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篇:《时间的礼物》解读

作者简介:弗雷德里克·巴克曼Fredrik Backman
1981年生于瑞典赫尔辛堡
以撰写博客和杂志专栏起家
被评为2016年瑞典年度作家
已出版作品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外婆的道歉信》
《清单人生》
《时间的礼物》

故事梗概:”我”总在出差,把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贡献给工作。因为坚信创造财富才是时间的正经和归宿。是45岁时,成为一个有事业和资本的成功人士。但妻子和儿子离开了他。因癌症进医院一周前,”我”认识了隔壁病房的五岁女孩。做一些可爱的事情就是为了不让母亲来过。死亡临近女孩却期待妈妈的睡前故事,期待上学等等。让我想起了儿子以及那些”我”还没有为儿子做的事情。女孩死的那天晚上。我向死神提出用生命更换。死神却要求抹去”我”在世间的一切痕迹。因此我开始反思,从父母的儿子到儿子的父亲是如何度过的,一次对过往的清算让我明白究竟时间意味着什么。

前言/
①有时候,我们需要全心投入地爱一个人,才会理解时间究竟意味着什么。
②年轻时的我和现在的我还可以一起喝杯啤酒,聊一聊人生中的那些选择,我会给他看我的全家福,他可能会说:“不错,你过得很不错。”
正如作书中所述,人生不断做着各种选择。那当你面临生命的考验时,看着守候在不远处熟睡的家人,那种恍如隔世般的醒悟,是对珍惜最深的理解,也是对人生憾事最深刻的反思。”我”说故乡是”回不去”的地方。故乡承载着的是小时候的童年时光,是青春的生命,是年少轻狂时对未来的畅想。””我”回不去”,是”我”没有成为那个曾经向往的人。是对生命流失地遗憾,我们需要和自己和解。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回首往事,淡然一笑:“不错,你过得很不错。”

第一节/生命平等吗?

“大多数人都一厢情愿地相信,每一颗停止跳动的心脏都值得我们一视同仁地悼念,绝对没有高低贵贱、亲疏远近之分,假如有人问我们:“所有生命都是平等的吗?”大多数人都会响亮地回答:“是的!”然而,如果有人指着某个我们爱的人问:“那这个人的生命呢?”答案恐怕就不会那么一致了。

所谓的生命平等,打抵存在在法律的层面上,但在个人的眼里,你爱的人,他们的生命比任何人都高贵.当面对生命危机一个蓬勃的青年人和一个年迈的老年人的生命做选择时。大众心理是生命平等吗?现在疫情当道时间,英国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放弃治疗65以上老年人,这是对生命平等吗?这让我想起《搜索》电影里,舆论在不明真相时因一个简短的片段,为老人攻击癌症女主。在浮躁的世界里,越来越没人愿意看清事物背后的本质真相,因为人都选择了自己想要得到的答案。

“这里的每个人都会送她蜡笔做礼物,仿佛她可以用蜡笔把自己身上的病涂抹掉似的,仿佛那些针头和药片见到了五彩的颜色,就不再是针头和药片。当然,她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她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但为了不辜负他们的好心,她必须假装这一切都是可能的,于是她每天都在纸上涂涂画画,因为这样可以让所有的大人都高兴”
孩子的成熟往往是令人意想不到的。小女孩的懂事来自善良的童心。她用假装的行为,让身边人安心,她有一个毛绒玩具,一只兔子。她叫它“渡渡”,她会安慰它不要害怕。安慰它”人总会死去”。孩子的勇敢懂事让人心疼和感动。

第二节/面对死亡

面临死神我急忙喊道:“带别人走吧!我能找到替死鬼!”因为我一向以胜利者和幸存者自居,幸存者都怕死,正因为怕死,所以我们才活到了现在。

是人都会怕死,往往面对死亡时,我们还自以为权利和成就可以为我们找到”替死鬼”。作者在这里描绘出怕死的形象来和最后主动提出愿意换女孩生命的行为做对比。

“妈妈轻声问女儿:“你长大了以后,想要干什么呀?”,小女孩是为了让妈妈开心才玩这个游戏的。她笑着回答说“医生”和“工程师”,又补充了一个“太空猎人”,她从小最想当的就是太空猎人”

女孩什么都明白,她知道死神即将到来,她没有因此惶恐不安,而是用善意的伪装来宽慰妈妈。爱的无力又充满温情。

“绝大多数成功人士可不是后来才变成王八蛋的,我们早在成功之前就是王八蛋了”

小女孩带着她的”渡渡”在走廊的椅子上涂鸦,”我”严厉地制止,大人总是会理直气壮地做自己以为对的错事,而不允许孩子无关紧要的随心所欲。站在高尚的道德点上指责弱者是”失败的成功者”的劣根。

“带走……别人吧。”我恳求道。
她抿着嘴,无奈地用鼻孔深深吸气,缓缓喷出。
“规则并不是你想的那样,我的法力也没那么高,不能一命换一命,只能一生换一生。”
“那就一生换一生!”我尖叫起来。

一个再慷慨的人,他面对生死都是一样的不舍。不要考验人性。

第三节/错失的陪伴

“每个做父母的人,有时开车回到家门口,会先在车里静静地坐上五分钟。这是为了调整呼吸,鼓起勇气,好再次踏进门槛,重新承担起所有的责任,应付那些令人窒息的期待。”
我,一个立志过得比任何人都要好的人,却有个宁愿活得平凡普通的儿子。”

“我”把生命充满了工作,当生死来临时才发现,原来一味追求的成功让人生失去了很多其他面。原以为不愿面对的生活责任,有时也是温暖的简单的幸福。人的思想角度决定着很多看问题的角度,或许你某一时刻会发现,曾经用力追求的不过是另一边自己唾弃的。什么是最重要,陪伴和爱。我们一味追求”财富与自由”,却没了陪伴孩子的时间,爱的自由去了哪里。

第四节/利己主义

“不要那么勇敢,要是你害怕,那就害怕好了,害怕的人才会活下来。”

“我”回忆成长过程中的利己事件,利己主义者的,对自己有利的有帮助的才去做,成就了自己的成功。

“我讨厌“知足”和“足够”之类的字眼,你总是很容易就快乐起来,却根本意识不到这份乐观是一种多么大的福气。我尝试把你培养成心硬的人,你的心却变得很软很软”。
成年人承担课太多生活的不易,在好似懂得了很多大道理以及成功学后也越发地难以快乐。

第五节/你快乐吗?

默默地给自己算了一笔账:我一生中做成了哪些事、留下了哪些东西。只有那些软弱的家伙,才会看着我这样的人,指指点点地评论说:“他很有钱,可是他快乐吗?”

“我”是成功人士,取得了地位。但也因为忙碌而错失了家人孩子的陪伴,甚至有意破坏孩子的快乐来培养孩子的成熟和成人世界的存活技能。

第六节/一生换一生

承认自己并非你所以为的那种人,称得上是一种相当可怕的经历。

“你死了也没用,为了给小女孩换来活下去的名额,要把另一个活人存在于世的记录抹去,所以,假如你甘愿献出生命,我必须彻底清除你曾经活过的痕迹,所以你根本不会死,因为你从来不曾存在过,从来没有降生到这个世界。”

被遗忘才是消失的最后时刻,抹去生存几十年的印记,这种取舍,往往比生命本身更难。

“一旦失去了孩子对你的关注,你就永远不会重新获得它。”你妈妈曾经这样告诉我,“他们不再会像过去那样仅仅出于礼貌而听你讲话,那个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但当时空颠倒,你没有因为忽视孩子的爱而失去关注,无论你怎样,我都爱你——这就是小孩子的爱。小孩子是没有心机的小精灵,无论他怎样东想西想,他们的爱永不变质。不改变。而这,也是公平。
一个觉得自己不够好的父亲,是最好的父亲。

“那座你我都熟悉的城市,剪影有着家的轮廓,在这最后的时刻,它终于同时属于我们两个人了。
对我来说,这已经足够好了。”

人最后的满足,最终还是来自家人带来的宽慰和内心深处无憾的踏实。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阅读篇:《时间的礼物》解读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