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叶圣陶先生的仰望与断想

一直想着整理《叶圣陶教育名篇》中与阅读相关的内容。

《叶圣陶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11月第1版,印数1-6000册,印张9,字数200千,定价17.8元。

我觉得,叶圣陶所处的时代是教育的“轴心时代”。他所产生的思考,是教育潜力的苏醒和对轴心期潜力的回归,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精神动力。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遇到了无数启迪性的文字。

01关于书的选择

仓库里藏着的东西不一定完全是好的,也有霉的、烂的、不合用的。你如果随便取一部分,说不定恰正取了霉的、烂的、不合用的,那就于你毫无益处。所以跑进仓库得注意拣选,非取那最合用的东西不可。

拣选那正确的、当前合用的书来读,那才“开卷有益”。

——《书,读书》P.117

02读书顶要紧的事情

读书顶要紧的事情,是把书中的经验化身自身的经验。随时能够“化”,那才是“开卷有益”的极致。

——《书,读书》P.118

03阅读的自由与平等

把学生的思想范围在狭小的圈子里,教他们像号子里的囚犯一样,听不见远处的风声唱着什么曲调,看不见四周的花木显着什么颜色。这样的寂寞和焦躁是会逼得人发疯的。

教师和学生,无论如何不应该对立起来。教师不是专制政治下的爪牙,学生不是被压迫的民众。教师和学生是朋友,在经验和知识上,彼此虽有深浅广狭的差别,在精神上却是亲密体贴的朋友。

——《给予学生阅读的自由》P.120

04阅读与写作

阅读必须认真,先求认真,次求迅速,这是极重要的基本训练。要在阅读课中训练好。

阅读习惯不良,一定会影响到表达。就是说,写作能力不容易提高。因此,必须好好教阅读课。

总而言之,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老师改作文是够辛苦的。几十本,一本一本改,可是劳而少功。要求本本精批细改,事实上是做不到的。与其事后辛劳,不如事前多做准备。

平时不放松口头表达的训练,多注意指导阅读,钻到学生心里出题目,出了题目做一些必要的启发,诸如此类,都是事前准备。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P.209-210

05读书是路径,受教育是无限的远方

受教育是上学的全部意义和整个目的,读书是受教育的一种手段。

受教育的意义和目的是做人。想到“做”字,就知道光记住些什么是远远不够的。必得把某些精要的东西化为自身的血肉,养成永久的习惯,终身以之,永远实践,这才对做人真有用处。

学生读课本并非目的,真能懂得事物,真能明白道理,真能实践行为,才是目的。这三个“真能”极为重要。学生果真“真能”了,才是真正受到了教育。

要使学生“真能”实践好行为,有没有直观的门径呢?有。其一,教师以身作则,事事处处为人师表,这就是学生最亲切的直观。其二,让学生多接近各方面的先进模范人物,也是极为有益的直观。

——《读书和受教育》P.75-78

06往深里读

任何知识都是这样的,仅仅浮在面上,猎涉一点儿概要,是没有多大用处的;越是往深里往广里去研求,越是容易豁然贯通,化为有用的经验。而课外读物,正是引导你往深里广里去研求的路径。

对一个中学生来说,有两种习惯是必须养成的。一是自己学习的习惯,一是随时阅读的习惯。

随时阅读的习惯,不是读几本教科书和讲义能够养成的。不待别人的指定,能随时阅读自己所需要的书,能随时阅读内容丰富体裁各异的书,这才是真正的随时阅读。

——《中学生课外读物的商讨》P.85-87

07阅读力与国力

所谓国力,不限于有形的经济力量、军事力量等,一般民众的精神和智慧也占着重要的成分;普遍的不读书,民众的精神如何能振奋起来?智慧如何能得到发展?

每天阅读,持之以恒,时间少一点儿倒不妨事。

——P.89

08不要跑马

无论什么书,都不能让眼光像跑马似的溜过就算,一定要集中心思,把注意力放在书上。这是第一。

第二,一口气直往下读,不如每读一段,稍稍停一停,回过头去想一想这一段主要说了些什么。停下来想一想,就像咀嚼一个样,才能辨出真的滋味来。

第三,想到了什么,不妨随时提起笔把它记下来,这就是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是督促自己认真阅读的一个好办法。

——P.95

09书籍是宾

实际事物是主,书籍是宾。

书籍的权威不超出实际事物之上。

书籍是非用不可的,但是只宜于用来帮助思考,而不应该当作绝对的不可思议的结论。

倘使儿童一进学校,就把他们关闭在教室里,只让他们诵习书籍,他们的生活境遇可以说骤然改变了。生物的境遇改变了,能渐渐变化以求适应;儿童的境遇骤然改变,他们也会渐渐改变生活,适应那新的境遇。但是这种适应和深谷里的鱼变为盲鱼一样,是一种消极的倾向。他们把活动的心性和丰富的兴趣,白白地葬送在教室和书籍里头了。

——P.25

教育是事关灵魂的事业。

仰望叶圣陶先生的背影,深感他在百年前对教育的忧虑。

百年后的今天,我自己也在教育的泥潭里越陷越深。每当徘徊、无力、犹豫、消极之时,越觉得需要展开与大师们的对话。叶圣陶先生的文字那么朴素,文章深处所蕴藏的“气息”那么平凡。但,或许那平凡和朴素正是现在的教育一直缺失的东西。

我们遗憾,所以孜孜以求。

我常想,在那不平静的时代,为什么会赫然屹立着一群心如止水、淡泊名利的教育人、读书人?比如叶圣陶、夏丏尊、蔡元培、朱自清……他们在沉思,在酝酿,在创造,在传递。

我读到一扇窗。

一扇又一扇窗。

我读到教育的归属地。然而,我们在零丁洋中伶仃太久了。其实,教育和生活一样,应该只要平凡,只要真实。

我读到深深的感悟:教育不该是灵光乍现的舞台镁光,而应是横跨天空的永久恒光。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关于叶圣陶先生的仰望与断想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