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桃花

今天是周末,难得的阴郁了一周的天气终于放晴了,温润的阳光透过阳台的纱窗照射进来,惬意而又温暖,雨后天晴的空气清新而又透亮。到底是三月底了,屋外的柳枝已经披上了绿装,像极了年轻的姑娘,在风中摇摆着腰肢起舞;路旁的那株白玉兰,已是满树繁花,向过往的路人们彰显着怒放的生命;空地上的小草冒出了嫩芽,覆盖了一个冬天裸露的褐色的地面。阳春三月,一切生命都已复苏,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住所在都市的城乡结合部,往常推开窗子便能看见后面塬上的层层叠叠的绿色,这几日突然发现往日一大片的绿色中出现了大片的粉红,估摸着屋后塬上的桃花开了,于是一大早,换上便装,脚蹬运动鞋,和妻子一块儿上路了,和往年一样,去塬上观赏漫山遍野的桃花。

城郊的农村寸土寸金,仅有的土地也早已不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了,全都换上了桃树、苹果树等经济作物。因为同样的土地,种各种经济作物的收入更高一些。沿着上塬的便道,闻着混合着青草、炊烟、汗味儿等混合气体,穿过一片高地不平、密密麻麻的房屋,不一会儿,便来到一片开阔地,路旁便是几株盛开的桃花,几个农民在地里翻开了潮湿的泥土,在桃树间播撒着种子。更远处,整个塬上已是面目粉红,不用说,这是桃花盛开的时节。

虽说是清早,可是来此观赏桃花的人亦不少。大都是拖家带口,有开车自驾游的,有骑行自行车、摩托车的,更多是步行上塬。往桃园深处走,一排排的桃树盛开成粉红与雪白相间的花潮,一株株的桃树就像一个个张开的花伞,繁盛的桃花在晨光中开得分外喧闹,粉红色的花团,含苞待放的蓓蕾,喷薄出醉人的花香,像一群群顽皮的孩童,蹦蹦跳跳的争先恐后的向游人们绽放着青春的美丽和活力。游人们像是商量好似的,纷纷掏出了相机、手机,迎着朝霞,和桃花一起记录下这美好的春天,留下美丽的倩影,放在朋友圈里,与更多的人分享。

这片桃林已经存在了很多年,这个村子的桃子在这个城市里已经小有名气,而这片桃花源,却是养在深闺,名气不太大,游人也仅限于附近的居民。所以桃花年年开,游人年年来,却是旧时相识。

我就是年年来观赏桃花的游人之一,人面桃花依旧红,似是故人闻香来。这片桃园、桃花,成为我闲暇之余放松心情的绝佳场所,仿佛已经成为了老朋友。

古人对于桃花也是偏爱的,在很多的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中都有描述,也大多把粉红色的桃花比喻成少女,比喻成青春、美丽、希望。《诗经•周南•桃夭》就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大意是新娘就像是随风起舞的桃花,繁盛而美丽,结婚后一定能使她的夫家受益。诗中不仅将桃当作生命之树加以描写,而且当作吉祥之树、神圣之树加以礼赞。灼灼的桃花、累累的果实、绿绿的桃叶,已不再单纯指自然的桃树,而有着幸福、美好、吉祥等内涵,与新娘本人的青春、美丽、富有等融而为一。

其实,不仅在《诗经》里,在历代很多文人墨客的笔下,桃花都是美丽、繁盛的代名词。很多的诗人都喜欢吟咏桃花,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就不止一次的写下了《大林寺桃花 》《寄题忠州小楼桃花》《同诸客携酒早看樱桃花》《晚桃花》和《下邽庄南桃花 》等很多吟咏桃花的名篇佳作。我记忆最深刻的,却是这首《下邽庄南桃花 》:“村南无限桃花发,唯我多情独自来。日暮风吹红满地,无人解惜为谁开。”原因无他,因为白居易就是我的老乡,下邽庄就是我的故乡—-渭南的旧称,在这首诗中,大诗人借用满园桃花盛开却无人赏,风吹散落来哀叹自己满腹经纶,无人赏析的幽怨之情。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在《红楼梦》的著名桥段《葬花吟》中,作者曹雪芹借黛玉葬花,来哀叹自己的身世。红颜易老,花落人亡。桃花,在这里成为黛玉寄托哀思,感叹人生的道具。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在唐寅的这首《桃花仙人诗》中,唐寅描绘了一个住在桃花庵中,整日饮酒、赏桃花的放浪形骸的诗仙形象,是何等逍遥,何等快活,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醉酒赏花。这里,花与酒,已不完全是诗人藉以谴怀的外物,简直是诗人生命的一部分,或者说也成了独立的生命个体,花、酒与人,融为一个和谐的整体。

很多年前读过一本著名作家安意如的《世有桃花》,在这本书里,女作家以自己独特的视角,以桃花为经络,赏析历代吟咏桃花的经典诗词,解读中国古典文化中最美丽的意象,寻觅桃花身上所寄托的象征与梦想,哀叹着红颜易逝,青春不复返的无奈。读后令人感叹,这一树的桃花,竟承载着如此之多的情感和爱恋。

对描写桃花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唐代大诗人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在这首《题都城南庄》中,诗人以“桃花”作为贯串线索,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对比,把这两次不同的遇合而产生的感慨,回环往复、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人面桃花”的故事也成了千百年来一直流传的爱情佳话,碗碗腔《金碗钗》就是以此为题材而展开的。很多年前,我还以此为题材,写下了一篇博文《崔护与金碗钗》,来描写这段爱情故事,介绍这部碗碗腔名剧,感叹关于爱情、关于忠贞、关于人世间愈加稀少的稀世真情。

又是一年春季到,又是一季桃花开。行走在土塬上,在和煦的阳光下,风微微的吹着,看着这满树盛开的桃花,恍若千年。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又见桃花
分享到: 更多 (0)