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自然给了我们生存的空间,我们在自然中获取生机,人类解决了人生的温饱问题之后,才会有闲情逸致去发扬文化,开拓精神世界。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莫将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春花秋月,永恒流转,存在我们的自然界之中,人类的生命也是循环往复,不断传承,一代一代的薪火相传 。人间四季,美食烟火都是让人心动的平常。
我妈从山中挖来一株牡丹,她精心照料了很久牡丹也没有开花。毫不夸张的说我看见的时候是几根树枝,嫩芽都没有,我问她:“这就是牡丹?”她笃定的眼神让我觉得毋庸置疑。我还是不太敢相信,百花之王牡丹竟然是此等模样,看到牡丹的我心里有点苏东坡看完钱塘江写下观潮的感觉,不过如此。
我妈把这些称作牡丹的树枝种在了院子里,连续三年的时间它们都是树枝的样子,我每回回去都看它,我问:“这是不是死了?活不了?”我妈依然很笃定说不是,终于在第四年的时候,树枝上抽出了几个嫩芽,看到嫩芽的那一刻我感觉这是不是枯木逢春了,没过多久我就看见我妈发来的照片,树枝已经变成了茂密的叶子,牡丹的叶子形状很温婉,没有那么尖锐的棱角,线条柔和,叶片颜色嫩绿。
山中的清冷的牡丹到了人家里,变成了流落俗世的谪仙子,但依然心劲傲然。我想到之前看的一则故事,武则天初当皇帝的时候,想着自己已是九五至尊,古时候的皇帝是天子,天子的话没有人敢不听。当时正是隆冬腊月,花都没有开放,于是武则天一纸皇命让所有的花都在冬天开放,大臣们都觉得不可能,没想到第二天百花齐放,人们都惊呼武则天是上天选中的皇帝。这可能是一则编撰的故事。
但是据说所有的花都开放了,除了牡丹花。武则天大怒,要将牡丹花贬去洛阳,还要火烧,没想到牡丹到了洛阳开的更艳丽。果真是“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的不畏权贵也让它成为了我们国家的国花,雍容华贵,大气高雅。
没过多久,长出繁密叶子的牡丹开出了花,虽然只有一朵,但是真的艳丽无双,层层叠叠的花瓣,大方展开的深红镶嵌在浅绿之中,微风的浮动下,花朵轻颤,抖落花瓣上晶莹的露珠。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牡丹花仙子的形象已然深入人心,牡丹就是富贵吉祥的仙子。
本以为是树枝的,最后竟然开出了繁复的花朵,惊艳了我们的目光。平时简单的蔬菜瓜果到了妈妈的手中也能变成精美的菜肴,万事万物自有韵律,只有用心才能看得见。我不想去寻找奇珍异草来满足自己的知识储备,我只想深度了解身边的每一颗草木,生活中的每一道菜肴,毕竟我们的美食文化也是享誉全球。
小时候学过许地山的文章《落花生》,花生的果实埋在地里,我们只有挖起来才能知道到底有多少果实,而别的水果比如石榴,苹果挂在枝头茂盛的很,让人一看就心生欢喜。花生默默无闻,矮矮的长在地里,它虽然不好看但是很有用,这教给我们的道理是人要做一个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对别人没有用处的人,我一直都将这篇文章记着,不仅是因为许地山的散文文字朴实,而是他可以从平淡的事物中挖掘出道理。
《山居七年》里面也讲了一种很常见的植物,红薯。红薯也是长在地里,只有挖出来,我们才可以知道红薯的果实有多大。二冬在书里面提到了信息的饥饿感,就是拿红薯引入的。他说红薯的生长,很像我们这个时代,我们这个时代因为科技的进步,信息出现了泛滥的情况。信息太多了,反而很少出现智者,红薯的生长很像这个时代,红薯只顾着长叶子,地表上面的“知识面”看起来大得很,但是挖开根一看,都很浅薄。没有手机和电脑,没有网络的年代反而造就了很多思想深刻的人。
草木生长符合自然规律,同时也带给了我们太多的道理,我们赖以生存的正是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但同时,万事万物不仅仅让我们生存,也教会我们生存的道理,这正是自然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