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许渊冲:永远的西南联大》 -德莱顿的《一切为了爱情》

这两日多梦,心神不宁。一是因为河南暴雨,二是因为小墨身在南京。上午,勉强读许渊冲《永远的西南联大》82页。

书中提及他的第一本译著是德莱顿的《一切为了爱情》。我便想把这本书淘来。

午后小憩,又开始做梦。梦在书中,书也在梦中。梦里不知是梦,一幕一幕,揪心。

醒来,继续读书。

希望书声淹没河南的雨声。

书中《序曲》,许渊冲记起吴宓老师。吴宓认为,文学高于生活,因为文学是浓缩的生活,哲学是汽化的生活,诗歌是液化的生活,小说是生活的固体化,戏剧则是生活的爆炸化。

深以为然。

我想,文学是生活的凝练,哲学是思绪的蒸腾,诗歌是情感的流淌,小说是生活的塑造,戏剧则是典型而突出的生活。它们无不高于生活,无不是生活中聚拢的光束,不会因为多照耀几个人而减少自身的光辉。

第一卷《远行》,是出发,也是预见。

我只喜欢一个人走自己的路:在南昌,在永泰,在黄昏,在月夜,我都有我爱走的路。如果能把我路上的脚印、河畔的影子,都描绘下来,那对于我是多美丽的回忆呵!

清江水天笺,白雁云烟字。

那清江之滨的永泰镇,是许渊冲先生离开的地方。但那青天碧波是他青春的留言簿;那白云烟霞是他青春的字迹。尽管年少,他已选择并决定一个人走自己的路。无论过去、现在、将来,他都一直坚定地走自己的路。

父亲培养了许渊冲对秩序的爱好,这是“礼”的教育;母亲生前爱好图画,给他的则是对“美”的沿袭,这是“乐”的教育。所以,母亲影响了他译诗的“音美”,父亲则影响他译诗的“形美”。

也正因此,我对 “礼乐之治”有了崭新的认识。

冯友兰说,“礼”是模仿自然界外在的秩序,“乐”是模仿自然界内在的和谐。如果说,“礼”是善的外化,“乐”就是美的外化。

正如《诗经》中的《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荇菜在春天发芽,恋人在春天生情;荇菜在夏天开花,恋人在夏天深爱;荇菜在秋天结果,恋人在秋天定情;荇菜在冬天待客,恋人在冬天成亲。

这就是“礼”,是自然界外在的秩序。

《关雎》中斑鸠鸣春,是春天的音乐;流水潺潺,是夏天的歌声;琴瑟友之,是秋天的节奏;钟鼓乐之,是冬天的情歌。

这就是“乐”,也是自然界内在的和谐。

原来,自然界外在的秩序和内在的和谐,一直在引导人思索和追寻“天人合一”的境界。

回到现实,河南的暴雨冲垮外在的秩序,不绝的疫情也影响内在的和谐。我们距离“天人合一”还很远很远。更令人担心的是,我们是否一直走在正确的路上?还是一直自以为正确?

许渊冲在1938年11月3日的日记中写道:

我不要太阳,除了严寒的冬晨;我也不要雨,除了一两阵小的,并且最好下在夏季的夜里。

愿天遂人愿。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读《许渊冲:永远的西南联大》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