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套路,我正在读的是庆山的《得未曾有》。庆山你不知道,安妮宝贝知道吗?换了新笔名。年轻时怕染上矫情的毛病,从来不看什么宝贝。这本新书是《南方航空》杂志上推荐的,就买回来了。
它其实是一部访问集,作者与四个人的对话。一个爱好自然的厨子。一个重归故里的摄影家。一个领悟独特的年轻僧人,高明过我的心理老师。一个岁过八旬的古琴师,历经变迁、心守一事。
略洋气吧。哪一个入了套路?假如说,我们活的上班下班、结婚生子,叫做“套路”的话。
慢着,人也要工作、结婚生子。是你太灰心。凡事不能看表面,你不能说结婚生子就是俗气。亲近自然是好的,我不提倡都去禅修、去归隐。最大的本领是活在世俗里,但尽量不被套路为难住:不是为了心安才忙忙碌碌,闲的时候也不紧张;买不买房、结不结婚,能有自己的决定;把工作做好,提不提拔,不要去想它。就很好了。讲得难听点,你以为你跑去种田、跑去皈依,就不俗气了吗?
他们不在套路里,不是因为他们不工作、不养孩子。但叫你不俗气,也是挺难的。
你跟他们不一样。你没有殷实的基础。(亦或者你从未怪罪过没有殷实的基础。)你缺少长久的兴趣。你自然也不露什么才气,才气是需要涵养的。
最要紧的是,上面那些,会贯通打磨出来一样东西,人的那个底气。无畏和无所求。(像我们懂点洋文的,就是不care…)为什么他们走得那样远?因为他们专心做喜欢的事。为什么他们的圈子大抵广阔?因为气场相似的人才成为朋友。他们自信,从不感到缺乏,所以也不依赖。不依赖物质、不依赖身份、不依赖下一代。他们也养孩子,但他们对孩子的期待和你是不同的。
他们不焦虑。他们专注于当下、活得踏实。他们人生里每一次的跳换、转机未必不艰辛,但都能够苦尽甘来到有滋有味,最起码,看上去无比的正确、高尚。事实是,那往往不在于路,不在于选择,甚至不在于时机,而在于人。否则他们的共性又在哪里呢?无非就是心不乱,不叫任何一片慌张的叶子蒙蔽了眼睛。说说容易,得道太难。我们老板曾酒后放言,四个字,游戏人生。说得容易哟。
书的封皮上看不到别的,也就四个字,还是安妮宝贝。出版商也算用心良苦。我们不能超脱,卖书是要挣钱的。还是套路。
ps: 还有点没讲,要得到无比正确与高尚的结果,起码要有一个无比正确与高尚的初衷。他们的另一处共同点在于,都是很美的人,做的都是很美的事。所以他们是鸡汤吗?不是。因为那已经是你不能效仿。
最后,
对于我来讲,比较有现实意义的是第三部分,与小僧人桑吉嘉措的对话。其他几个人,我在前文里说了,人生行进到这一步已经不能效仿。叫我不俗气,也是挺难。
所以艾玛你要效仿一位僧人?是去效仿一种思考方式。得空静下来,盘个坐,挺好。练习不骄傲、不执着,把心打开。
我们苦苦学佛法、读心理学,不如听个小和尚聊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