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作者:朱新冰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 (唐)李白
印象西域之一:远古与雄浑的记忆
展开中国地图,在祖国的雄鸡版图的辽阔的尾部,有着166万平方公里壮美的国土,那就是我们美丽的新疆。从古至今,各民族中华儿女在那里繁衍生息,一朝朝、一代代,用鲜血和生命护卫着祖国的西北边陲。
天山,作为新疆人民的精神象征,自西向东横贯而卧,莽莽苍苍迤逦数千里,将辽阔的新疆分隔为南疆和北疆。早在中学时代,我们就在课本里学习过作家碧野先生的散文《天山景物记》,天山美景就已映刻在脑海里。那苍茫的峰峦叠翠,悠远的蓝天白云,将远古诗情画意的田园牧歌和金戈铁马的刀光剑影镌刻在千年不化的冰川雪峰之中。
最南部有莽莽昆仑山,催生出滚滚黄沙的塔克拉玛干,也孕育了名扬天下的和田美玉和取之不尽的油气资源。置身于戈壁荒滩的雅丹地貌,倘佯在沙漠之中的楼兰古城,在寂静与空灵之中,仿佛能够听到来自天籁的众神的启示:日出东方,佑我中华。
最北端的巍巍阿尔泰山,则是上苍赐给中华民族的一座金山。当地民谣称:阿山七十二条沟,沟沟有黄金。事实上新疆黄金产量能够占到全国总产量的相当比重,而多种稀有矿藏则位居全国乃至世界首位。
当我们走近唐代西域都护府遗址—北庭故城,厚重而又悲壮的历史便向我们迎面走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我们仿佛看见陕甘总督左宗棠率大军抬棺西进,旌旗猎猎、马蹄声声;战鼓隆隆、铁流滚滚。西征将士一路西行,一路遍植杨柳,那誓与沙俄血战到底的气概,迫使沙俄退还侵占的伊犁九城。直到今天,遍布全疆各地的古柳树还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左公柳”。
从镌刻着历史血痕的冰山雪岭,到记忆着沧海桑田的大漠春秋,终于迎来了新世纪灿烂的曙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唐)王维
印象西域之二:苍凉与寂寞的乐章
辽阔的西域大地,戈壁与荒漠并存;绿洲与高山共荣。在人迹罕至的高山峡谷,在生命禁区的茫茫沙海,到处充满了苍凉与寂寞。因为苍凉,所以残留着混沌未开的远古洪荒;因为寂寞,所以守望着鹰击长空的无敌无畏。然而,历史注定要将这片土地用来书写龙的传人在新世纪的绚丽华章。
从吐哈盆地到塔克拉玛干沙漠,从克拉玛依到准格尔东部戈壁,到处石油奔流;林立的井架,编织出共和国西部最美丽的黎明和黄昏;在西气东输的起点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一条巨龙蜿蜒东去数千里,跨黄河、过长江,直抵东海之滨的国际大都市—上海,为共和国的心脏地区输送着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戈壁黄沙湮灭了多少千古风流,冰雪严寒凝固了无数热血忠魂。冥冥之中,我看见民族英雄林则徐贬谪新疆时,满怀一腔报国忠诚带领伊犁各族人民兴修水利,把伊犁谷地变成了丰饶的塞外江南;我看见锡伯族人民为了屯垦戍边,全民族历时两年从故土沈阳西迁新疆伊犁,为巩固边疆和建设边疆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我看见蒙古族土尔扈特部落为了回归祖国,在民族英雄渥巴锡汗的带领下,从伏尔加河畔启程,与围追堵截的沙俄哥萨克骑兵浴血奋战,向着太阳升起的故乡回归,在付出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后,终于回到魂牵梦萦的祖国大地,回到巴音郭愣大草原,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首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壮丽诗篇,在广袤的西北边陲书写着中华儿女血染的风采。
往事如烟,岁月如歌。新世纪的西域大地,已不再寂寞与荒凉,崛起在戈壁绿洲的座座新城,镶嵌在大漠深处的片片绿洲,到处充满着勃勃生机,天山儿女用忠诚和汗水,续写着中华民族的不老传奇。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燕声
—— (唐)杜甫
印象西域之三:血肉与灵魂的交融
一九五零年,著名国民党爱国将领陶侍岳将军携国民党新疆省主席包尔汉通电起义,宣布脱离蒋家王朝,率十万起义官兵投向人民的怀抱,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二军、六军在王震将军的率领下日夜兼程进军新疆。一九五四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暨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宣告成立。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批热血青年,响应党和政府的召唤,从上海、从天津、从江南、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奔赴新疆,一手拿镐,一手拿枪,屯垦戍边,保卫祖国。为边疆的繁荣稳定和发展壮大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历史将永远铭记他们为中华民族做出的卓越功勋。
在我国最大的内陆河塔里木河两岸,曾经是荒草丛生,野兽横行的万古荒原,开进来了前身是八路军三五九旅的英雄部队-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第一代兵团人在缺少机械化农机具的情况下,发扬抗战时期的南泥湾精神,用血肉之躯,在茫茫荒原上开垦出良田万顷,奠定了新疆现代工农业建设的基础,为此,数以万计的上海知青将宝贵的青春年华留在了祖国西北边陲的亘古荒原。同样,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在塔里木河两岸;在玛纳斯荒原;在伊犁河畔,座座戈壁新城拔地而起,古老的西域大地,从此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今天,塔河两岸,天山南北,星罗棋布的国营农牧团场,为新疆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兵团人永远站在维护民族团结,反击民族分裂势力斗争的最前沿。在严酷的反分裂、反恐怖的斗争中,新疆各族人民用鲜血和生命维护了国家的安全。
在新疆,各民族兄弟血脉相连,荣辱与共,共同保卫着祖国的边疆,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唐)王勃
印象西域之四:阅尽人间再见夕阳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的爷爷奶奶响应祖国的号召,携四个儿女从富饶美丽的江南水乡来到西北边陲的伊犁河畔,成为了一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的军垦战士之家。
因为父母工作繁忙,所以我的童年时代是在爷爷奶奶身边度过的。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留下的是一双老人慈爱的眼神和劳碌的身影,为了肩负的责任,他们任劳任怨地辛勤工作,对于江南故土的强烈思念化作了终身未改的浓浓乡音。现在,他们已经埋骨天山,魂归故里。作为百万军垦战士中的一员,他们无愧于祖国和民族,用自己的一生,实践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铁血誓言。
童年的记忆,还有迎风摇曳的马兰花和傍晚火红的满天飞霞,门前不远处那碧波荡漾的无名河流和河边浓密而又高大的芦苇荡,伴我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在长达数十年的边疆生涯中,父母给了我生命,他们用岁月的年轮,为我们开拓出人生的道路,他们用心血的浇灌,为我们点亮了智慧的明灯。饱经风霜而又刻满皱纹的脸庞,是我心中最壮丽的丰碑;虽然母亲已然鬓染霜华,可留在记忆中的母亲,依然长发迎空,秀美无双。
周岁时的一场大病,使母亲萌发了将我培养成为一名医生的信念,不断的对我循循善诱,并为此努力近十年。几度风雨,几度春秋,辛勤的耕耘,终于换来了母亲的梦圆,十八年后,我如愿考入了新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我至今清楚地记得,手捧鲜红大字印刷的入学通知书,父母亲欣慰的欢颜和无尽的喜悦。
烽烟何处是,几度夕阳红。滚滚红尘,数十年征途的人生起伏;悠悠碧空,几十载人间的苦辣酸甜。斗转星移,物是人非,回望走过的道路,反思曾经的理想,年少时的万丈豪情已经化作了今天的沉稳豁达。为了母亲的微笑,我们筚路蓝缕,矢志不移;为了心中的信念,我们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唐)孟郊
印象西域之五:从母亲河到母亲河
在新疆西部的伊犁河谷,有一条新疆境内流量最大的河流,那就是伊犁人民的母亲河-伊犁河。它发源于莽莽西天山的冰峰雪岭,浩浩荡荡,滚滚西去,出境后注入中亚地区最大的淡水湖-巴尔喀什湖。
在伊犁河的北岸,坐落着一个美丽的白杨之城-伊宁市。在清代,管辖全新疆的最高行政机构:伊犁将军府就坐落于市区西北30公里处的惠远古城。现在,作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府的伊宁市,处处洋溢着现代化的勃勃生机。
六十年代,我就出生于伊犁河畔的小城伊宁市。伊犁河水滋润了我,伊犁大地养育了我,十八个春夏秋冬,十八载黄昏黎明,留下了我多少的童年幻想,也送走了我的少年时代。秋水长天,潮起朝落,道不尽我对故乡的眷恋;四十年风尘岁月,八千里漫漫长路,写满了我对母亲河的怀念。
后来,我历经两度“黑色七月”的考练,从千军万马中挤过了独木桥,前往千里之外的乌鲁木齐读大学,离开了水草丰茂的塞外江南,离开了我的母亲河。再后来,为了心中的理想,历尽千辛万苦前往海外工作和学习。
青春无悔,叶落归根。多年以后,我们回到了祖国,来到了渤海之滨的历史文化名城-天津,作为新天津人,我们同样热爱津门儿女的母亲河-海河。海河两岸的沃土,培育了博大精深的津沽文化;静静流淌的海河水,记载着津门故里的沧桑变迁。
从母亲河到母亲河,是为了创造自己庄严的人生;从伊犁河畔到海河两岸,是为了书写自己精彩的历史。忆往昔峥嵘岁月,我们无怨无悔;回报祖国和民族,是我们永恒不变的追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009.8

本期编辑:郭静

作者简介:朱新冰,男,兵团二代,小学、初中、高中均毕业于农四师子女学校(新疆伊宁市十中)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