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是如何对待老师的

现在,抖音上流行一个文案

里面有两句诗

“春风桃李酒一杯

江湖夜雨十年灯”

很多人产生了共鸣

为之触动

这两句出自宋代词人黄庭坚的《寄黄几复》

全诗如下: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全诗抒发了对老友的思念之情,对老友的关心。

真切感人,尤其江湖夜雨最为高妙,宋代就有人赞赏佳句:“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尽言杯酒别又十年灯矣。同一机轴,此最高处。

黄庭坚一生宦海沉浮,没当过大官,却以诗词,书法,以及高贵的品行名传千古。他对侍母至孝,对朋友真诚,为官清廉,善待百姓,而他对恩师苏轼的尊重一生不改。

藏于台北故宫的荆州帖

黄庭坚是书法在拍卖会上拍出

几个亿的价格

黄庭坚的书法也是几个大博物院的藏品

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合称苏门四学士

有人把四学士加上陈师道、李廌

合称苏门六君子

这些人与苏轼是亦师亦友的关系,黄庭坚、秦观与苏轼的结识离不开一个中间人,孙觉。孙觉是苏轼的好友,也是秦观的老师,还是黄庭坚的岳父。

苏轼早名动天下,黄、秦等人还是默默无闻。有一次,孙觉把自己女婿的诗词给苏轼看,苏轼大为惊叹,黄庭坚得以投到苏轼门下。

乌台诗案之后,黄等人与苏一样被贬,但是,他并没反咬恩师,也没用落井下石来求富贵,而是与老师同进退。不以为苦。

黄庭坚对苏轼的仰慕之情终身未改,却也不盲目随从,不管是诗文还是书法,都自成一格。

宋人邵博《邵氏闻见后录》记了一件事:

鲁直晚年,悬东坡像于室中,每蚤作,衣冠荐香,肃揖甚敬。或以同时声实相上下为问,则离席惊避曰:“庭坚望东坡,门弟子耳,安敢失其序哉?”

鲁直是黄庭坚的字,鲁直先生即诗人黄庭坚。

这段文言文翻译过来:

黄鲁直晚年把苏东坡的画像挂在家中,每天早晨起来,穿好衣服戴正帽子点上香,很供敬地作揖施礼。有人认为苏黄二人的声望其实不相上下,黄鲁直惊慌地离开座位说:“庭坚对于东坡而言,不过是学生罢了,我怎么敢搞错师生的次序呢?”

这是一件小事,却可以看出黄庭坚的为人,以及他对于老师的态度。

当时苏轼已经去世,在江西(古之江西指包括江西,安徽以及江苏一部分的广大地区)黄庭坚的名声很大,有人把他与苏轼并列,黄庭坚坚辞不受——在他心里,恩师永远比自己高出一个段位。

1102年,苏轼去世第二年,黄庭坚与朋友游鄂城樊山,

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触景生情,悲从中来,

提笔写下名传千古的《松风阁诗帖》,

一句“东坡道人已沉泉”,其中苦涩几可突破千年

从黄庭坚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呢?

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是非常尊重 老师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这是中国人的传统。

晚年的钱学森

写了一张纸

记录对他影响最大的17人

除了父母

除了毛周聂等革命领袖

其余的都是他的老师

包括大名鼎鼎的冯卡门

写到这里,我就忍不住想骂人,这些年,老多的大学教师被自己的学生举报,丢了教职,丢了饭碗,师道尊严何在?自己的老师啊,即便其品行和学识不好,也不至于要亲手把他们打下地狱吧?

古人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确实过了,现代人没有必要这样迂腐,但总不至于视自己的老师为寇仇。

最近魔都一个职业学院的学生,把老师的讲话录成视频,掐头去尾,传之于网上,形成舆情,最终老师被开除。

当然,那个老师的讲话大体是错的,不妥的,但是,学生这种做法令人不齿,让人胆寒,偷录,剪辑,挑出一两句,这就是存心整人的做法。

真正的做法是,应该当场提出异议,亮明自己的观点,或者在课后,与老师私下交流看法,真理越辩越明。

这个学生的做法,我只能说是孽障,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千年椴木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黄庭坚是如何对待老师的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