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人如吾两人耳 -《记承天寺夜游》读书笔记

早晨,和孩子们朗读了《新母语》戌集中的《记承天寺夜游》。三五遍以后,已有孩子基本能背诵。

元丰六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已经四年。但当“月色入户”时,他仍能“欣然起行”。虽“无与为乐者”,幸有承天寺张怀民。怀民偏偏也因月而未寝,两人“相与步于中庭”,多么美好的“相与”!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夜夜有月,夜夜无月。唯有心似“积水空明”,才能心有满月,从而看见天上月、水中月、心中月。

语文课下,借了陈乐萱小朋友的手抄“心情日历本”,一页一页地翻来,感慨甚多。

其中,有几则随笔深深打动我。

2021年10月11日 观云有感

今日的云,是那么轻柔,那么绚丽,衬得天空也非比寻常——从东向西望去,天蓝、水蓝、松石绿再到桃粉色,看得我呆住了。这种境界里,世界上的所有烦恼都可以抛开吧!

走廊上的人都定住了脚步,仰望天空,这一刻,是多么和谐啊。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忧愁烦恼,心中的纯真得以释放。

这种感觉,真好。

【我与你说】亲爱的孩子,当你开始仰望天空时,不仅能遇见多姿的云,更能遇见辽阔的心。所以,为你开心,也为云间的相遇而欣慰。

2021年10月28日 听课有感

今天很专注地听老师讲了“聴”。“聴”,右下方有“一心”,寓意是“听”要一心一意,深有感触。

万物皆有灵,万物皆有声。要用心去听世界,听花的细语,品叶的声音,也需问问自己的内心,它在说什么?

“感于物而动。”

【我与你说】谢谢你记得“聴”,谢谢你“感于物而动”,谢谢你记得我说过的话,谢谢你问问自己的心,谢谢你自然流淌的文字。

“感”是心在深处,也是生命里不可缺的“盐”。这个字的秘密,你发现了吗?

2021年11月11日 为什么没有“0”日呢?

今天,是“光棍节”,可天上的云,却丝毫不孤单。

太阳照常升起,鸟儿照常南飞,一切都一如既往。“11月11日”,这四个“1”,代表了一切从“一”。那么,为什么没有“0”日呢?或许是人类不行从一无所有出发吧。

每个人,都有些属于自己的什么东西,或是思想,又或是灵魂。总之,肯定有点什么。

【我与你说】亲爱的乐萱,你的“0”日设想让我耳目一新。这个世上,还有谁会想到这个问题呢?或许你是第一个。

“1”是归拢,合一;“0”是放空,再注满。其实,他们两个小家伙都很可爱,不是吗?那么,设一个你的“0”日也不错,这真是了不起的创意。比如明天,农历十月十五月满的时候,就是属于你的“0”日。

2021年11月16日 停顿

每次作文课,我都是文思如泉涌。可是今天,却迟迟不敢动笔。

一支钢笔,拿起,又放下。一个想法,创造,又磨灭。我怎么会这样呢?明明之前都是构思好了的,时间、地点、人物,又统统推翻了。我问自己,哪点不满意?就是不清楚,脑中只有两个迷雾中的人影。慢慢地、渐渐地,雾淡了,散了。原来是一只小渔船上,站着一大一小两个少年,稍大的那个,手握鱼叉,叉子上有一条金色的大鱼,很大很大,大得无法形容。嗯,就像一条小船。

突然,我的笔好像流畅了许多,便抓紧时间,埋头苦干。

【我对你说】我一直相信你“笔尖”里的力量。所以,有犹豫、有退守、有思考、有反复,都再正常不过。你心中的小舟,小舟上的少年,多么具有中国画的审美。这韵味,恰是母语的韵味,也是你文字里的韵味。

再回到苏轼的“积水空明”,无不由“你”及“我”,合物与人。翻过来又卷过去,相依相偎的意象构成内心的一圈圈螺纹,其间呼应自己的一万种心情,最后上升到笔尖的流淌。

最令我感动的是,乐萱小姑娘写下的多则随笔,从未有人要求。当文字从感觉出发,由内心而生,就凝成了笔尖的诗。音乐有声,绘画有形,文字有心,何不成为苏轼所说的“闲人如吾两人耳”?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闲人如吾两人耳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