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读书越多,越不会被外在环境所困扰,越不会被寂寞孤独这样的东西所折服,因为书籍逐渐在内心建造了一个完全独立于外界力量的王国。”
这是新东方联合创始人王强在北大演讲时所说,我每每想起,每每共情;屡屡默念,屡屡振奋。
而去深入了解王先生的求学经历,则更让人心向往之。
1978年还在内蒙上高中,王强遇到了国内一流的老师——那些被打成右派支边的知识分子,他无疑是幸运的。
历史老师毕业于南京大学,讲解任何事件都要放置一个更大的范围来看。中国五四运动时,亚洲在做什么,欧洲又怎么了,全世界有何事发生?
通过中国连通世界,他让学生明白,中国历史放置世界历史框架后方能被读懂。
老师平生所学了然于胸,书没打开张口即来,学生们听得如痴如醉。在他的引导下,王强从《左传》开始学习,兴致盎然。
窗外数九寒天,教室里却尽是这位老师带来的历史温度。
后来,擅长写作的王强决定放弃报考北大中文系,改为英文系,也离不开历史老师的建议:
“你将来要跑赢北大中文系的其他同学,只需要比他们多学一门语言——英文。”
其实,彼时王强的英文已经不弱,因为他还有一位率性而为的英文老师。
第一次上课,看到王强眼睛一直盯着自己不放,两耳竖起像狼犬一般,他直接把这个孩子带到办公室:“你以后不要上我的课了”,简单粗暴。
王强一时不知所措,老师继续说:“因为我是学俄语出身,教不了正经的英语……但我可以帮助你。”
他翻出几年前从废品站搜集到的东西,一个断了角的黑色唱盘,和一本旧书——罕见的一套BBC教材。
“学英语,你要跟这个学。”
自此每天放学后,校园广播间,一台学校唯一的手摇唱机,老师一边摇,王强一边跟读。
那本经典的纸质教材,王强每背熟一页,老师就撕掉一页毫不可惜。最后它只剩下封皮,老师喜不自禁:“你可以毕业了。”
王强突然意识到,他虽离开了满是单词、句子的课本,但这些东西脑海里全有。堪称性情中人的老师,已把一流的英文教材,引入到王强的灵魂之中。
还有教古典文学的老师,叫王传真,王强至今记得。他嘱咐学生去新华书店买《古文观止》,而且非中华书局第一版不要。
“你们要听懂我的课,这个假期必须做一件事”。他拿出一叠油印出来的古文,隐去全部标点,要求王强他们按照自己理解,重新配上。
王强回到家中翻箱倒柜,仅靠爷爷留下的一本《辞海》,心一横开始“啃”,只为能听到王老师的讲解。
假期结束,王老师看完王强作业说道:“标点全错了。但你全标了,就凭这番努力,孺子可教也!”
那么《古文观止》,这本在王强求学经历中重要的书,究竟为何物?
追溯清康熙年间,浙江绍兴有叔侄二人吴楚材和吴调侯,打算在家乡教书授学,却苦于没有合适教材。于是从东周至元明文化典籍中,收录经典文章222篇,汇集成书。
命名《古文观止》,因为自信学习国文这是最佳读本,其它不用考虑,是为“观止”。
它也让我很有感触,家中毕竟有一申怡精讲版,孩子在读,大人也在读。
大哥买回来时,扉页上申怡老师的寄语“学习母语的程度,决定了你一生思考的深度”,最先吸引到我。
而接下来书中“因声求气”的倡导,近一步亢奋到人。闺女刚升入初中,如何学好日益增多的文言文,的确是个问题。
如果让孩子试着想象作者的状态,尽可能去模仿与之相近。然后大声、反复诵读,推敲和拿捏感觉,能不能通过感受古文的节奏,慢慢把握到作品精神呢?
不得不说,这才是学习的精髓。
《古文观止》所涉名篇,申怡老师并没有全部拿来。可仅仅精选的102篇里,苏轼的文章就贡献了惊人的13篇:《留侯论》、《贾谊论》、《晁错论》、《六国论》、《石钟山记》、《赤壁赋》等等。
我时常给闺女说,在中国古代文坛苏轼真为一个“恐怖”的存在……
无论是《左传》、BBC原版教材,还是《古文观止》,都是王强所遇一流老师的力主推荐。
他们在引领王强进入一个更为深刻和宽广世界的同时,也让他逐渐明白:
读书,要读那些真正经过时间考验而不被淘汰的东西。你要相信一代又一代人共同的选择,而不是当下所谓市场的选择。
图片
北方的天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