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是我们的骨骼

下周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鲁迅的文章了。

巧得很,今天早晨坐下来,正好在商务印书馆的“读书名家”系列里读到他。黄子平先生在《少时读鲁》一文里说,鲁迅的书是“乱世”之书,哀而怨,怨以怒,猫头鹰一般发出“真的恶声”。

有一段时间,我也曾经怀疑,儿子与时代不相融的格调是否就是小时候读了太多鲁迅的缘故。正因此,中国历代禁毁书目中,鲁迅原就有份。然而,在周围都义正严词讲好话的年代,孩子们无论如何都该读读说真话的书。

作家陈村说,他在鲁迅的书里可以呼吸。鲁迅的语言异常冷峭,然而冷峭中仍有温热。这温热是他的呐喊,对自由的呐喊,对人性的呐喊,对赤诚的呐喊。正是他对人间有“大爱”,才甘愿冒时代之大不韪,扰其清梦吧。

鲁迅先生说,走“人生”的长途,最易遇到两大难关:歧路与穷途。传说墨翟和阮籍,恸哭而返。而先生不哭也不返,他选择“还是跨进去,在刺丛中姑且走走”。要知道,中国多暗箭,挺身而出在荆棘丛中走走,是很容易碰壁和受伤的。

宁愿“碰壁”,也要走走,其中的勇气今天几人有,所以何其难得。

现在的孩子常常“富足地迷茫着”“空虚地迷茫着”,他们能读懂鲁迅的“暗夜之书”吗?

先生在《野草.墓碣文》中说,“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我又从客厅的书架上,取出《鲁迅全集》的第一卷,重新翻开来读。

“我想着我将用什么方法求乞:发声,用怎样声调?装哑,用怎样手势?……”——《求乞者》

我们还是各自走路吗?

“我将用无所为和沉默求乞。”

“我至少将得到虚无。”

“微风起来,四面都是灰土。”

灰土,灰土,……

………

灰土……

四面灰土的世界,谁都得不到布施,得不到布施的心;但我们至少可以抛弃自居于布施之上的优越与怜悯。

“希望,希望,用这希望的盾,抗拒那空虚中的暗夜袭来,虽然盾后面也依然是空虚中的暗夜。然而就是如此,陆续地耗尽了我的青春。”——《希望》

我们岂不知青春已逝,但以为身外的青春固在:星,月光,暗中的花,猫头鹰的不祥之言,笑的渺茫,爱的翔舞……虽然是悲凉缥缈的青春,然而究竟是青春。

谁能肯定自己,没有活在鲁迅笔下的暗夜世界之中呢?

沉下来,在安静的时候里读几篇鲁迅的文章,就是星和月光,就是爱的不渺茫。《风筝》《雪》《好的故事》《狗的驳诘》这些散文,孩子们还是可以看看的。每日一篇,那久经诀别的沉静会在心的天空荡漾。

“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好的故事》

我放下书,目光落在键盘上——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窗外冬日的暖阳。我们总记得见过这一篇篇好的故事,哪怕在昏沉的夜……如今,能细细地通读《鲁迅全集》的,还有几人呢?

不管怎样,从“中国现代文学精粹”里抽去鲁迅,还是万万不可的。就像《唐贤三味集》不能少了王、孟的“清幽淡雅”,不能少了李白的“飘逸古调”,也不能缺了杜甫的“沉郁顿挫”。

鲁迅是我们的骨骼,几十亿的破骨细胞和造骨细胞合作,为我们的骨骼推陈出新。骨骼,是壮观的生命之流,可靠地支撑着我们的文化。那么,和孩子们一起读鲁迅,也确实是教学生涯中的一件幸事。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鲁迅是我们的骨骼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