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晓燕(云南)
一本好书,牵动着读者的思绪。一本好书,可以让颓废的心灵得到鼓励;让忧伤的心灵得到抚慰;让迷惘的心灵得到指引……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古人对阅读的情有独钟。
阅读能够荡涤浮躁,过滤出一股沁人心脾的灵新之气,形成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读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那种身处闹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深深地令我佩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多么美好的田园生活,我在书中仿佛找到了知音。书中的百样人生,千般姿态,使我舍弃空虚和浮躁,平静而坦然地度过每一个晨曦和黄昏。
书是我的朋友,陪伴我度过最快乐的时光,熬过最艰难的日子,指引我前进的方向。书,也是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钥匙。
其实阅读犹如登梯,每本书都是一级阶梯,每爬一级,就能武装人的头脑,使人变得聪明睿智。
阅读是一种习惯,一种愉悦,一种享受,一种境界。经常阅读,自有一股别致的“书香气息”,就像不会枯竭的水源、常开不败的鲜花。阅读是一辈子的事情,是一种没有终点的“自我教育”。所谓“活到老,学到老”。阅读,是生命的一种“马拉松”,是锲而不舍的长期追求,是量变到质变的不断飞跃与提升……说到底,阅读就是人生的一种修炼,修炼到家的,便可“得道成仙”;舍弃这种修炼,有可能“言语无味”。
你知道蜜蜂蛰了人飞走时因为小倒钩挂住皮肤而把内脏拉坏掉而死去吗?你知道令人恶心的苍蝇体内的抗癌物质,万分之一就能杀死所有的病菌吗?莎士比亚曾说,“生活里没有书,就好比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就好比鸟儿没有翅膀。”对,是阅读让我开阔了视野!
读书不只是识字明理,还赋予深刻的内涵,“腹有诗书气自华”,书籍,不单单只是文字的载体,更重要的,它承载了人类的感情,记录了人们的思想,定格了一切的记忆!
毛主席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唐朝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孔子读书破万卷,编写修订了《诗》《书》;司马迁读书破万卷,写成了《史记》留传千秋;李白读书破万卷,斗酒诗百篇;鲁迅读书破万卷,达到了“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境界。
确实,书是通往成功的大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古今中外多少名人的成功不就证明了这点吗?爱因斯坦酷爱读书,才上初中,已经自学到大学的微积分;“发明大王”爱迪生,一生发明了一千余样东西,但他只上过三个月学,便被老师以“低能儿”退学了,他开始发奋自学;拿破仑读了大量的军事书籍,为他以后叱诧欧洲打下了基础……人欲成才,务必开卷读书。正是因为开卷读书,他们成就非凡。
书,是寄托相思的载体。先秦词中“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寥寥数字就道破了思慕之情;“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字字珠玑又深情款款;“从前车马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淳朴的文字,表达出最真挚的感情,无聊的日子,遥远的距离,绵绵的思念,在文字的润色下犹如颗颗钻石般璀璨。
苦闷、彷徨时,给予我们希望和勇气,将慰藉缓缓注入干枯的心田,使我们汲取生存的力量和战斗的勇气,从而变得乐观豁达,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心灵也渐渐充实成熟。
我在书中,或泛舟西湖,随手采摘到生命启迪的莲子;或驾长车踏进苏杭,欣赏人间的天堂;或登临泰山,了解帝王封禅的缘由,体味“一览众山小”的胸襟。
读书,需要时间。时间在哪里?
它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双手里。你一松手,它就从指间溜走了。
选择读书,就选择了勤勉和奋斗,也就选择了希望与收获;
选择读书,就选择了纪律与约束,也就选择了理智与自由;
我爱阅读,因为阅读能够带来精神食粮、带来聪慧,使人修身养性。
以后,我的孩子牙牙学语时,我会教告诉他“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或许那个时候,他不懂这些是什么意思,可是渐渐地他长大后,这会成为他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走进浩瀚的书海,呼吸那淡淡书香,寻找人生的真善美,坐观尘世潮起潮落。
不论从事何种行业,只要我们经常阅读,便是一个有福之人。书香弥漫的人生岁月,能在有限的生命时间欣赏无限的生命美景,可使我们活得更加丰富与智慧、充实与从容,人生也因此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