话。现实生活中,有人说话很直接,让人觉得很不爽,说话之前首先要学会倾听。比如有的人说话铿锵有力,抑扬顿挫,说明自信心足,有影响别人的底气和自信;而有的人说话低声细语,唯唯诺诺,说明自信心不足,或者有些自卑;有的人说话语速很快,态度从容,不急躁,十有八九很有思想、办事果断干脆,有主张且不易受外界影响等。
3.随机应变。反应术是说要善于变化,特别是擅长从反方向入手。所谓反弹琵琶,是利用一种非常的方式做事,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4.知己知彼。现实中,人们常因为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才出现错误,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适合做什么,不能很好地给自己定位,常常自卑还找不到问题的症结在哪里,而且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如果我们能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学习别人的长处,自我调整,我们就能更快地成事儿。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学习,只有时刻反省自己,总结经验,才能不断进步、完善自我。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鬼谷子》精读3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