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今日天空,尽显清澈和蔚蓝。大朵大朵的白云自在地飘浮着,如童话故事里的插图。

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英】罗伯特.戴博德著,陈赢 译,2020年8月第1版,2021年7月第22次印刷,天津人民出版社。11个月里,重印22次,可见此书不一般样的魅力。

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我读到的最好玩、最有趣、最富故事性、最有启发性的心理学书籍。我们都是蛤蟆先生,蛤蟆先生就是人生的前情。

本书的人物设定来自《柳林风声》,蛤蟆先生本热情时尚而爱冒险,惹过麻烦、出过笑话,现在他陷入抑郁,不能自拔。絮叨的河鼠、体贴的鼹鼠和智慧威严的獾,决定带他接受苍鹭的心理治疗。

故事就此展开。那么,苍鹭先生教会我们什么?

00

苍鹭依然不语,只把一盒面巾纸推倒了蛤蟆这里。良久,蛤蟆的抽泣渐渐平息,他深吸一口气,感觉好了一点儿。

接着,苍鹭开口了。

苍鹭起初不语,保持适时的沉默。他告诉我们,对方首先需要的是感受认同。

01

苍鹭先生首先告诉蛤蟆先生,心理咨询向来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咨询师和来访者都得处于自愿,而不是为了取悦朋友而来。只有当蛤蟆成为主动的参与者,才可以有真正的合作。

是的,咨询不是坐等受教。正如学习不是坐等受教一样。

02

你感觉怎么样?

苍鹭先生教我们如何描述内心的状态。假设有一种“情绪温度计”,有10个刻度,最低为1,代表你非常糟糕,可能还有自杀的想法;中间是5,代表还不算太糟;最高为10,表示非常愉悦。

“你觉得自己处在1到10的哪个位置?”这句话,让我们也常常问问自己和孩子。

03

当一个人处在“儿童自我状态”时,他的行为和感受会像一个孩子。但,这不同于“幼稚”,而是“像孩子一样”。

“儿童自我状态”,由我们童年残留的遗迹搭建而成,包含我们小时候体验过的所有情感。

04

蛤蟆发现,这辈子还从来没有人对他全神贯注过。至于我们有没有这样对待过别人,也得打个问号。

所以,全神贯注最打动人。

05

老师用讲解模式,而咨询师用倾听模式。

某些情感是与生俱来的,就好像红黄蓝三原色,对所有婴儿来说都是类似的。然而,个体在发展,我们的情绪和反应越来越个人化,好似几种原色混合在一起变出的各式各样微妙的色调和色差。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色调。

06

儿童的基本情感:

快乐和深情

愤怒

悲伤

恐惧

所有这些情感加在一起,就构成了“自然型儿童”。这是整个“儿童自我状态”的重要组成。

童年所体会到的最强烈的情绪,不可避免地变成我们成年后经常有的感受。父母,不该是仁慈的独裁者;孩子,也不愿成为幸福的俘虏。

07

蛤蟆,理解你的童年就是理解你自己的关键线索。

弗洛伊德说,本我所在,自我相依。

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自己,就需要跟自己的情绪做联结,并理解这些情绪。如果否认它们,不论是无视还是压抑,结果都像是做了截肢,就如身体的重要部位被切掉了一样。

情绪是生命的核心。

08

这种悲伤深深感染了苍鹭,他静静坐着,努力走进蛤蟆的回忆。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最大程度的感同身受,便是所谓的“共情”。蛤蟆也感觉到了,这无声的支持和理解带给他直击灵魂的力量。

09

儿童如果释放愤怒?

叛逆——撒泼——怄气——任性——郁闷——拖延——厌烦——退缩。

这些行为,是从童年发展而来的防御机制,由强及弱。

但是,越是能帮助你深入自我的概念,也越容易引发激烈的阻抗。因为它们打破了我们的心理平衡。

10

“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苍鹭答道。

我们会惩罚自己,包括折磨自己。即便对自己轻判,谴责和惩罚也可能伴随一生,变成无期徒刑。

蛤蟆,你能开始爱自己吗?

11

当你处在“父母状态”时,基本上你不是在挑剔就是在教育别人。

教堂的钟指向两点五十分,是否还有蜜糖伴下午茶?

蛤蟆认定,所谓活得真实,就是真诚地回应当下的需求,让真实的自我摆脱过去经历的束缚,在自由中成为真正的自己。

12

“苍鹭先生,你当然教了我很多,对我非常有帮助,但你从没给过我答案。现在我明白了,你其实总在引导我回答自己的问题,引导我进入“成人状态”。”蛤蟆回答。

咨询过程里,蛤蟆从依赖变成了对抗依赖,然后最终走入独立的状态。独立性隐含了做自己的自豪感。

13

苍鹭停了一下,然后平静地问:“可是情感智力,也就是情商的世界如何呢?我们对此了解多少?”

情商和理解别人有关。一个高情商的人能辨识他人的感受,能回应对方的情感,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牛津智者众多,堪称知识渊博。若要比试聪明才华,不抵蛤蟆一半之多!

14

感谢亲爱的小兰,推荐了这本小书。

“你认为我会好起来吗?”

“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了。”愿她遇上自己的苍鹭先生,成为一只明亮、帅气的幸福蛤蟆。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