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鸟笼出生的鸟会以为飞翔是一种病。
这句话老早就存在我的收藏语录里。这几天它又从我的记忆里冒出来。一并想到的,是《肖申克的救赎》中,老布出狱后,瑞德说的那句话:这些围墙很有趣,刚开始你恨他,慢慢地你适应它,最后你离不开他。
自由意味着必须摸索、思考,人终究因获得自由而受苦。萨特如是说。陀思妥耶夫斯基也说过类似的话:人类其实不喜欢自由,而喜欢秩序。生活中也在不断验证着这些真知灼见。有人安排,有指挥棒,乖乖照做,很多时候并不觉得有多痛苦。反倒是自由选择,自由支配,常让人陷入迷茫、纠结和不知所措中,备受煎熬。
我有一个切身体会,刚从一个凡事都追求快速响应的公司,切换到一个节奏相对缓慢的公司时,真的有一种巨大的不适,甚至怀疑人生。面对正常的闲暇,我第一时间不是心安理得去享受它,而是感到有些无聊,觉得自己没有像以前那样积极上进,没有学到什么东西,有一种退步或者堕落的负罪感。后来我才发现这是一种环境的驯化。如同很多人在退休或子女考上大学离家后,会产生一种巨大的惶恐不安。他们无法安然享受这种操劳大半生后的幸福馈赠,反而陷入一种自我怀疑中,觉得自己突然没了用处。
这种情况很多时候是延续着学生时代的思维定势。譬如总喜欢埋头做自己的事,一心想着把手头的事做完,而没有去想事情的用意何在,上面的目的又是什么。譬如事情总喜欢等待别人来安排,哪怕是自己的人生大事。譬如习惯把自己放在被评价的位置上,并因为别人的评价或打分而患得患失。譬如总期待一个明确的答案,而忘了沉默、不置可否、视而不见等等本身就是一个答案。我现在正在一点一点去修正这些思维定势,试图更客观去看待自己的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我喜欢三餐有规律,而小多啦并不喜欢这样,三餐按时对她来说是一种无形的负担。她把这个负担闷在心里,担心说出来导致我有不好的想法。这其实就是一种求同的思维定势。我说,其实你说出来我会更轻松。这种轻松,是我清楚知道你要什么后,从而更放心去做调整和安排。譬如晚饭你想运动后再吃。那么,我们吃饭就可以错开。我会更专注做自己想吃的,你也可以按自己喜欢的来。
生活是求同存异。求同很多时候不过代表着一种效率。而存异,则往往意味着麻烦。譬如说,夫妻两人,一个喜欢吃辣,一个不吃辣。但大部分家庭的餐桌上,都不会同时摆上两种口味供选择。这往往需要一方为了效率,为了迁就对方,或者为了所谓的爱和包容,忍受着不适。如果总是求同,那些差异的东西就会慢慢累积,直至爆发,无法修复。
《人生果实》这部片子打动我的,正是两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存异。这种存异没有抱怨,也没有嫌麻烦。这是极其难得的。而这正是家存在的意义。如果一个人在家里,还不能放松做自己,那家就不是温暖的港湾而是躁动的海洋。很多人在家里还是绷得紧紧的,并没有卸下内心的防备,甚至会因为那些细微差异的事情而崩溃。他们彼此就像两个斜碰的齿轮格格不入,磨合得越久,磨损就越严重。如同在不同环境里生长起来的植物,本来就会长成不同的样子,一旦强迫彼此改变,总是苦不堪言。
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在同样的时间吃同样的饭菜,从来只适合一部分人。定然还有其他选择。如果在家里,我们习惯了在同一时间同一张桌子上吃饭,吃的还是相同的饭菜,就会不自觉忽略了并不是每个人都吃得开心这个事实。而且,也会忘记了有人并不喜欢在同一时间吃饭,或者吃一样的饭菜。虽然大家坐在一起吃饭,看起来一家人亲密无间,但事实也许是有人把那个不适闷在心里,暗自累积和发酵。我们看见的只是一个亲密无间的假象。
其他事情,无不如此。
图片
杨八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